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地图帝
左图右史,历史地理不分家。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地图帝

如果清朝放100万人口到外东北,沙俄还能轻易占领吗?

地图帝  · 公众号  ·  · 2024-10-25 22:30

正文

清朝东北人口稀少,是沙俄能轻易掠夺外东北一百多万肥沃黑土地的重要原因。如果清朝放100万人口到黑龙江、吉林(比今黑龙江和吉林大得多,包括库页岛),沙俄还能长驱直入吗?沙俄入侵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比鸦片战争早两百多年,我们从时间线来看这个过程。

1636年(明思宗崇祯九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成为清朝开国皇帝。

此时沙俄已经开始渗透到远东地区,满清却浑然不觉,因为大明才是他们主要的敌人。

1644年(明朝崇祯十七年),李自成率军攻入北京,崇祯皇帝朱由检缢死于煤山东麓一株老槐树上。吴三桂在李自成与皇太极之间作出选择,满清八旗入山海关,进占北京并定都于此。

1650年(清世祖顺治七年),沙俄哥萨克人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强占我方领土,夺占雅克萨。俄国人在雅克萨修筑城堡,设殖民据点。当时清廷忙着灭亡南明和准备统一台湾,而且视沙俄侵略者为“亡在外,不得还归本穴”的流寇,并未放在眼里。

1655年(清世祖顺治十二年),朝廷控制的地盘有限,人口约四五千万。

1661年(清世祖顺治十八年、南明昭宗永历十五年),吴三桂出兵缅甸,逼迫缅甸国王莽达交出永历帝朱由榔,南明亡。

1668年(清圣祖康熙七年),为防止关内百姓进入东北,清廷不再允许百姓从关内向关外移居,保留大片荒野方便八旗骑射围猎。清朝中期更是严禁擅入,宁可让东北荒芜掉,史称“柳条边”。

在东北封禁的两百年间,东北到处是荒域废堡,败瓦残垣,处在与中原隔绝的状态,沃野千里,人口最少时却只有三四十万。

1673年(清圣祖康熙十二年),吴三桂杀云南巡抚朱国治,自称周王,恢复明朝衣冠,以“大明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之名义起兵反清。平南王世子尚之信、靖南王耿精忠、广西将军孙延龄、陕西提督王辅臣、察哈尔亲王布尔尼、郑经等人先后响应,史称三藩之乱。

1681年(清圣祖康熙二十年),清军攻陷昆明,吴世璠自杀,历时八年的三藩之乱结束。

1682年(清圣祖康熙二十一年),平三藩之乱并收复台湾后,人口约七八千万。

1685年-1686年,清朝两次出击,从沙俄手里收复雅克萨,史称雅克萨之战。

1689年(清圣祖康熙二十八年),清朝与俄国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规定中、俄以外兴安岭和额尔古纳河为界,外兴安岭以南为中国领土。作为战争发生的地点,雅克萨仍然是清朝的,但俄军毁掉雅克萨城,这才撤兵。

《尼布楚条约》签订后,康熙并没有纠正“柳条边”的思维,但清朝绝非高枕无忧,因为沙俄持续渗透远东。

1724年(清世宗雍正二年),人口约八九千万。

1741年(清高宗乾隆六年),人口约1.43亿。

1794年(清高宗乾隆五十九年),人口约3.13亿。

1812年(清仁宗嘉庆十七年),人口约3.62亿。

这年四月,嘉庆帝提到吉林人口过于稀少,千里无人。而关内的八旗人口越来越多,生计日艰。嘉庆帝决定把那些闲散的旗人送到吉林种地,确保清廷在吉林的统治。此时的清朝依然不愿让大量中原人进入东北耕种,还把东北当成朝廷的自留地。中原万一有事,旗人还可以退回东北,做第二个后金。

嘉庆看到东北的隐患,可以说是亡羊补牢,也是后来“闯关东”的雏形,但未能解决根本问题。

1815年(清仁宗嘉庆二十二年) ,滑铁卢之战,拿破仑兵败,流放大西洋上的圣赫勒拿岛。拿破仑口中的东方雄狮大清,还在沉睡,举国沉迷在康乾盛世后的繁荣中,丝毫没有危机感。

1840年(清宣宗道光二十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此后一百年,中国边疆、沿海烽火连天。 此时东北人口达到300万,比一百年前增长了七八倍,但主要分布在黑龙江以南。

1858年(清文宗咸丰八年),清朝与俄国签订《瑷珲条约》,清朝割让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约6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