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滇池水清终有竭,师徒泪洒五华山
今天出场的这位总督,是维尼这个系列里最容易写的一个。为什么呢,全文一共九大书记,大概分两类,一类是靠自己的能力从草根阶层,慢慢打拼出来的,例如两广的小张书记,直隶的小石头,还有一类,则是出身旗人或是世家子弟,不过这些位,维尼也介绍过,虽然他们的确有先天的家族背景积淀,但细考的话,他们其实也各有各难,不是父兄早死,就是叔伯势衰,例如前文已经说过的瑞瀓,人骏,太白金星,还有后文要提到的二赵,以及松寿。这些人说实话,还是主要靠自己努力,把父辈的人脉网络重新有效整合,梳理,才能打出自己的一片天空。
而今天出场的李经羲,李书记,命比那八位好得太多。整个李氏家族在晚清经营将近半个世纪,底子之厚,无需多言。作为李鸿章的侄儿,他就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虽然他叔叔时不时被清流党骂骂,老佛爷有时也敲打几下,但总体而言,合肥李氏一直身在光明顶上,在这种环境下成长,李哥哥压根没有什么烦恼的事情,星光大道一开始就铺好了。
李哥哥从小呢,玩玩书画,搞搞金石,走完全的素质教育模式,自由发展。因为八股应试教育对别人是考公务员的必修课,但对他来说,有没有这块敲门砖都无所谓,反正到时他只要去喊句芝麻开门,门自然就开了。年方弱冠顺理成章当了廩生,什么叫廩生,说起来是成绩优异,拿朝廷奖学金的优等秀才,实际上按潜规则就是拿公费,预备保送的关系生。如同大学里学生干部混上了预备红票,可以保送读研,进了公务员预备队一样。当然维尼听说,也不一定要是积极分子,据传,女大学生如果在校内被QJ而不声张,为校方分忧的话,也可以走这条路。不过话又说回来,这年头女大学生还用得着QJ吗?以维尼的观察,现在的女大学生,不是久经考验,引领时代潮流的新女性,就已是勤工俭学的职业妇女了。
言归正传,继续说李哥哥,他的履历很清爽,一点都不用维尼多费口舌。27岁开始做官,从四川永宁道,四品地区专员的起点开始仕途,基本是三年一升迁,湖南盐法道,兼按察使,兼盐茶厘金局总办,再到福建布政使,云南布政使,又到云南,贵州,广西巡抚,不到20年光景,从专卖局长,到常务副省长,再到省长,所有的好缺,优缺都干过了,还有什么好说的,七个字,世上只有叔叔好。
简短直说,宣统元年,李哥哥当到了云贵总督。李书记的执政风格,三大特色,禁烟,办赈,呼吁立宪。禁烟很好理解,以巩固边防,抵制英缅渗透等等为名,打击走私黑土贸易,办戒烟馆云云,实际上如此一来,国营福寿膏的销量就上去了,李书记的政绩也有了,宦囊也殷实了,口碑也不错,一举多得。
办赈济也是一样道理,按理彩云之南在亚热带,气候湿润多雨,水源是没问题的。但云贵地区在宣统那几年,也是见鬼,老天爷愣是憋着那泡尿,硬是不下雨。如此一来,旱魃哥哥要强娶滇池姐姐,这个场面就搞大了,而百姓又喝不起这杯喜酒,怎么办,逃荒是塌李书记的面子,丢朝廷的脸面,自然是不允许的,那接下来无非要办赈喽,赈济也是一项大肥差,因为有清一代,最肥的莫过于河工,放赈这些皇差了。里头的弯弯绕绕,以工代赈,善款专用,对口支援等等,维尼不细说,各位也该可以想象,大概会是怎样可喜,感动的局面。总而言之,晚清的公务员们在处理这类公务方面都是才华横溢的,如同维尼这样的天才,信手拈来就是文章。
李书记还有一个就是领袖各藩镇,呼吁朝廷尽速立宪,为什么李书记这么热心请开国会运动呢?因为他属于淮系,在宣统朝,他是袁项城埋在地方领导岗位上的重炮手之一,所有的炮弹都是对着摄政王去的,有立宪,袁才能复起,才有北洋派的中兴,这都是同一件事。
接下来赶上重九,什么大义之类命题,维尼向来没兴趣。讲讲各方派系角力好了。云南政坛,在当时有那么几股势力。首先,自然是李书记,他手下有巡防营,以及行政官僚系统,价值取向是喜稳怕乱,但也不是朝廷的死忠。
其次是军方,一是北洋系,以19镇统制钟麟同,参谋靳云鹏为首,他们本是北洋系统里老皖系,当初袁被放逐,良弼上来玩削藩,把北洋系拆成三部分,一是往东北曹琨的北3,6,20师那里掺湖北籍的士官生,让他们内斗,一是兵发云南,把这些北4,5师出身的老皖全踢去南疆,只有北2师出身冯国璋被留用。而且更阴的是,把这些老皖调往云南的命令,是借刀杀人,先是李书记向朝廷打报告要求向云南派遣军官人才,良弼顺势把人事调动权交给冯国璋,而冯会把谁加到支边名单上,一目了然。日后皖直心结,最初的种因就在这儿。这些还不算,良弼还派了心腹监军杨集祥去云南军中,一是防备乱党,二是监视老皖。总体而言,这些身在南疆的北洋军官,一是怨朝廷,二是念项城,三是保团体。大潮袭来,反心暂时没有,却也无心恋栈。
军中乱党也分两派,格局是李书记之前两位书记留下,一位是锡良书记,他长期在西南服务,用陈宦练出一支老营,主体是川湘兵,后来锡书记,陈参谋被调去东北,但这支部队留了下来,好乱喜事。接替锡书记的是沈秉堃书记,这位虽是湖南籍,但喜欢用本地人,本土乱党恰好这时海归,以李根源为首,搞出讲武堂系。后来沈书记与李书记滇桂互调,李书记来了,他与北洋皖系不和,于是又从广西借调了蔡锷来昆明。
老蔡本是梁启超一派,不是激进乱党,但昆明情况特殊。讲武堂系自命为本土精英,又是同盟会里黄宋派的中生代外围,想要一支独大。而老营里的外省籍乱党,以及士官系里的小字辈觉得自己将来会在革命后的排位赛中吃亏,于是转而向老蔡劝进,想凭他的资望来抗衡讲武堂系。到此,省城乱党就分出两股,罗佩金、殷承献等的讲武堂保李根源系,以及雷飙、刘存厚、谢汝翼、唐继尧,李鸿祥五大营长的拥蔡系。
重九之夜,李系去攻军械局和五华山,直接和北洋系开打,蔡系去攻督署,找李书记的晦气。过程是不重要的,实力摆在那,蔡系先得手,李书记翻墙逃走,先蒙一家布店老板收留,后又逃到保卫科长,萧巡捕的家中躲藏。李系打得苦点,不过也赢了,北洋系的师长,参谋,不是死了就是跑了,反正这也是命,死了没话说,没死的回到北方,都是日后段虎皖系的台柱子。
转过天来,就是卡位战,蔡系占据督署,建立正都督府,李系占了五华山,建立军都督府。开始互别苗头,蔡锷在处理被俘军官时,前监军杨集祥等都在,但没等蔡处理,突然来了一伙讲武堂生,咋呼着要锄奸,看着是要对着犯人,其实是想动蔡,幸亏蔡有卫士在,他们只杀了俘虏,没动得了蔡锷。蔡也不是善茬,转头就吩咐手下解除对巡防营俘虏的管制,巡防一出笼,又鬼使神差的去攻击五华山,李根源差点没当了焦达峰第二。经过几个回合互探盘口,二位心照,彼此暂时都黑不掉对方,于是再坐下来谈,搞出个平衡的部院制。价码谈好,内部问题告一段落,再找李书记,正式交接。
找到了,屏退左右,蔡的意思,让李书记留下来当都督,维持平衡,李也有此意。但李书记多聪明,一听就明白了,俺的两个学生都很强,你们自己表演好了,俺是说什么也不留下来当这个空心秤砣的。蔡李一看,老首长去意已定,也行,不过要站好最后一班岗,帮我们安定一下人心,唱首太平歌吧。李书记说,这没问题。
于是三大新老影帝,开始精彩的对手戏,先在咨议局大庭广众之下,蔡李二人抢前一步,明公您受惊了,书记眼带凄迷,是松坡,根源吗,你我师徒,何故如此。蔡李再顺势宣讲一下大义,首长借坡下驴,理虽正当,但汝等行事还是操切了一些,唉,今后尔等主持滇中大计,还望以我昔日温和理念为导向如何如何,随后师徒三人抱成一团,哭了个梨花带雨,然后李书记居中,蔡旅长挽书记的左手,李老师拉书记的右手,三人并排走出咨议局,脸带泪痕,徒步游街,宣讲和谐,昆明市民观者如潮,大伙都挑大拇指,市面安稳了,而且每个旁观者心里都暖洋洋的,好感动,好温暖,好幸福呦。
李书记顺利告别云南,带着养老银子去了上海,入民国后,还有不少际遇,最高作到过国务总理,最尊当过嵩山四皓。子孙辈里也是人才迭出。和维尼无关,不去说了。
前文回顾:
晚清边疆重臣(一)
晚清边疆重臣(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