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刀法研究所是专门聚焦新消费与新营销的赋能平台,我们洞察新消费品牌、总结营销方法论,成就中国好品牌。
“17年内容营销,18年社交电商,19年直播,我们每一步都踩到风口上了。”
你可能不爱吃拉面,但你一定听说过「拉面说」。
2018年2月,拉面说天猫旗舰店开业。同年双十一就取得了千万级好成绩。2019年,拉面说的GMV更是突破2.5亿!
1款速食拉面怎样才能卖出2.5个亿?拉面说这个品牌到底是如何做增长的?
在女子刀法增长峰会的第二天,我们荣幸邀请到拉面说的联合创始人九一,她为我们带来了一场干货满满的分享,「新传播环境下品牌成长的捷径和笨方法」。
整个分享聚焦“拉面说究竟是如何快速迭代增长的”这一中心,回答了三大问题。
1. 拉面说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品牌?
2. 电商运营究竟要避开哪些坑?
3. 拉面说为什么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功,它在流量运营上用了什么不一样的招数?
女子刀法研究所(ID:BusinessofWomenClub)将九一分享的精华部分做了总结与摘录,希望能为各位品牌人和操盘手带来启发和帮助。
01
拉面说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品牌?
拉面说于2017年正式上线运营,2020年是发展的第四年。
拉面说在做新一代速食的解决方案,品牌主旨是希望通过能媲美拉面馆的速食面产品,满足消费者对于这一特定品类的需求。
2017年,拉面说正处于初创期,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进行产品的研发。
2018年,拉面说进入品牌塑造期,年销售额突破8000万元。
2019年,拉面说开始打造产品矩阵,推出了8款拉面周边产品。
短短三年时间,拉面说成为了速食拉面的头部品牌,月交易额超过千万。
在打造整体产品的态度上,拉面说非常精细。它的整体产品矩阵,可以分为三大块——
第一块,最经典的待煮面系列。这是拉面说的品牌核心系列,在保留四款最经典口味的同时,不断探寻新的爆品口味。
第二块,季节限定的营销款。拉面说会根据时令节庆推出不同品类的面类。这是一种对于时令季节性热度的快速捕捉 。
此外,拉面说还推出了周边小食,还有轻食面,乌冬面等等SKU。
第三块,品牌款拉面。拉面说会和其他品牌进行跨界联名。
例如,和999感冒灵合作的「999 联名礼盒」、和米未小卖铺合作的「冬阴功拉面」、和网易未央合作的「猪肚鸡拉面」,和微信表情包联合推出的「吃好喝好长生不老」拉面礼盒,以及和B站旗下游戏《FGO》做了回馈用户的生日面。
拉面说主要通过产品定制和渠道营销的联动推广这类产品。这样即使一款单品的筹备时间长达将近6个月,上市后一天也能突破千万销售额。
做电商运营的人,一定要做一个「淡定的不惑少年」。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一个品牌和产品到底能不能成为爆品,本质上运营的作用只占到10%。
运营做的只是锦上添花,而剩下60%则要看市场,30%要看产品。
所以,运营一定要耐得住寂寞,因为做快消品,最终比拼的一定是复购率。
在目前市场激烈竞争的大环境下,很多的品牌品类都在采用价格战的打法。经常做一些诸如“75折”、“买一送一”的促销方式夺人眼球。
但在所有的营销方式里面,促销其实是排在最后才要考虑的。
那对于新品牌,在把握新品牌的整体发展方向时,究竟什么是更重要的?
当然是品牌的内容。内容是品牌塑造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需要不断坚持打造的。
想要做品牌,不应该是通过简单的促销来提升销量,而是应该传播内容,让消费者理解产品价值和品牌溢价在什么地方。
如果一直采用促销的打法,归根结底,品牌也就只能成为一个卖货和流量的产品,就永远不会出现品牌溢价,形成品牌价值。
第二,是如何选择电商运营的渠道。
很多初创品牌早期都会遇到“先选线上还是线下”,“选天猫还是选京东”,“选择哪些分销渠道”的灵魂拷问。
其实在每个阶段,新品牌都会遇到不同问题。但整体来说,大致都会遵循下面的过程:
验证产品→验证人群和产品的匹配程度→确定业绩目标→匹配促销策略。
第一,产品验证期。这个阶段,品牌需要通过消费者行为得出一系列反馈,根据反馈修改产品,再去浇灌流量。并在此基础上,打造一些样板店铺,进行批量复制。
在这个阶段,品牌需要“哪里有数据,就往哪里去”。
在做分销时,品牌需要铭记的是:只有当品牌拉力大于推力的时候,品牌才可以做分销。
举个例子,品牌想要做分销,经销商一定要挣到钱。但是在品牌利益维持不住的情况下,贸然做分销,很可能导致经销商拿了货却卖不出去,进而导致一部分退货,或是破坏价盘做促销。
谁又会希望这种事情发生呢?
自营渠道的意义,体现在塑造品牌力和获取数据上。
而分销的意义,是品牌能否通过一些利润分配,权衡好渠道和经销商的关系,在塑造品牌力后,进行利润和人群的双重收割。
在产品验证阶段,拉面说在渠道上的策略有以下几条:
1.单点打爆后,进行批量复制。
单点是单一的渠道,而拉面说则是通过首战即决战的方式,一上平台就立即打爆。
这样当新品牌上线同类渠道时,其他渠道就自然而然会找上门来,渠道溢价也会有所增加。
2.秉承和经销商互利互惠的原则,要有「洞察力」和「同理心」。
为什么这么说呢?
不妨换成平台方和渠道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新品牌进入渠道后,在打造爆款时,经常会得到平台的大力扶植。
但其实,平台是希望打造一个爆款案例,以此来倒逼一些商户进入自己的渠道,实现利润增长。
而站在经销商的立场来看,经销商更在意他能挣多少钱,就是品牌能给到的利润额和利润率。
而品牌方在意什么?品牌方更在乎单点打爆后,产品对其他渠道的溢价能力有多高。
因此,假设目前有60家经销商,拉面说在跟经销商谈判时的运营策略是:
首先,通过一些激励,从人、货、场的匹配上做营销、运营的打法,帮助头部的6个经销商先富起来,等剩下的54个经销商开始着急后,就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拥有更多的谈判空间,再让54个经销商慢慢富起来。
这样一来,那些外围的经销商也着急了。那拉面说此时要做的事,就是在办公室等待经销商的电话。
在经过第一个“验证商品,获取产品反馈”的产品验证期后,就迎来了第二个阶段。
第二阶段的核心是,验证人群和产品的匹配程度。
在这个阶段,拉面说在线上线下都获得了一系列数据。九一认为,在选定渠道和货品之后,如果想要确定月度的业绩目标,一定需要
洞察市场容量的天花板。
那怎样洞察呢?从两个方面:一是观察渠道的市场容量和渠道内部品类的天花板;二是对标竞品,通过往期竞品的数据,来确定自己的业绩。
2018年,拉面说正式开始投放。在市场投放上,拉面说采用的打法是:锁定流量所在的社交媒体平台;策略是,做全渠道的线上种草,以及整体的KOL营销。
九一提到,流量运营的玩法套路非常多,但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合适的打法。
比如,需要辩证地看待ROI。ROI是不是越高越好?这就需要结合品类的毛利点进行考虑。
同时,品牌应该选择最大程度匹配的社交媒体以及其他渠道。如果品牌以Z世代为主要用户人群,那必然不会在中老年社团做拉新。
在「寻找品牌匹配的渠道」时,拉面说也总结了不同的阶段性打法:
1.0阶段打法是,选择一些垂直KOL进行触达,触达完垂直类后,再一些找跨类目的KOL进行拉新;
2.0阶段打法是,有目的地选择一些KOL,形成矩阵,选定SKU做承接。
3.0阶段版本是,结合营销的单品做话题。
那为什么拉面说要在B站上进行投放呢?
首先,B站最主要的人群是Z世代。Z世代是敢赚敢花、消费能力非常强的群体,然而同样,他们的品牌忠诚度往往比较低。所以拉面说在做用户拉新时,会着重考虑建立品牌和Z世代的关联度,以增加用户黏性。
同时,Z世代人群的社交和消费行为是密切捆绑的。
B站是以生态和内容为最大驱动力的平台,整个B站有200万文化标签和7000多个文化圈层,UP主都是忠诚的用户,可以产生相应的内容。
在B站,广告即内容,内容即广告。
之所以选择在B站上做投放,是因为通过数据埋点,拉面说看到B站上的用户留存率以及CLV整体较好。并且,B站上的「咸鸭蛋事件」以及「钉钉鬼畜视频」案例,都表明B站内容传播具有很大的出圈属性,这是一个较为理想的“出圈”平台。
但需要注意,在B站的营销能否“出圈”,要通过内部传播的方式来决定。
因此,拉面说在做B站投放时,主要分为三步走:
第一步,明确目的;
第二步,制定传播策略。
第三步,用花火。
品牌在平台上进行曝光造势、做流量投放运营、安排传播节奏之前,一定要明确自己的目的。
是要做品牌宣传?还是要做品效转化?不同的目的对应了不同的手段和重心,这是战略层面的问题,品牌需要事先想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