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首席访谈
致力于为新闻人物、企业领袖、行业专家提供一个交流和对话的平台。T/V:18823314219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植物星球  ·  蜡梅树下有很多小蜡梅苗,你要认识一下不 ·  3 天前  
植物星球  ·  杜衡的叶子长这样,气味你很熟悉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首席访谈

保健品巨头,三年跌没425亿

首席访谈  · 公众号  ·  · 2024-08-24 12:00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讲述了膳食营养补充剂企业汤臣倍健的业绩下滑原因以及背后的风险。经历了快速发展后,汤臣倍健面临增长瓶颈,主要原因是销售渠道和产品竞争力下降。销售渠道受到药店瓶颈和电商转型挑战的影响,产品方面则存在其他品牌发展不顺的问题。此外,商誉值和研发费用的风险也不容忽视。机构逃离和股价下跌给汤臣倍健带来了困扰。作为中国膳食营养补充剂领导品牌和标杆企业,汤臣倍健需更加努力以挽回颓势。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汤臣倍健业绩下滑的原因

保健品市场不好卖,销售渠道和产品竞争力下降。药店渠道的变化对汤臣倍健造成了巨大影响,使得其增长全面放缓。此外,产品竞争力下降也是影响业绩的一个重要原因。

关键观点2: 汤臣倍健面临的风险

商誉值和研发费用的风险。商誉减值和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可能导致企业面临风险。此外,汤臣倍健在研发方面的投入不足也增加了风险。

关键观点3: 汤臣倍健的转型与挑战

汤臣倍健正在经历从线下到线上的转型,同时也在推行“大单品”战略和其他品牌的发展。然而,转型线上也带来了营销费用的激增和商誉风险的问题。


正文


内容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侃见财经

作者 | 侃见财经

推荐人 | JIANG

实习编辑 | 覃乙


先后“折戟”保健酒、蜂王浆的梁允超,开始了第三次创业。


受到国外市场的启发,这一次梁允超没有再选择普通的保健品,而是选择了当时颇为小众的膳食营养补充剂。


这一选择,让梁允超大获成功。


成立于1995年的汤臣倍健,不但在混乱的保健品市场存活了下来,又在2010年头顶“保健品第一股”的光环登陆资本市场 。上市之初,汤臣倍健更是以110元/股的发行价格和115倍的市盈率创下A股发行“双过百”的纪录。



当然,这只是汤臣倍健“腾飞”的开始。


相对空白的膳食营养补充剂市场,再加上自身积极并购头部企业,汤臣倍健开始高速发展。财报显示,2010年上市时,汤臣倍健的营收不过3.46亿,净利润则只有9210万。到了2023年,汤臣倍健的营收已经增长至94.07亿,净利润则增长至17.46亿,13年时间,汤臣倍健的营收翻了27倍,净利润则翻了接近19倍。


不过, 在经历快了十年快速发展之后,汤臣倍健开始出现增长疲软的迹象。


据汤臣倍健2024年上半年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汤臣倍健营收为46.13亿,同比下降17.56%;净利润为8.91亿,同比下滑42.34%。拉长周期来看,这是近十年来,汤臣倍健交出过最差的一份中报成绩单。



按道理来说,目前银发经济已经成为风口,年轻人也越来越注意养生,膳食营养补充剂应该大卖才是,那么为何汤臣倍健却陷入了增长瓶颈?


01

保健品不好卖了


用一句话概括汤臣倍健业绩下滑的原因, 那就是——保健品确实不好卖了。


对于一款产品而言,卖得好不好取决于两个关键的要素——销售的渠道和产品的好坏。


从销售渠道方面来看。过去,汤臣倍健的销售渠道主要是线下药店,早早打入药店也是汤臣倍健能在混乱的保健品市场“独善其身”的关键。


不过,近年来药店也陷入了瓶颈期,药店销售保健品变得越来越不容易。根据米内网数据显示,2023年12月中国实体药店保健品零售规模为22亿元,同比下降39.7%;2023年全年保健品市场销售规模为313亿元,降幅达12.3%。


药店渠道的变化对汤臣倍健造成了巨大影响,这使得汤臣倍健增长全面放缓,2016年首次营收个位数增长,无奈之下,汤臣倍健只能转型线上。



据相关媒体报道,2017年汤臣倍健提出了“电商品牌化”策略,即以年轻化为大旗,先是确立年轻消费者为核心,启动从B2C到C2B的数字化过渡;2020年公司启动经销商裂变计划,在VDS业务中构建主业、“健力多”、“Life-space”三个完全独立的经销商体系。


不过,转型线上也让汤臣倍健的营销费用激增。


根据财报显示,在2015、2016年时,汤臣倍健的营销费用分别为6.186亿和6.389亿,随后营销费用开始攀升,2017年至2023年,汤臣倍健的营销费用分别为9.733亿、12.8亿、16.5亿、18.18亿、24.78亿、31.69亿和38.59亿。


七年时间,汤臣倍健的营销费用已经翻了6倍,而同一时间,汤臣倍健的营收只翻了约4倍。很显然,目前汤臣倍健仍受困于渠道。


再从产品方面来看,如果说渠道拓展乏力是影响汤臣倍健业绩的一个重要原因,那么产品竞争力下降则是另一个重要原因。在推行“大单品”战略后,目前汤臣倍健旗下的汤臣倍健、健力多以及Life-Space成为了主打品牌。


从当下的结果来看,汤臣倍健的大部分营收还是由“汤臣倍健”带动,其他的品牌发展并不顺利。


据财报显示,今年一季度汤臣倍健的营收为15.45亿,而健力多、LSG(境外)以及lifespace三个品牌的营收为3.73亿、2.53亿和1.2亿,可以看到,汤臣倍健贡献的营收在50%以上。



实际上,其他品牌发展不顺,正是产品竞争力不足的表现。例如斥资超过35亿收购的LSG,旗下的益生菌产品高达26种,汤臣倍健对这个品牌寄予了厚望。但是,自从收购了LSG之后,该品牌却明显“水土不服”,2020和2021年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亏损。


整体而言,在渠道和产品的双重“重压”下,业绩下滑则是必然的结果。但是,对于汤臣倍健而言,最坏的情况可能还没有出现。


02

背后的风险


虽然上半年业绩“双降”,但对于汤臣倍健而言,最坏的情况可能还没有出现。


细看汤臣倍健的半年报可以发现,上半年汤臣倍健的商誉值仍有11.55亿,虽然只是2018年21.66亿商誉值的约一半,但在业绩下滑、新品牌发展不顺的情况,这仍有一定的风险。要知道,2019年汤臣倍健曾经因为Life-space经营不善,导致汤臣倍健对商誉和无形资产分别计提了10.09亿元和5.62亿元的减值准备,直接让其当年净利润亏损了3.559亿, 这是其上市以来唯一一次业绩亏损。


此外,目前汤臣倍健“重营销、轻研发”的现象十分严重。


今年上半年,汤臣倍健的研发费用仅为6978万,而营销费用则高达18.22亿,研发费用还不到营销费用的零头。其实,汤臣倍健并非不知道研发的重要性,据媒体报道,2014 年,汤臣倍健开始执行功能性自主创新研发战略转型,通过不断进行创新新功能产品的基础研究,八年时间实现了自主创新研发的华丽转身,可见很早之前,汤臣倍健就开始重视研发了。


而在2021年的财报中,梁允超也表示:“未来将聚焦三点,实现强科技型企业转型:一是实施“科学营养”战略;二是强化“高精尖”重功能保健食品的产品科技力;三是成立汤臣倍健营养健康研究院上海研究中心和AI研究中心。”


作为一家百亿级别的企业,汤臣倍健要想和普通的保健品公司区分开来,那就必须重视研发投入,但从现在来看,汤臣倍健仍有欠缺。而业绩的疲态也导致了不少机构用脚投票。根据财报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汤臣倍健的机构持仓为25家,累计持有股数为1.91亿股,相较于上期减少了7601万股。



机构的逃离,加上不断下跌的股价,让汤臣倍健备受困扰。如果从最高位36.12元/股算起,目前汤臣倍健已经“膝盖斩”,股价暴跌超过68%,市值蒸发超过了425亿。如果从年内算起,其股价跌幅已超过30%。很显然,作为中国膳食营养补充剂领导品牌和标杆企业,汤臣倍健显然还要更加努力,以求挽回颓势。

注:本文图片来自原文、网络等。未能核实版权归属的,不为商业用途。
—END—
首席访谈 | 热门视频推荐
扫码领取见面礼

扫描上方二维码,回复见面礼

即可领取完整版视频以及《首席访谈》电子版杂志

往期首席


1、 我想刷到你
2、访谈是一场人心的探险
3、尹烨:如果可以选择,我们活多久最好
4、山海间对话陈行甲:人生上半场的山顶在哪
5、首席访谈纪录片丨君智谢伟山:七大百亿传奇的幕后军师
6、停不下来的李建全,与他的公益“马拉松”
7、李巍:女人的底气,来源于爱与奉献
8、小镇青年狂揽5亿用户,他做对了什么?
9、小马宋:为什么大多数人发不了财?
10、港大刘宁荣:半球化、半冷战时代,如何应对不容乐观的未来?
11、跨境电商企业年营收数十亿,每年增长超40%,靠什么?
12、 疗愈东方人的,为何一定是东方文化?
13、 金蝶徐少春:当前经济不是在下行,是迎来新的增长
14、转化率特种兵陈勇:掌握超级转化率,就是掌握存量时代主动权
15、5600余家门店“三无退货”,百果园底气从何而来?
16、张琦:先做一个美好的人,再去谈成功
17、 天九共享戈峻:“互联网+”时代,大共享理念塑造新商业模式
18、刘科院士:长期储能是太阳能改变世界的关键
19、AI幕后玩家,押注情感计算
20、杨金才:共建产业生态 中国无人机正引领全球
21、赛格导航朱杰:深耕汽车智能网联,践行初心使命

推荐阅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