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千帆育儿网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者按:这篇文章本公众号两年前推送过,但是在无意中再次阅读了一遍,很多东西又有了新的体会。今天将此经典的文章重新发送一次,给更多的人看到(2年前的粉丝数大概就是现在五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吧),引发思考(这里面所有人物中最伟大的莫非作者的父母,虽然老头和老太太这两位老师也是极其伟大的)。
另外,请大家不要误会,这件事情是发生在一个架空的历史上的,在东胜神洲的爪哇国里面发生的。在今天已经没有所谓菜小、菜中的说法了。下面为正文。
这几天论坛上关于各种学校的争论不断,不仅想起自己的求学经历,不无感慨,而且由于我个人的特殊经历,基本各类学校都经历过,想想还是写点什么,权当回忆,同时也给大家一个参考,毕竟现在和以前来比尽管大环境有所变化,但学校的分类和各种事件的发生还是大同小异。
菜场小学之所以是菜场小学,还不仅仅是生源的问题,师资力量和区内资源的投入都是极大的问题。
我父母在我小学的时候由于是三班倒的工人,基本没什么时间照顾家庭,而且也没什么门路,小学就理所当然的进入了我家一条弄堂里的小学(也就是现在的菜场小学)。这个小学处于以前的棚户区内,招收的学生家庭其实也就是工人和一些底层家庭,教学质量在区内他说倒数第二,就没其它小学敢说是倒数第一的那种。当然那时候我根本没什么好学校和差学校概念之分,但学校的整体环境还是让我感到很压抑。首先是教学楼极其陈旧,是以前的老建筑改成教学楼,光线不好,白天教室都要开灯,昏暗的光线下,读书自然没有那么好的心情。其次的生源都是附近的棚户区和私房的小孩,大部分家庭对教育是根本不上心,家长都认为书读了没什么大用,早点出来进厂工作是主要的目的,还有部分家庭是2劳人员的家庭,只有老人带着,老人的目的更简单,只要在学校不闯祸,不进工读学校就谢天谢地了。周围大部分是这种同学,想好好读书的学生基本都是属于另类了。万幸的是我还是属于那另类的一员,倒不是我那么有上进心,而是我父母一直告诉我,只有好好读书,才能有出息,以后才能摆脱这种环境,如果你以后读了大学,成了大学生就能出人头地了。只要你想读书读下去,把家卖了都要供你读书。80年代初,大学生对大部分家庭来说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幸好我那时候不知道那是天方夜谭,只知道只有读书读下去才能有出息。所以家里那时候尽管条件很不好,但父母还是尽可能的买各种书给我看(当然不是什么教辅书,只是当时书店仅有的一些历史名著和岳飞传西游记这类的连环画),尤其是当时的一套中国成语故事连环画,价格非常高,但我父母还是咬牙给我买了下来(代价是他们连续几月走路上班,没有坐公交车。那时自行车是大件,不是每个家庭都有的)。正是这些连环画,让我了解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和人物,掌握了大量的成语典故,同时养成了能耐得住寂寞,连续几小时能坐下看书的好习惯,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但菜场小学之所以是菜场小学,还不仅仅是生源的问题,师资力量和区内资源的投入都是极大的问题。由于是菜场小学,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态度都是很大问题,课内教学枯燥死板无比,毫无兴趣可言,照本宣科,没有任何课外拓展,完成大纲就任务完成,同时老师的答案是权威,不容任何的质疑或者提问(我由于一次上课因为质疑鲁迅的文章中一个字是错别字,大纲的解释是通用字,不是作者笔误,而被老师赶出教室进行反省)。而且老师语言暴力和体罚(站墙角,罚抄书,胶带纸封嘴,骂智商有问题等等)也很常见,美其名为你们好,但往往会让学生对上学更加反感和恐惧。同时老师鼓励互相检举揭发,打小报告,只有这样的学生才能当班干部,像我这种从小被教育不得背后说人坏话,同时从历史连环画书上学到做人不能奸诈的学生,自然也就成了各种打击报复和被人举报的对象,班干部是根本不可能轮到我头上的。 而且班主任就是语文老师,由于对班主任的反感,我的语文成绩一直是很差,无论我怎么写作文,作文分数永远是那么个低分,自然也就对这门学科毫无学习的动力。
同时菜场小学在区内教育资源的分配上也少得可怜,各种少科站和少年宫的活动我们小学基本是无缘的,就算有那么可怜的几次机会,每个班级也只有1-2个名额,这名额的分配完全是由老师指定的学生才能得到,什么样的学生能得到看我前面的叙述大家也就猜得到。得不到这些资源自然也就见识不到外面的世界,学生的眼界也开阔不了,兴趣爱好基本是无从培养。
到了6年级末的时候,班主任莫名其妙的在班上宣布我班一个同学被市重点提前录取了,班主任对他是大书特书,各种褒奖和溢美之词都按在他身上,我当时就觉得奇怪,他的成绩比我差很多,我在班上至少是前三,他连前十能不能排进都是问题,又不是班干部,为什么他能提前录取而不是我。而且当时重点中学提前招生,为什么老师不告诉我们,这事一直让我耿耿于怀。直到很久以后我才搞明白,原来菜小就那么1个的名额(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推优名额),决定权在校长那,那学生的家长和校长是有那么点关系而已(哈哈。。。。)
紧接着就是小升初的统考,尽管数学我考了满分(毕竟不难,而且有标准答案),但语英2门课各只有80和79(我真记得很清楚,语文已经是我得到的最高分了,比学校内的分数还高,英语分数极低,因为我拿到统考卷子就立刻发现了我们学校的英语教学质量和重点学校要求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最终259分的成绩离区重点的最低分数线差1分而落榜,但我的分数是全校第二。 最终的结果是菜小只有2人考取重点初中(包括前面那个所谓的推优生),全军覆没。
这所初中的流氓学校称号还真不是浪得虚名,老师上课的时候课堂纪律是乱哄哄的。几个留级生在后面喧哗,欺负其它小同学,老师也视而不见,除非是要闹到要打架出事了,老师才象征性的呵斥几声。课堂教学还是那么的枯燥和死板,了无生趣,尽管我是尽量让自己不受影响,但要说没影响那是在自欺欺人。
统考的失利,我又理所当然的进入对口的初中。 该所初中不出意料的也是菜场初中,也是他说倒数第二,区内没其它学校敢说倒数第一的那种,更要命的是该学校是区内有名的流氓学校(我的经历真的很悲催,也没办法,棚户区对应的就是这种学校资源)。
由于经历过小升初,我对学校已经有了好坏的概念,进入这所初中让我心情极差,
而且班上还有几个已经小学就留级2年,初中又留级1年的学生,等于是高中生年龄的学生和小学刚毕业的学生在同一个教室里面上课,这种压抑感让我根本透不过气来(现在因为义务制教育没有留级制度了,所以以后的学生也不会碰到我这种境地了)。
而更让我受到打击的是开学第一天,明明应该和我在一个班的小学同学并没有来报道(他的成绩在小学也就是中等那种,菜小的成绩中等那学习也可想而知),而是从其它同学那得知,他去了上海中学读初中了。因为他亲戚是一个领导的司机(那时候马路上还仅有那几辆可怜的上海牌汽车和桑塔纳,领导配司机可想而知是什么级别),通过关系在正式开学前一天转学去了上海中学(这所当年就是通过老师的口述,让我认为这所学校是可望不可及的上海第一学校),这接二连三的打击让我沮丧到了极点。
这所初中的流氓学校称号还真不是浪得虚名,老师上课的时候课堂纪律是乱哄哄的。几个留级生在后面喧哗,欺负其它小同学,老师也视而不见,除非是要闹到要打架出事了,老师才象征性的呵斥几声。课堂教学还是那么的枯燥和死板,了无生趣,尽管我是尽量让自己不受影响,但要说没影响那是在自欺欺人。每天校内都会发生斗殴事件,而我为了让自己不牵涉其中,下课也不敢去上厕所,在教室呆着。 在教室呆着也不是长久之计,毕竟其它学生也会在教室里面吵架和打架。而且放学之后的校门口,天天都有社会青年和小混混在校门口等着寻衅滋事和找人报复打群架,最夸张的一次是我亲眼看见一个学生被几个小混混围殴,打的躺在地上爬不起来,还被别人拿自行车前轮砸在脸上,满脸鲜血。至于学校每年都有学生被强制送入少管所和工读学校,在学校看来也是很正常的事。
这段时间,我的确产生了厌学情绪,对上学充满了恐惧,学习一落千丈。只想着怎么能今天不去上学,或者放学以后怎么赶快从学校逃回家,回家看我自己的书去。如果让我在这个学校读完整个初中,我现在都不敢想象我会变成什么样的人。不过这段经历也让我明白了做人要低调,不要参与各种小团体,因为一旦你参与了小团体,团体之间的斗争往往会让你身不由己,不能全身而退。
好在转机往往出现在绝望之际,我家所在地碰到了拆迁(
编者按
,拆迁改变命运,古人诚不我欺),因为拆迁临时安置房被我父亲的单位安排在了市中心的一个石库门那,在初一的第二学期,我顺理成章的转学到了市中心的一所普通中学。当时的我并没有意料到这所学校所碰到的老师会彻底改变我的人生轨迹,只是觉得只要是逃离现在的学校上哪都好。到学校的第一天走进教室,我就感觉到教室的宽敞明亮,光线是那么的让人心情愉悦(我前面2个学校都是老建筑改的教学楼,光线很差,所以说学校的硬件特别是教室的照明条件会让学生的学习产生微妙的变化,不是毫无根据的。)
而且同学第一天都对我表现的很友善,关键是没有留级生(这学校尽管不是重点中学,但算普通中学里面好的一个),没有脏话和打架,让我感觉到简直就是理想中的学校。而班主任尽管是个看上去很威严的一个老头,说话很有中气,但私底下对待学生还是很和蔼可亲的。后来通过同学和老头自我介绍,我知道老头是49年前入学,49年后毕业的第一批大学生。但由于家庭出身不好,分到这所中学当了老师,一直干到现在(我到现在还很庆幸还好老头出身不好,才当老师,否则我也碰不到他
)。
老头上课尽管不是很风趣,但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允许学生随时随地提出疑问,甚至对教学大纲的标准答案提出不同的观点,甚至对我一直耿耿于怀的鲁迅文章中错别字的问题,也毫不客气的指出就是错别字,只不过是后来的教科书撰稿人为了给他面子而编造出所谓的通用字的解释,对所谓的权威从来嗤之以鼻,要求我们不要盲目相信任何人的所谓标准答案,要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不要死读书,而且同时对文章要议古论今,因为历史上发生的也会在现实社会中轮回,所谓的以史为鉴(这比较敏感的话题,各位自己领会吧)也让我对之前一直被灌输的思想产生了疑问和想法。这点让我欣喜不已,对老头产生了好感。甚至每天盼着老头上课,也好让我一直纠结的对于教科书的疑问得到解答,
而且老头对于学生一直采取鼓励的方针,写作文从来不先指出缺点,而是先指出作文中的可圈可点之处,给予点评,对作文的欠缺之处,给予建议,但只要学生认为这样符合自己的想法和表达,就不会强求改正,反而寄语学生能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不要为了所谓的得分而不敢在作文中太多表达自己的想法,去抄袭所谓的八股文例文。同时老头还不时的建议学生多看国外的大部头古典文学,少看当时的八股文甚至是那时所谓的优秀生作文(老头的点评是都是垃圾!),甚至建议我们才初一的学生去看《红与黑》和《漂亮朋友》这种当时所谓不适合学生看的古典文学,来培养自己的文学素养,尽管不会对写教学大纲要求的所谓八股文作文有帮助,但对你个人会有帮助。正是在他的影响下,我在初中看完了绝大部分自己人生目前为止所看过的古典名著。也正是在他的教学下,我的语文水平突飞猛进,对写作文不再是完成任务的负担,而是成为了表达自己想法和理解的途径。
由于老头对学生的各种宽容和理解,也造成了我们对老头的肆无忌惮,当面都不会叫他老师,而都直接叫他老头,老头顶多嘴上说没规矩,但还是乐呵呵的问有什么事要找他。以至于有次因为批评了一个捣蛋的学生,这学生放学后把他的自行车气门芯给拔了,作为报复。老头第二天跑到教室里就是对这学生一顿骂,但最后的几句话让我们哭笑不得,怀疑这老头是班主任还是隔壁的邻居老头,老头当时说“你对我有意见很正常,我批评你,你不生气,你就见鬼了,你拔我气门芯报复我也没意见。但你下次拔我气门芯能不能不要把气门芯扔掉,给我留着,这样我门卫室借个打气筒打完气就得了,你把气门芯扔了,我昨天推了很长时间的车,才找到修车的摊,你好意思这么折腾我这么大年纪的人吗?” 说完这话,我那同学也不好意思,只能嘟嘟囔囔的说对不起,以后气门芯给你留着就是了。 以后的初中生涯中,我们同学也还是经常会发现老头的自行车被人放了气,我们看见都哈哈大笑,说老头自行车又没气了,但气门芯再也没被扔掉,一直给他保留着。
由于老头的存在,我对学习又恢复了信心,成绩自然又回到班级的前列,以至于初三的时候我家又搬回了原地,父母问我是不是要转学回本区,因为学校离家要骑1个小时的自行车,而且他们不放心我一个人骑这么长时间的自行车在马路上,但我还是一口拒绝了转学,因为我只想在这个学校读下去。为此我整个初三一年都是每天来回2小时的路程,风雨无阻,但那是我最开心的一段上学之路。
由于小升初的统考,让我知道了英语学习上的差距,所以在初二的时候我要求父母给我找个老师帮我补英语,因为我那时已经有了信心,觉得自己能在中考的时候考上重点高中,只是在英语上有所欠缺,毕竟小学的时候英语拖欠太多的旧账了。
由于小学英语拖欠太多旧账,而且初一上学期的学习基本属于停滞状态,进入新学校以后尽管很努力的在追赶,但英语成绩依旧不是很理想。而且新学校毕竟也是普通中学,英语教学也是一个薄弱环节,在区统考之后,我发觉我又陷入小升初时候的尴尬境地,语文和数学都能达到重点中学的单科分数线,但英语分数还是远远落后单科分数线。如果不改变这一情况,我已经预见到我的重点中学梦又要破灭了,在不得以的情况下只能向父母提出要找英语家教来补课。
在初三开学后的第一个月,我父母终于帮我找到了英语家教,她是我母亲单位的同事,刚刚从大学毕业分到单位里,但已经在当年的托福考试中取得了610分的高分,正准备申请来年前往美国大学就读。而我母亲当时也一时找不到资深的英语教师,认为她能去美国读书,教我这个初中生英语应该还可以吧,先试试再说,总比空在那好。但后面的事实证明了尽管她没有教学经验,但她把自己学习英语的经验套用在我身上是非常合适的。
我记得她第一次来的时候,就把我区统考和学校所有的英语卷子翻看了一遍,直接告诉我英语上面花的时间太少了(这点我承认,因为那之前我一直在啃大部头的国外古典名著,是花在英语上的时间相对少了,关键我根本不知道英语该如何补差),卷面反应出来的问题就是听力失分过多,任何英语考试听力一旦不能抓分,基本这次考试不会有好成绩,说明词汇量和听力训练不够。同时选择题中很多固定词组搭配含义混淆不请,可数不可数名词对应词组混淆,说明题目练的太少。要改变现状只能赶快多刷题和记单词,但她也告诉我由于时间紧迫,光靠死背单词不光时间不够,而且也太枯燥,效果不好,就先从刷选择题开始练起,只要高频词看多了,自然就会记住单词和用法。
然后她就从包里拿出了厚厚的一本托福习题集给我,告诉我从这本书开始练起。你们能想象的出我当时的反应吗?只在传说中出现的托福书突然出现在一个英语成绩中下水平的初中生面前,那种震撼是多么的大(那时候还是89年,新东方都还未出现的年代)。我当时条件反射的回应了一句,有没有搞错啊。但她还是很淡定的告诉我,光你学校那些练习卷是远远不够的,量太少,而且难度也不够。何况也不是叫你全练,全练你也没那水平,我已经帮你挑好了适合你中学考试的题目,你只要按我说的做就可以了,而且你不练这种题目,你怎么知道能不能行。
迫不得已,我只能坐下老老实实的从第一页慢慢做起,刚开始做的时候,那习题里面的句型和单词对我来说简直就是天书,有的单词认识但连成句子我就根本不知道什么意思,只能连蒙带猜的做了,基本上10题能蒙对个2题就不错了。我记得最清楚的是当时有道题的选择项是 few, a few, little ,a little 4选1,4个选择答案看上去各个都对,选哪个都难以取舍,她当时告诉我的方法就是记住这几个单词只是表达一点点的意思,但little 的字母比few 多,说明little 要表达的数量比few多,多的数不清了,所以就是不可数名词对应,因为太多了不可数。 而 a few 和a little 比 few 和 little 多一个字母,就说明 a few 和 a liitle 比另外2个多那么一点点,另外2个就几乎没有。正是这种不同于学校的教学方法一直贯穿在我的英语家教之中,加上她的耐心解释和大量难度远超学校的习题训练,我的英语水平的确是在短时期内得到突飞猛进的进步。 同时也验证了她前面所说的,死背单词基本无用,只有通过大量高频词在习题里面的出现,就自然而然的会记住单词和它的正确用法和含义,而词汇量一旦掌握更多上一个台阶以后,听力水平自然也会水涨船高。
在词汇量和选择题问题解决的同时,她也找来一些托福的听力材料筛选以后,让我多听多练,由于托福的语速相对要比中考的语速快许多,我能听懂托福的听力以后,再听中考的听力自然是觉得在慢动作回放一样的感觉。同时她也教我考试技巧,也是她考托福的时候的技巧,就是听力考试之前和听力播放的间隙尽量抓紧时间先看听力答案选项,初步判断听力可能会考什么内容,然后再有针对性的听,这样就成功率高。而且一旦一题听力卡壳就立刻放弃,不用纠结,否则后面会一路乱套(当然不是完全放弃,瞎选也选一个,不要傻乎乎的真一个不选,毕竟也有25%的成功率了
)。
在学习的同时,她也建议我听一些英文歌曲,她的理由是英文歌曲比当时的中文歌好听,旋律更能打动人,而且听英文歌又能放松心情又能同时练练听力,因为英文歌曲的发音根本就不是我们考试的时候那种标准发音,而是千肠百转的音调,能辨别出英语歌曲的单词,说明你英语听力又上了个台阶,同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口音,多听才能习惯不同的人说话习惯,这样才能真正锻炼自己。
正是在她的建议下,我的父母托人从当时的免税商店买来了我第一个WALKMAN和大量的空白磁带。当时因为市面上外国流行歌曲磁带不多见,我都是问人借来拷贝下来听,后来又得知当时的延安路上的中国图书进出口公司上海分公司门口有专门买复制带的黄牛(也就是我们那个时代俗称的拷带),就这样一个懵懵懂懂初三的学生,天天上下课戴着个耳机听外国流行歌曲骑车上下学,周末又跑去图书进出口公司边上的弄堂里淘磁带。也正是那个时候我认识了卡朋特,披头士,WHAM , DURAN DURAN 等当时的流行歌手。第一次感觉到英语原来也有各种口音,我记得当时特别不喜欢BEE GEES的歌,一个是声音太尖,另外一个原因是那澳大利亚口音听不了舒服。
当时第一盒磁带听卡朋特的yesterday once more 的时候那种惊叹和感动,至今让我记忆犹新 。
在我的英语家教的帮助下,学校的英语考试对我来说已经是能轻松对付了,而中考就将临近,由于我的英语成绩不再是拖后退的科目,我也信心满满的等待着中考日期的来临,毕竟考取重点中学的梦想已经不是那么遥不可及,而是近在眼前了。同时我记得当年中考之前电视里又播放了16岁的花季这部描写重点高中生活的片子,让我是更加憧憬着进入重点高中之后的学习生活。
一个暑假之内,我送别了2位在我求学之路上影响深刻的老师。
随着时间的流逝,中考的日子也越来越临近,学校也开始为学生们填写志愿而忙碌起来,由于搬家的原因,我要回本区自己报名和考试,而我家所在区和学籍所在的区历年来的中考分数线并不一样,而且学校也各不相同,所在学校所针对学生的志愿指导对我基本是起不到任何的帮助(那时候可不像现在有网络,数据到处可查),但我父母还是费尽心思从其它地方找来本区的历年中考数据以后,跑到学校找班主任老头寻求建议。
老头当时对我父母的建议就是一定要考重点高中,否则太可惜了,但他也很明确的说到,尽管我在学校的成绩名列前茅,但毕竟本校是个普通非重点初中,与其它重点初中历年来的中考分数相比差距还是很明显,报考市重点高中有点不切实际,而且当时志愿是高中一档,中专和职校是列后面二档,高中这档尽管能填2个目标学校(可能也是3个,我记不清楚了,但很明确的就是第二志愿或者第三志愿是白填的,后面学校不会考虑的),但第一志愿一旦分数没有达标,就会直接落到后面2档,这样的风险不是我能承受的。 同时问了父母拿了我区的历史数据以后建议,就是报考本区的区重点高中里面相对分数线最低的学校。
当时有3个区重点可以选择,另外2个区重点和我要报考的区重点在大学升学率上有明显的差距,另外2个学校的高考升学率是在70%左右,而这个学校高考录取率在60%左右,这还包括专科录取(不要笑当初重点中学还这么低的高考录取率,当时考大学可不是现在这么高的录取率),但中考分数线这几个学校只差5分以内波动,因此这学校原本不是我的目标。
但老头的理由很简单,在只有一个志愿实际可选的条件下,一切以求稳为主,尽管我的成绩这3个学校都有可能考取,但考试的时候受各种因素影响的可能都有,5分之差足以筛选掉大批学生。还有一个主要的理由就是老头说相信我的学习能力在考取高中以后能赶得上重点高中的学习,只要我平时成绩能稳定在学校的前半部分内,这个高中和其它重点高中10%左右的高考录取率差距根本不会对我考取大学产生任何的影响,而且数据是在波动的,都是靠学生努力来改变着学校未来的成绩,而不是学校单方面的成绩。在老头的建议下,中考志愿的申报得以完成,剩下的就是等待中考的那天。
中考前一天我一个人骑了自行车到考点晃了一圈,是为了熟悉考点的环境和考点与家之间的交通路线。在考点门口我还站了一会,想象着明天在这考点里面会有什么样的前景,尽管之前一直是信心满满的,甚至是期盼着考试早点到来,但在考点前的这几分钟里面,我却莫名其妙的产生了焦虑感,一度怀疑自己万一考不上重点高中,这几年的努力就白费了,甚至不敢想象落到中专和职校以后有可能会碰到那个令人恐惧的流氓初中的同学。为了摆脱这种焦虑,我还是戴上耳机,听着英文歌曲,赶快骑回了家,不再胡思乱想。
第二天中考开始,我比考试时间提早了30分钟到达考点,到了考场以后才发觉身边全是一张张陌生的面孔,我才想起我是个人报名参加中考,我熟悉的同学和老师全部不在身边,在等待入场的时候,看着其它人三五成群的在一起有说有笑,他们的老师也不时在提醒他们考试注意事项,而我只能是一个人孤单的站在一边,仿佛一个局外人一样看着其它考生同时被人忽视。这种感觉让我当时实在是有点落寞,好在入场铃声很快响起,这一点点的心理落差很快就被遗忘在身后,等拿到考卷的那刻开始,我想的只是努力,梦想就在眼前,我不能失去它。
第一天语文和其它科目考试一切顺利,没有出现偏差,但第二天的数学考试碰上了阴雨天,本来心无旁骛的我在踏入教学楼的那刻看到那似曾相识的阴暗光线,在菜小和流氓初中的回忆又浮现在眼前,让我感到莫名的恐惧。等到数学考卷发下来的那刻我还是一直有点心神不定,尽管在答题的时候已经不再多想,但这种阴暗的光线还是让我在答最后一题的时候出现了莫名的偏差,当时并没有发现答题中有错误,只是感觉解题过程太过繁杂,最后的答案数字过于冗长,和平时模拟卷最后一题答题过程简洁明了和答案数字简洁形成了反差,但由于在最后一题耗时过长,完成全部试卷后结束铃声也响起,也容不得我再回头复查,只能落笔等待收卷。
在收卷的时候,监考老师却做了一件令我瞠目结舌的事,他一边收卷,一边报出了最后一题的答案,还毫无表情的说着今年数学卷有点简单,难度弱于去年,满分的应该不少。这个举动让我当场怔在座位上,脑子一片空白,因为我知道一旦数学卷难度不高,满分的人会大把,而且最后一题有10分之多,而我把最后一题做错,等于失去10分的优势,而在中考这10分很难在剩下的科目中补回(因为当时的中考是语数外3门各120分,其它3门副科各50分,总分510分)因为语文在前一天已经考完,基本定型,其它副科难度很小,都是要确保满分(如果要考重点高中的话),唯一剩下的就是英语这门主课,而英语又是我之前的弱项,我根本没办法保证英语能超过其它竞争者10分之多。
尽管当时我非常懊恼,但在现实面前,我只能接受这个结果,低头默默的走出考场。中午休息时间也没向任何人流露出一丝情绪,下午的副科考试还是按部就班,没有再出现偏差,但数学的失利还是让我耿耿于怀。 等下午全天考试结束回到家中,发现英语家教老师已经在我家等着我回来,她的解释是不放心我英语上面还有问题可能要最后咨询她,所以就今天赶过来问问(当年家里还没有电话,更别提手机了,概念都没有,只有传呼电话,但经常找不到人)。尽管我当时表示一切没问题,顺利的很,但她还是最后嘱咐了几句,前面考完的科目不要再想了,和英语听力一样,过去就过去,不要影响后面的考试,英语考试对我来说不是问题,毕竟平时做的题目比中考要难,中考这种程度的考试,不会成为拖我后腿的科目。
当时我并没有感觉到这些嘱咐有任何能弥补前面数学失利的作用,但等最后一天拿到英语考卷的时候,我才认识到她说的没错,英语已经不是那门
会拖我后腿的科目了,英语听力顺利通过,选择题基本是在条件反射,根本没有思考,答题速度极快,这样等我在做阅读理解和最后写作的时候,时间上已经绰绰有余,这样我最后还有足够的时间复查考卷和慢慢考虑写作的用词表达。等下午最后一门科目考完,我已经感觉到尽管数学失利,但总分应该还是有希望达到重点高中分数线之上,希望并没有离我远去。
中考结束在等待最后考分公布的时候,我尽管还是表现的很正常,但心理还是感觉很不安,越到要公布考分的时候,越是紧张,因为我实在是不想再去面对我可能会因为中考失利而不得不再次和菜小和那个初中的同学呆在一个教室里的境地。
最终的考分公布当天,我去教育局查到了我的分数,总分462分(科目分数已经记不清了,但3门副科都是满分,数学并没有低于110分,可能是最后一题尽管答错,但还是给了步骤分),这分数高于去年的重点高中分数线6分,但由于当年数学卷难度不高,坊间流传分数线会高于去年,因此一切还不能说尘埃落定,还有最后的一关,就是高中录取分数线的公布。等到高中录取分数线出炉的当天,我清楚的记得我的目标中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61.5分,我高于分数线0.5分,等于是触地飞行进入重点高中的大门,另外2个区重点的分数线要高于该高中分数线5分,如果当时没有听从老头的建议,而选择另外2个高中,我都不敢想象最后会是什么结果。
在一切都已经结束,我一天中午正在家百无聊赖玩游戏的时候,有人来按门铃,等我开门的时候,我惊讶的发现那个老头满头大汗的站在我家门口,见面第一句话就是你考的怎么样,考上了没有?我看着老头,心里非常纳闷,因为我没想到老头会这么热的天跑到我家,就为了这事,我当时也只是很高兴的告诉他考上了。老头当时什么表情也没有,也没说什么话,我赶快让他进屋,从冰箱里拿出一罐可乐准备给他,老头还没等我递过去,就一把抢了过去,连喝了好几口,等缓了一下,才乐呵呵的说,好硌,好硌,我就估计你应该考上。我这才反应过来老头是等于横穿了半个上海大热天中午跑到我家,就为了想知道我是不是考上了,看着老头,我真的不禁有点鼻子发酸。我当时就问他,我父母去过学校拿我的毕业证,你应该知道我考上了没有啊。 老头回答是你父母那天来学校,他正好不在,结果其它老师也没问而且我是在我的区考试,他查不到我的分数,传呼电话一直联系不上,所以才特地跑来我家问清楚。后来在交谈中老头告诉我我们班30多个学生,加上我一共7人考上了重点高中,按百分比算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当时初中考高中的人的比率相对还是低,因为普通高中高考升学率很低,大多数人没有把握就不会填高中,而填中专这类学校)。
老头聊了一会就告辞要回去了,我把他送到楼下,看他骑上自行车最后和他说了句话:
谢谢侬哦,老头,嘎热天还跑来关心我是不是考上学校了
。
不用谢,谢啥啊,侬是我学生子我当然要关心侬是不是考上了,应该呃。
哦,还有啊,下趟看到其它老师要叫先生,勿要唔规唔矩叫老头
。
随着暑期的临近结束,我的英语家教老师也离开了上海,前往美国就读。一个暑假之内,我送别了2位在我求学之路上影响深刻的老师。
学校越来越好,毕竟后面出场的个别老师也属于另类,而大多数老师还是为人师表,注重师道的。但接下来写的事情是有点夸张,但毕竟这是真实发生在我身上的故事,如果有人怀疑其真实度的话,我也不会辩解什么,权当小说看吧。
由于高中生活对我来说不是一场那么愉快的回忆,而且涉及敏感的问题太多,所以我不希望大家能看出是什么学校,毕竟也相隔多年,我对学校也已经没什么纠结,但毕竟是我学习过的地方,也希望学校越来越好,毕竟后面出场的个别老师也属于另类,而大多数老师还是为人师表,注重师道的。但接下来写的事情是有点夸张,但毕竟这是真实发生在我身上的故事,如果有人
怀疑其真实度的话,我也不会辩解什么,权当小说看吧。这也是我昨天没续,拖到今天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