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核建
分享行业资讯,传播核建声音,展示核建品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百姓关注  ·  一县委书记,主动投案! ·  昨天  
贵州省发改委  ·  推动早投产早见效!贵州全力抓项目促发展 ·  昨天  
贵州日报  ·  贵州检察机关依法对许安决定逮捕 ·  2 天前  
百姓关注  ·  突发!两架飞机相撞,已致2人死亡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核建

历史巨响,强国有我

中国核建  · 公众号  ·  · 2024-10-17 09:49

正文

60年前,1964年10月16日15时,新疆罗布泊戈壁滩上空,伴随着腾空而起的蘑菇云和惊天动地的巨响,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图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场景。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 在这声“东方巨响”背后,有一群可亲可爱可敬的人,为此无私奉献、默默付出。从1958年开始,成千上万的老一辈核建人听从党的号召,从四面八方奔赴不毛之地,在戈壁荒滩、极寒高原、荒郊野外,白手起家、自力更生,开启了艰难的创业之旅、强国之路,以顽强的毅力和精益求精的质量追求建成了核工业“西北三厂”,有效保障科研工作的开展,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


让我们通过以下珍贵影像资料与亲历者见闻了解这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珍贵影像

△五〇四厂区原貌

△酒泉原子能联合企业(四〇四厂)

△二二一厂所在地——金银滩

△平整场地

△靠双手在戈壁滩上架起通向外面的铁路

△二二一厂建设场景

△在戈壁艰苦创业

△在戈壁滩上埋设输水管道

△建设祖国的壮志豪情

△在工地露餐

△认真审核施工图纸

△在艰苦的环境中搭建帐蓬

△在戈壁滩上的艰苦生活

△指挥吊装作业


亲历者见闻


亲历者

中核二三

1959年12月份,工区领导通知我和其他几位工程技术人员到221厂筹建处报到。快马加鞭地赶到目的地,我们的602办事处是一处新搭设的帐篷。我们在草原的第一顿晚餐是青稞面馒头、咸菜、苞米面糊糊,这是有生以来第一次吃这样的馒头,难以下咽。这一夜我们几个人都无法入睡,一则住帐篷不习惯,四处漏风,肚子咕咕直响胀得厉害;二则草原冬天特别寒冷,又没有取暖设备,只好当“团长”,而且草原高山缺氧,走路呼吸都困难,难熬草原之夜。


当时,由于生活艰苦,缺乏营养,有90%以上职工都得了浮肿病,指甲盖中心凹下。虽然这样艰苦,土建工程和设备安装仍照常施工,干部也要参加劳动,挖管沟、割荆条盖土房等等。602 工程处远离各施工点几公里之外,最远处有十四五公里,既没有车也没有电话,我们施工科几个同志去各施工点全靠步行。高山缺氧走路非常困难,加上吃不饱,就更加艰辛。602工程处下设三个工区和一个加工厂,我们施工科每星期都要到各工区检查工程情况并与筹建处协调解决工程问题。

——徐玉久


亲历者

中核二四

1959年,我们在抢建二二一基地的同时,陆续开工了一批急需的工程项目。是年冬,保证二二一基地建设需要的大电厂正式开工建设。当时,职工食用粮实行定量供应,工人定量每人每月三十几斤,干部每人每月只有二十一斤。粮食的质量也不好,副食品供应严重不足,经常吃不饱肚子。但是,我们咬紧牙关,克服困难,以坚强的意志和毅力投入到大电厂工程建设中去。工人一天三班倒,领导轮流值班。经过大家的艰苦努力,提前五六天完成了任务。


记得烟囱施工到20多米高时,李觉主任又来到现场,关心地问我们有啥困难没有。我当时只说:“现场工作量大,任务重,大家有些吃不饱饭。”李觉主任听了后,当即表态:每人每天增加两个馒头的定量。当时,大家非常兴奋,斗志高昂,这可是极高的奖励啊!

——魏治国


亲历者

中核五公司

我是 1962 年大学毕业,分配工作的时候,学校告诉你,你到哪去报到就完了,也不告诉你去干什么。

——杨锺元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