专栏名称: 青年志Youthology
青年志自2008年开始专注研究青年文化,我们联结青年领袖,洞察文化趋势,启发商业创新,我们相信未来是年轻的。和青年同行,与趋势共赢。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青年志Youthology

一闷:焦虑是没有办法一下子解决掉的

青年志Youthology  · 公众号  ·  · 2019-05-12 11:0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大家都说,青年志是个有趣灵魂的集合地,蘑菇仓君相信每一个个体都是不同的,每个看似一样的身份和选择下其实都有着不一样的故事。比起聚光灯下的人物,我想通过一个个鲜活的年轻人故事,以一张图片+一首歌+一句个人介绍+一段故事,给大家介绍介绍我的朋友们。”


蘑菇仓君期待能记录下你的故事。如果你已按耐不住与仓君聊天讲故事的愿望,请点击 「阅读原文」 ,动动手填填表,下一篇也许就是你!

今日蘑菇仓君

1歌君——追求人生体验感的浪漫主义者



本期人物

Evan刘伊文(留一闷):

土洋结合的海龟,专注社会创新的烹饪爱好者。

坦白讲,在这通相隔1,088公里、时长44分钟的电话之前,我对“ 社会创新 ”这件事毫无概念。根据字面意思推测,我会认为这是指企业如何变着花样做慈善。


电话那端的一闷告诉我,这正是大众很容易产生误解的部分,也正是他的工作有时候会艰难的原因之一。


我紧接着问他这份艰难的程度在哪里,会促使他转行、进入到一个全新的领域吗。


我几乎是立刻听到了否定的答案。


我不会去做和现在完全不一样的工作的。我能感知到这是我喜欢做的事业,我认可行业的发展理念,并且能清晰的看到未来的发展趋势


“help others”

今年26岁的 刘伊文(艺名留一闷) 现在是724星球社企孵化器上海地区的负责人,留美8年的他在中美社会创新领域深耕了4年,去年正式回国加入724星球, 主要工作内容是帮助社会企业实现商业和公益的融合


大学时期,一闷加入了创行,开始直接和NGO合作做项目。在这个过程中,他的脑海中渐渐建立起 一个大公益的、可持续的概念,希望为周围的人和环境带来正向影响的念头也愈发坚定


毕业之后,一闷在美国华盛顿特区最大的反奴隶制NGO工作了一段时间,专注于为弱势群体赋能。之后他被外派到印度,帮助政府和当地的NGO解决劳工问题,但是因为签证原因,这趟外派未能成行。

“既然这样,索性不如回国看看国内相关企业的发展是什么样的。”一闷只投了一家国内NGO的简历,却意外地接到了现任boss打来的电话。一次酣畅的谈话之后,他惊喜地发现,他们想做的事情是很相似的。


接下来的一切顺理成章,回国拥抱职业道路上的崭新起点。


“我现在的工作起码不是一颗996的螺丝钉”

回国后的工作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挑战和艰难几乎扑面而来:


首先是生活上,在国外生活了很久刚刚回国的一闷感到有些水土不服:生活习惯、工作方式、人际交往方式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需要他花时间去调整适应;工作上,由于公众对社会问题的认知是多元化的,国内对于“社会企业”的定义众说纷纭;其次,社会创新行业并不为大众熟知,对于社会企业做公益有误解的大有人在。


这些问题都给一闷工作的推进带来了挑战,他不仅需要做好自己的专业工作,还要努力推动整个社会对行业的认知理解,后者在一闷眼中甚至比专业工作还要重要:“ 其实我认为社会创新不应该是一个行业,它更应该是一种状态,大家都会想怎么样去造福身边的人。 ” 从他的叙述中,我多多少少能感知到前路的未知和不易,于是在听到他不会转行的坚定回答后,我很自然的感到好奇,问他现在的工作状态里留住他的是什么。


短暂的沉默之后,一闷轻轻笑了一声,“这是个好问题。更重要的一点是, 我知道我现在的工作——起码不是一颗996的螺丝钉 。”


虽然各种不可控的因素、让人无能为力的时刻还存在,并且时不时会打击到跃跃欲试的上进心,但是对于一闷来说,这仍然称得上一份“空间很大”的工作。 只要能看到改变现状的希望、可以被撬动的支点,人就能获得持续前进的动力


“我调节焦虑的很重要一个方式是跑步。因为我住在陆家嘴旁边,所以经常喜欢往CBD跑,人站在那个环境里,说的俗一点, 你看到上海这么大,世界这么大,真的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


“希望能在舒适圈和挑战圈之间自由切换”

很难想象谈起工作时滔滔不绝的 一闷 在休息时候甚至会把手机完全关闭,只专心的享受放松的时光。 他认为,这是对自己少有的私人时间的一种尊重 。虽然自己很大一部分的时间不在家里,他还是喜欢购买一些提升生活品质的物品,在家里设置一些小元素让这个合租的临时住处变得更有“家”的味道,比如最近刚刚买的意式咖啡机,一闷基本每天都要用它喝咖啡,“ 这也算是生活里的一点仪式感吧 。”

而除了跑步,一闷在休息时最喜欢烹饪,每月的很大一部分支出会用来购买各种食材。和当下很多依靠外卖存活的年轻人相比,一闷显得有些特别:他热衷挖掘各处的美食, 把烹饪视作一种富有创造性的自我调节方式 ,看到通过烹饪,原本那些混乱的元素可以变得整齐,他会觉得“被治愈了”。

“给喜欢的人做饭,成就感和幸福感会double。” 一闷笑着分享道。


谈及理想生活,一闷认为自己想要追求的应该是一种可以在舒适圈和挑战圈来回自由切换的状态 。舒适圈是家庭,回家之后会很放松,对他而言是种“充电”;挑战圈指的是事业,如果工作中能有一些挑战性、不确定的因素,能带给他更大的刺激和动力。


这场聊天最后,我邀请一闷对青年志的读者说点什么,他想了想,出口的第一句话是,“ 焦虑是没有办法一下子解决掉的 。” 他接着说,“一定要脚踏实地把现在手边的事情做好,慢慢积累人力物力,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安心把现在的工作做好、做成功就好。”


弄清楚自己想要什么的同时脚踏实地地努力。焦虑没有办法一下子解决掉,但是也别因此停下来 。”


祝他早日完成职业道路上的角色切换,也祝屏幕前的每个读者也可以步履不停地奔向钟爱的事业。


# 你理想的生活状态、与现实生活有差别吗?#

在下文互动留言区说说你的想法吧




每周 2个年轻人的故事,你也会是其中的一个。


如果你按耐不住等我们来找你, 那点击「 阅读原文 写下自己的基本信息吧,下一篇也许就是你!


[email protected]

业务合作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