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任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昨日(5月7日)迎来了其任上的第一个100天。
除了首次发布会和媒体、公众接触以及必要的仪式感亮相外,易会满给市场的印象是低调和慎言。
多方获悉,除了加大力度落地此前顶层设计已经明确的政策外,易会满前几个月精力大都放在了加深对资本市场的认知之上,充分听取各方面汇报以及给业务部门布置研究课题是近期的常态。
易会满也在其首次国新办发布会上说:
“银行业和证券业确实有很大区别。所以,到一个新岗位,角色转换了,要适应新环境、研究新问题、接受新挑战。我到了证监会以后也会不断地加强学习,不断地调查研究。”
但这并不意味着资本市场没有变化,实际上这3个月的时间里出现了多起具有信号意义的事件。研判这些事件不难发现,尽管低调慎言,易会满治下的资本市场去往何处已经初见雏形,资本市场新周期已经悄然来临。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这段时间以来易会满的公开讲话、会见、调研重点有几方面:
一是会见国际友人,加强国际合作,力推证券业对外开放。
二是筹备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100天以内仅有的一次调研即是围绕这一主题。
三是对再融资以及IPO等资本市场核心制度进行松绑探讨。后两者将致力于解决企业直接融资难题,如此宏观上可稳定杠杆率,微观上支持创新驱动。
监管新风向
2016年在多重因素叠加之下,资本市场进入了严监管的周期。“依法监管,从严监管,全面监管”是证监会这一监管周期重要的执政理念。
首先是并购重组。
2016年6月,证监会一口气公布了几项有关并购重组的重磅政策,为并购重组市场打下了严监管的基调。
随后是再融资,
2017年2月17日,证监会完成对《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实施细则》部分条文进行了修订,发布了《发行监管问答——关于引导规范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监管要求》。
文件多管齐下,从定价到融资间隔期,对再融资乱象形成了精准打击。在随后的时间里,再融资规模连年大幅下滑。
除了并购重组和再融资,这一阶段另一项具有代表性的政策是减持新规的发布。减持新规和细则,从减持方式、数量以及信息披露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对大股东等减持行为的约束。
事实上,在2018年监管层为了稳定市场,已经对一些此前基于严监管逻辑发布的政策进行了调整。例如并购重组,2018年末证监会连发数十项政策放松对并购重组的监管。
但这一阶段更多的调整并未触及核心逻辑变化。以再融资政策为例,2018年底,证监会松绑了2017年以来对再融资的部分约束,但对再融资造成实质性影响的定价机制以及减持规则限制并未解除。
在易会满上任的这几个月中,一些信号逐步释放。
记者获悉监管层召集券商征求意见,再融资政策松绑内容可能包括创业板取消连续两年盈利、放松前次募集资金进度和效益基本达标的要求等,更重要的是影响非公开发行的核心因素定价以及减持等问题或将同步松绑。
“根据目前能看到的信息,这一次再融资松绑会较为彻底,尽管不会完全恢复到2016年的宽松程度,但松绑的力度空前,业内都表示能够感受到监管转向的迹象。”一家中字头券商自营部门人士表示。
近期另一个具有重要信号意义的变化是IPO审核节奏和尺度变化。
2017年末,第十七届发审委上任后主导了IPO从严审核,拟IPO过会率降至历史低点。同时配合现场检查,大批企业打了退堂鼓,一段时间后IPO“堰塞湖”的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
而到了2018年末,IPO审核节奏开始加快,过会率也有了明显的提升。近期监管层更是释放了要进一步稳定目前IPO审核节奏、加大对中小型拟IPO企业支持力度的信号。
总结看来,在新的监管周期中,证监会要激发并购重组、再融资以及IPO这些市场化资源配置手段的活力。还有一些政策的变化也具有一定的指向性。近期股指期货迎来第四次松绑,也是历次松绑幅度最大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易会满上任后的这一百天时间里,新一届发审委和并购重组委人员调整正式完成。
易会满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说过的一段话一定程度上能够解释这些信号事件背后的监管逻辑,他指出:
“市场化就应该是依靠市场各参与者、调动市场各参与者,按市场规则来办事。遵循市场规律,就是要从按照市场规则办事的高度来认识。”
对于资本市场监管趋势的变化,北京地区一家中小型券商投行业务负责人表示,政策的变化很难主观判断好与坏,要和当下的市场情况结合来看,2016年再融资乱象频发,融资结构畸形。而2017年末IPO常态化面临的问题则是IPO堰塞湖,纾解堰塞湖需要强有力监管手段来配合。
“但如今市场有了新的情况,大环境变化后,企业融资难成为了资本市场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甚至在这一阶段解决企业直接融资问题就是资本市场最重要的任务,因此对再融资、IPO政策的调整甚至未来可能会松绑减持规则都是服务这一目标。” 前述北京地区一家中小型券商投行业务负责人表示。
科创新格局
毫无疑问,筹备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工作将是易会满任内的主要工作。
易会满将其上任调研首站选在上交所也足以说明其对科创板筹备工作的重视。2月20日至21日,易会满围绕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有关问题,带队赴上海听取市场机构对相关制度规则的意见建议,并调研督导上海证券交易所相关改革准备工作。
对于易会满来说,在其任上做好设立科创板试点注册制的改革能够进一步兑现各方对资本市场的期望。
“资本市场在金融体系中起到最关键的作用,否则就不会牵一发而动全身。今后一段时间资本市场的改革在金融改革中将起到‘牵牛鼻子’的作用。”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便解释过:“宏观方面,如果资本市场不进一步发展起来,股权融资没有一个显著提升的话,这个宏观杠杆率是稳不住的;微观方面,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必须依靠股权投资和资本市场。”
而股权投资和资本市场支持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的核心正是科创板,科创板的设立也将引领资本市场服务科创进入新的周期。
易会满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则将科创板提至“增强资本市场的包容性、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新高度。他表示:
“科创板不是一个简单的‘板’的增加,它的核心在于制度创新、在于改革,同时又进一步支持科创。”
综上所述,就在易会满执掌证监会的第一个100天当中,科创板的各项工作都以最快的速度在推进,目前制度框架已经基本搭建完毕,各类审核人员已经到位。
截至5月7日,上交所受理科创板上市申请的企业数量正式达到102家。
另外,为了配合科创板设立注册制试点,市场期待已久的证券法修订草案第三次审议工作也在近日完成,审议稿中专门新设了“科创板注册制的特别规定”一节。
不仅是这一百天,可以预见的是在易会满证监会主席任上,科创板、注册制改革都将是其最重要的任务之一。这也包括,未来要将科创板、注册制的改革经验推广至资本市场其他板块。
对外开放提速
如果说2018年是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制度建设期,那么2019年则进入重要的落实阶段。在易会满上任证监会主席的第一个100天中,一些标志性的对外开放措施陆续落地。
1月31日,证监会就《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及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期货投资管理办法》及其配套规则公开征求意见。这一政策将简化外资在境内投资的程序,同时也拓宽了外资在境内投资的范畴。
3月1日,MSCI(明晟)宣布,“进一步提高A股在MSCI指数中的权重方案”咨询获海外投资者通过,这意味着A股在MSCI全球基准指数中的纳入因子将由5%提升至20%,中小盘股将纳入标的池。
一直以来,A股“入摩”都是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标志性事件,而此次 MSCI方面打破最开始的规划提高纳入比例意味着2019年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