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四川日报
权威 速度 温度 态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四川日报

厉害了!川大“最老博士生”:75岁答辩,称小50岁的同学“师兄”!

四川日报  · 公众号  · 四川  · 2017-05-26 16:53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都说活到老,学到老,

可真的有人“身体力行”,

75岁参加博士论文答辩,

竟叫小自己50岁的同学师兄!



蜀妹表示,作为一名伪学霸,念书念得我头昏脑涨,尤其是看paper,写论文,更是死掉我无数脑细胞……每一个搞学术的女同学都有经历过, 白天愁论文,晚上愁嫁人 的时候……


所以当看到川大 最老博士”75岁还参加论文答辩 ,蜀妹的心中,敬仰之情悠然而生!只想给他比心心。



今天下午,是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生答辩的时间。一位名叫黄祖申的学生成为全场的焦点—— 他今年75岁 。4年前,黄祖申以留学生的身份申请到了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历史系博士研究生的名额,师从著名教授陈廷湘。


黄祖申


今年,黄祖申完成了博士论文,顺利取得学位。导师陈廷湘评价:“他的博士论文绝对是货真价实的,盲审环节得到了专家的一致认可!”


70岁申请读川大博士生


作为黄祖申的博士生导师,陈廷湘教授比他年轻很多岁。于是在陈廷湘教授的口中,他叫老黄。


老黄与导师陈廷湘


老黄到川大读博士研究生的重要原因,是因为他的成都情节。


1943年,黄祖申出生在成都小关庙一带,六岁时候跟随父母去了台湾,之后加入美国国籍。 他离开成都已经快70年了,一口标准的台湾腔和英文随意切换,而他一口地道的四川话简直让人惊讶 。“我的根在成都,怎么能够忘了说家乡话呢?”


黄祖申家境殷实,家族在世界各地做生意。黄祖申做的是服装生意,生意做到了南非,俄罗斯,以色列,乌兹别克斯坦等国。1981年他又在印尼办了服装厂,在阿根廷,巴西等地开了分公司。1985年,他就已经挣到了上亿元台币。



老黄与校长谢和平


说起老黄到川大读博士还有一段渊源,他出生在空军世家,在台湾读的是空军学校。因为受家庭的影响,他对中国近代史有浓厚的兴趣。


“我做了一辈子生意,但是从来没有放下过学习。到四川大学读书之前,我在台湾的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读了三年书,我一个星期可以看五本。”老黄说,他还曾经在暨南大学历史系旁听过三个月。“ 我的根在成都,所以我希望到成都念书,重温校园生活 。”


老黄说,四川大学有100多年历史,历史底蕴厚重,再加上他知道川大的历史学院在业界有很大的名气。经过台湾四川同乡会的介绍,老黄认识到陈廷湘教授,被陈教授的学识折服,决定要拜他为师。


为了入学现场表演功夫


当黄祖申向川大申请读博士时,陈廷湘教授以及四川大学都有顾虑。“毕竟这么大年龄了,担心他的身体承受不了。”


黄祖申一听大家担心他的身体状况,急了。 当即给大家表演了一段功夫,以证明自己身体很棒 。最终学校经过权衡,同意接受黄祖申为历史文化学院的博士生。


老黄与同学在一起交流


他主要研究中国近代史,研究方向确定为《国民党政府空军建设》。“目前,中国大陆还没有学者系统研究抗战时期美国援助国民党空军建设的情况,老黄的研究填补这个领域的空白。”陈廷湘教授这样评价。


他称小50岁的同学“师兄”


从老黄从进入川大那天开始,就一直成为众人瞩目的对象。他的卡地亚手表,他的年龄与学生身份确实差异太大。


“很多人都好奇,我这么大年龄了为什么还要出来读博士。”老黄说,四年来,这个问题已经有无数人问过他。 “一个人年龄越大,越重视修身养性,重视行为道德规范,我应该为年轻人做表率 。” 现在,黄祖申对唐诗三百首也能倒背如流。


老黄在学校的人缘非常好,遇到比他小50岁的同学,他也会称呼“师兄,师姐”。他经常邀请同学聚餐,从来都是他抢着买单。



陈廷湘教授说,让他非常感动的是,每次上课黄祖申都会坐第一排,做笔记非常认真。在他的带领下,有些学习懈怠的同学也不好意思了。


为论文经常赴美查资料


老黄说,他并不会因为与同学年龄差距大而感觉尴尬。“既然我是来读书的,他们又比我懂得多,所以我应该虚心请教。再说,我的人生经历也可以影响我的同学,曾经有一个同学对我说,黄大哥,我特别感谢你,你的经历给了我很多人生启发。”



四年博士,老黄读得真不容易。他的右眼青光眼非常严重,2013年入学的时候 右眼青光眼损坏率达70%,现在的损坏率已经达97%了


陈廷湘还说,老黄在读书期间回台湾做过一次心脏手术,但他依然坚持查阅资料,通过邮件与老师交流。


四年时间完成博士学业,非常不容易,而且老黄论文质量还很高。陈廷湘教授说:“ 答辩委员会绝对没有因为他年龄大就降低要求。何况还是盲审 。”


老黄研究的领域在大陆基本上是空白,所以少有现成的资料供他参考。他经常自己掏钱到美国和台湾查阅资料。



“我去过美国国家档案馆,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等地方查资料,经常在那边呆两个月。”那时候,老黄几乎每天要花销500块美金。有一次,他扫描了七八千万英文单词的资料带回来研究,后来上面被不同颜色的笔标注了密密麻麻的记号。


对此,很多网友跟蜀妹一样,也表达出自己的敬意:

@JillinaChen: 总比退休了无所事事等死,活得更有滋味~

@vivi夏凉: 老爷爷好厉害~

@Roosevelt_羅正偉: 活到老学到老

@你的脚步变成风: 好赞!

你对75岁参加答辩的“最老博士生”怎么看?

你会活到老学到老吗?

欢迎留言,我们评论区见!


猜你想看:

打开这幅手绘长卷,带你一起“川”越5年!

党代会1+1+1·首席脱口秀① | 四川的创新热度

党代会小课堂开讲啦!这是未来4天你必须get的聊天指南!


新闻来源: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

记者 李寰

编辑 杨韵琳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