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晖宗聊绘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晖宗聊绘画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曾经的他和画(下)

晖宗聊绘画  · 简书  · 画画  · 2017-08-29 15:10

正文


《窠石平远图》

文/晖宗

话接上文,继续来讲郭熙的山水画。

先摘录几段《林泉高致》中郭熙谈山水的理论,其中有些语句今天读来如同散文一般优美。

“山近看如此,远数里看又如此,远数十里看又如此,每远每异,所谓山形步步移也。山正面如此,侧面又如此,背面又如此,每看每异,所谓山形面面看也。”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这段话讲的意思是,同样一个物象随着观看角度的不同会发生变化,从这个角度看它是这样,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它却又变成另一番模样。

中国古代的园林,它的造园法则就是遵从了“移步换景”这个原则,每走一步它就变换一个场景,同样的一处景色,随着你的步伐而千变万化,这一点和郭熙的理论在本质上是相通的。




图片发自简书App

“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图片发自简书App

今天就来讲一幅郭熙的平远山水画,它的名字叫做《窠石平远图》,纵120.8厘米,横167.7厘米,现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

在画面的左侧,有一行用毛笔写的隶书,上面的字读作“窠石平远,元丰戊午年郭熙画”。




图片发自简书App

“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在画面的最前端,郭熙用他那特有的“卷云皴”画出数块石头,他画中的石头造型圆转,我经常戏称为“桃子石”。




图片发自简书App

郭熙在石头的皴染上用墨不多,整体给人一种温润、舒适的感觉。

在石头的后面有两棵高耸的枯树,仔细去看那伸展各异的枯树枝,画得精致而又到位,很好的将枯树的那种萧瑟、荒寒的感觉表现出来。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在这两棵枯树的左右两侧,郭熙又用夹叶、点叶等方法画出其它不同种类的树,墨色有浓有淡,用笔有收有放,在整体中求变化。

可以看得出来,郭熙很用心的塑造了这一片树林,将他所有画树的本领都呈现在欣赏者的面前。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

在画面中间偏右的地方,郭熙画了一处水口,远处的水源用墨色染出来,近处的流水用细如丝发的线条表现出来,仿佛能够听到那涓涓水流的声音。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画面近景处的构图显得略高,中间的地方用淡墨渲染出一段缓坡,逐渐将画面的空间向后推移,在远处又突然画出了一座高山,这种“高—低—高”的构图方法,很好的将那种一望千里的平远之势表现了出来,也很好的诠释了“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的理论。




图片发自简书App

郭思在回忆父亲郭熙当年作画的场景时说,“凡落笔之日,必明窗净几,焚香左右……巳营之,又徹之,已增之,又润之,一之可矣,又再之,再之可矣,又復之,每一图必重复终始。”

“丹青难写是精神”、“意象惨淡经营中”,一位画家为了完成一幅优秀的画作,一定是经历了一个痛苦挣扎的过程,下幅画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