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当时还是美国副总统的乔·拜登访问中国,带着孙女一行5人,由驻华大使陪同,到北京鼓楼脚下的“姚记炒肝”吃午饭。拜登没有挑战炒肝,但点了5碗炸酱面,也算是地道北京特色美食。这一行人还点了10个包子、拌黄瓜、凉拌尖椒土豆丝、凉拌山药卷和可乐。5个人,一顿饭,消费79元,由拜登埋单。本来就颇有口碑的“姚记炒肝”一下子大红大紫,至今还会有人慕名而来,专门品尝“拜登套餐”。
拜登的好搭档奥巴马访华时满足于国宴招待和外交工作餐,没有公开外出下馆子的记录,但他的夫人米歇尔·奥巴马不一样。
2014年3月访华时,米歇尔和家人一起在成都宽窄巷子的“大妙火锅”吃了顿饭。让店员印象颇深的是,米歇尔完全不怕辣,只在吃面和蔬菜时才吃白锅。这家人一共点了11道菜,包括澳洲肥牛、香菜丸子、鹌鹑蛋、大白菜、土豆、手撕干笋、菇类拼盘等。米歇尔全程使用筷子,对澳洲肥牛情有独钟,一盘吃完特地又叫了一盘。整顿饭总计花了1316元,其中酒水570元。
赢得人心的最简单方法是通过胃,美国政治人物深谙这个道理,“美食外交”“烹饪外交”等等软外交手法锤炼得炉火纯青。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就曾表示,食物是“最古老的外交工具”。而她的老公,也在中国留下了下馆子记录。
位于上海豫园九曲桥畔的绿波廊,也是一家老字号。1998年6月,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一行就光顾了这里。
“克林顿是带着家人来吃饭,包括他的夫人、女儿、丈母娘,还有白宫的随行人员。坐了两桌,主桌十人,副桌九人,也不需要中方派人来陪。他们边吃边聊,气氛很轻松。”当时在场的服务员鲍凌凌回忆道,克林顿本人很喜欢咸菜毛豆,改良自四川菜、酸甜口味的腰果鸡丁也合他口味,吃完一盘不够又加了一盘。
据记载,当天餐桌上,还有绿波廊别具特色的桂花拉糕。拉糕粘盘粘筷不粘牙,却成为克林顿就餐时的一道难题。虽说克林顿声称已在美国练了一个多月“筷子功”,却还是被桂花拉糕打败了。第一次夹不下来,筷子掉到桌面上;服务员换了一双筷子,又被牢牢粘住了;再换第三双筷子依旧不行,最后还是服务员帮他夹到了碗里。“一糕三顿”,从此绿波廊拉糕多了一个别名——克林顿拉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