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南方都市报报道,1月10日,广州市市场监管局向市各经营者及相关单位发布了价格提醒告诫函,要求各经营者落实明码标价规定,不得趁节日期间串通涨价、哄抬物价。其中包括餐饮服务经营者提供鲜活产品等应明确标示当日价格,不得使用“时价”等模糊语言;需收取“茶位费”的应当在醒目位置做好明码标价,不得出现“反向抹零”结算的价格违法行为等。
当下,学校寒假已经陆续开始,春节假期也进入了倒计时。当此之时,以有效手段管住临时涨价、哄抬物价、牟取暴利的黑手,维护消费者合法利益,十分必要。市监部门的这个提醒,很及时。
中国人对春节的重视,有着悠久的传统,历久弥新。今年又是申遗成功的首个春节,同时也是假日调整后首个能休8天的春节,各地都在全力做好各项新春服务,以迎接“泼天的流量”。从往年数据看,春节也确实是消费旺季。
然而,春节期间生意兴隆,并不意味着经营主体可以随意涨价。恪守价格法律法规及政策,杜绝价格违法行为,不仅是一种经营伦理,也是监管责任所在。
这样的担忧并非捕风捉影。据媒体报道,春节期间,某地一酒店普通房型房价为2798元/晚,2月最低价格不足千元,涨幅近200%,超过国内一众顶级主题乐园酒店。此外,在一些度假区,“外卖禁止入园”“门票套娃式收费”等吐槽也频现社交平台。结合往年一些热门城市、热门景点出现的临时涨价行为,未雨绸缪、做好防范就显得格外重要。
在节假日来临前发布价格提醒,首先是一剂“预防针”。监管部门针对以往出现过的问题,或可能出现问题的“病灶”,明确发出预警,意在引起各类经营主体的重视,并及时采取行动,收敛克制“割韭菜”思维,把心思都用在正道上。这份告诫函,实际上也是一次善意的“扯扯袖子”“揪揪耳朵”,提醒大家什么不能做、做了后果很严重。
如此预警,也体现了审慎包容的治理思路。毕竟,在春节等热门假期时段,消费者出游需求旺盛,酒店、餐饮、景区等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价格有一定的合理浮动,并非不能理解。但这个浮动不能离谱,不能抱着“一锤子买卖”的心态,同时也得明码标价,跟消费者事先讲清楚,不能“暗戳戳地”宰客。
此外,这样的提醒也应具体、细致、全面。一方面,尽可能涵盖春节消费涉及的各个领域与主体。诸如洗车、停车、家政服务、美容美发等,都要做到一体周知。
另一方面,要求也应具体。比如,“时价”“茶位费”“反向抹零”等,都曾引发较大争议,相关提醒就有着极强的指向性,也利于有效指导消费实践、解决消费纠纷。与笼统含糊地提些“不得涨价”的要求相比,这样的告诫提醒无疑更具可操作性。
事实上,目前也已有多地发布提示要求规范春节市场价格。比如前不久,京津冀三地市场监管部门就联合发布了元旦、春节期间的消费提示,要求年夜饭要明码标价,不得出现“两套菜单”,宾馆、酒店、民宿等经营者不得在预订房间订单生效情况下临时涨价等。济南等地也发布通知,要求规范春节及春运期间的市场价格秩序。
当然,预先告诫提醒是一方面,真正营造良性的春节消费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还需加大执法力度,实现常态化监管。同时,也要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严厉惩处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价格违法行为。
一个祥和、美好的春节假期,得益于有关各方的共同努力、呵护。也因此,提前做好相关告诫与提醒,无疑是做好节日假期工作的应有之义。
撰稿 / 胡栖安(媒体人)
编辑 / 马小龙
校对 / 刘军
评论选题须是机构媒体当天报道的新闻。来稿将择优发表,有稿酬。投稿请在邮件主题栏写明文章标题,并在文末按照我们的发稿规范,附上作者署名、身份职业、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以及银行账户(包括户名、开户行支行名称)等信息,如用笔名,则需要备注真实姓名,以便发表后支付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