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广电独家
依托“广电行业第一刊”《中国广播影视》杂志,发布最新最快广播、电影、电视、互联网行业新闻,深度分析释疑解惑。摒弃“千微一面”,与众多行业微信公号形成事实性差异,因为我们深入一线获得了独家干货。查看历史消息,收获更多。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广电独家

电视剧投资成本5年翻7倍!撒下去的大把票子能收回吗?

广电独家  · 公众号  · 电影  · 2017-03-27 00:19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文|小考拉、猫宁;来源|公众号“烹小鲜”


影视剧投资成本“没有最多、只有更多”,但呈现效果却是“没有最难看、只有更难看”。天价制作费都花在了哪里?巨额投资又将如何消化?


继《如懿传》卖出互联网和卫视合计单集1500万的轰动价格后,最近的影视行业,又一下创造了两个记录,先是唐德影视出品的电视剧《赢天下》以5亿投资成本冲击了“亚洲电视剧单体剧目最高纪录”,在筹备中的《将夜》《扶摇皇后》等电视剧项目也以“5亿+”的投资紧随其后。


编剧宋方金透露,现在国内排名前三的小鲜肉演员片酬都是税后 1亿5000万 以上,加上制片方代缴的税金,片方在小鲜肉片酬的投入进入 2亿 时代。

近年来,电视剧的投资成本急速攀升,同为大型古装剧,2012年拍摄的《甄嬛传》成本为7000万。到了2015年,古装玄幻剧《花千骨》成本就突破了1亿,同年的《武媚娘传奇》《芈月传》等长篇巨制,成本直接飙升至3亿。


而进入2017年,几部新开机的重磅大剧成本鲜有低于3亿。 五年间,电视剧投资成本翻了近7倍。


当下演员片酬占比偏高,何时恢复理想“黄金比例”?


在编剧宋方金看来,电视剧投入成本越来越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只是小鲜肉演员片酬上涨, “是一个生态环境的问题”。


但不能否认的是,不止是小鲜肉演员薪酬水涨船高,其他演员的薪酬也都有浮动。演员费用占比基本都超过了50%,远远高于影视创作中演员费用占比30%的黄金比例。


完美世界影视江何工作室总监、总制片人何静也对目前电视剧制作费用逐日增长的现状表示了担忧,她认为这都是由演员天价片酬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天价片酬已经包括不限于演员,编剧、导演、主创人员成本都在激增,加上版权暴涨,宣传费暴涨,海报设计都上涨了,连剧组食住行成本也都涨了。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声音:‘就看着你涨啊,我凭什么不涨呢?’”


何静还给笔者粗略算了一笔账,她认为,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 除演员片酬暴涨外,制作成本也平均上涨了30-40% ,行业恶性循环已经开始显现。

以小鲜肉演员的最新报价为例,如果给他一人2亿的价格,按占比30%的黄金比例来算,那么整部剧的投资就至少6亿以上。


演员片酬占比重,钱全给了他们,那在制作费用上自然得压缩,如果不愿意影响制作品质,就得继续追加投资。


所以在宋方金看来,当前影视行业的制作费并没有飙升,反而是减少了,因为制作费被演员的天价片酬压缩了。 因此,我们所看到的不断上升的并不是制作费用,而是整体的影视投资。



演员的片酬是市场价值的体现,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观达影视的总经理周丹认为,片方精心筹备了一部作品,需要有影响力的演员来加持无可厚非,但双方的资源要合理运用,都只抱着赚钱的心态就非常危险,制片方不能将流量演员的存在当成项目成败的关键。


巨额投资如何回本?片方表示“压力山大”

流量演员请来了,专业设备和精美的服化道也准备好了,眼看着“天价片酬”和巨额制作费都砸进去了,但更大的问题来了: 巨额投资如何消化?回本压力又该通过哪些渠道来分担? 这又是一本需要精打细算的经济账。

影视行业当前看似正在经历着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盛景,但编剧宋方金一针见血地揭开了这个行业的遮羞布。


“中国每年大概拍七百部左右的电影、两万集的电视剧,还有大量网剧,但大部分都是赔钱的。赔钱的是常态,赚钱的是非常态。所以大部分的制作方投资方都是赔钱的。” 由此看来,大部分制作方和投资方的日子并不好过。


制作人何静坦言,大多数制作方的回本过程并不乐观。 “回本压力,谁身处其中谁知道这个词的分量,应该用‘压力山大’形容。” 从当前国内影视剧回本的常见途径分析,目前主要是依靠商务植入和版权售卖两方面组成。


何静说,有些剧可以通过商务植入消化一些制作费,但不是所有题材都能实现的。而在平台方的购买环节,无论是先网后台还是网台联播,也就是电视台和视频平台两家买单。


至于其他方面的。“海外版权可以忽略,因为绝大多数剧是走不出去的。都是一次性的,播完就完了,没有任何在泛娱乐全产业链上的延伸开发价值。音像就更不用想了。那剩下还有什么回本渠道呢?回本压力可想而知。”

谁来遏制行业浮躁?投资天花板又在哪?


调查中,几位业内人士普遍认同, 行业的整体性浮躁和普遍的急功近利,是造成当前影视剧天价投资的根本原因。


当几个亿的制作成本投入,换来的却是停留在绿幕、抠像、三维合成等初级阶段效果的作品,不禁令人咋舌。


一边是烈火烹油的盛景,但另一边却是暗流涌动的前兆。投资的天花板到底在哪?行业又将如何规范?


宋方金认为, 当前天价投资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是整体影视行业环境正在恶化的表现。 如果整体环境不改变,就一定会有人继续往里扔钱。


影视行业的魅力就在于能够吸引很多资金,但资金的大量涌入,也会让人产生选择上的盲目和冲动。


“盘子越码越大但市场并不能消化它,如果这样下去行业是会崩盘的。但这种投资也不会无限制上升,因为影视剧的收入支出或者性价比还是会有天花板的。”

目前的影视行业已经形成了恶性循环,遏制住天价片酬只能解决一部分问题。最终的核心问题是收视率点击率造假,这个如果没有遏制住的话,只遏制片酬是没有办法改变行业乱象的。


“所以需要综合治理。从立法层面到行业自律自救,各个行业的协会联合做出一些有益的改变。”


周丹则从制作公司的角度谈到,维持一个良性的、理智的运转,不拼大牌演员,只拼好的内容。如果更多的制作公司做了这样的选择,那大家就会以此为标杆。


“选择走好你脚下的这条路,摒弃一些诱惑。我们必须要衡量自己的能力有多少,这个很重要。”


行业乱象的形成并非一日之寒,而是聚沙成塔的累积。虽然巨额投资已经让投资方和制作方感到“压力山大”和“苦不堪言”,但是在比拼投资这条恶性循环的路上,却依然没有人愿意先停手。


成本暴涨的同时却没有带来质量的提升,这条本末倒置的路还会走多久?盲目投资的阵痛期还会有多久?这都是亟待行业反思的问题。


(有删减,原文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广电独家”是广电业界第一订阅号,“影视独家”深度透视影视产业规律,由北京中广传华影视文化咨询有限公司运营,新版微信长按二维码图可直接订阅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