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草坡上吹泡泡的姥姥。
这是奴隶社会的第903篇文章,来自公众号“一土教育(etuedu)”。欢迎转发分享,欢迎其他公众号标明出处全文转载。
作者季一,膝下二娃、职场妈妈、一土终身学习者。其个人公众号“我是姥姥(ID:grandmasjournal)”关注婴幼儿教育、发展心理学,是祖辈带娃趣闻及经验分享平台,力求打造一条与老人沟通的畅通通道,成为更多家庭的和谐催化号。
前言:
刚开学的一周,对很多家庭而言是手忙脚乱的一周,掺着喜悦、焦虑,还有如释重负。可妈妈们长舒一口气感叹“暑假总算结束”的同时,有没有想过,作为职场妈妈,无论职场上是领导还是专家,在家里,那绝对必须自带管理者光环,一边自己忙着迎接四季度和年底的工作,一边要应对有种种情绪的娃,一边和老公商量谁接谁送,谁下班赶紧回家管娃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一边说服爸妈留住保姆,还一边奉劝他们趁早把体检出来的小毛病再去排查排查,一拖,又要到寒假。和一般的领导人不同的是,在家里被职场妈妈管理的,都是领导!
多数职场妈妈直言不讳,终于开学了!细问下去,
妈妈们坦言,管理老人,其实比管理娃还难!
为什么要“管理”老人?
我家老大4岁,4年来我没陪她睡觉的时间,加上断奶、生产老二,一共有9个晚上。除此,除了白天上班,我坚持每天下班和周末高质量陪她。
即使这样,认真算算时间,周一到周五,每天早上晚上加一起,有效陪伴时间最多2小时,周末尽量全天陪伴,但有效有影响的时间也就6个小时,一周下来才22小时。而姥姥姥爷(爷爷奶奶),3岁之前,每天就有12小时,每周60个小时啊!就算是上了幼儿园,每天也有4个小时,还不说寒暑假呢!
真正和女儿“朝夕相处”的,是姥姥和姥爷。
你以为娃小?其实小小的娃听到的看到的,都偷偷学来了。3岁一过,随着娃语言能力的提高,思维更加缜密,从小对孩子的影响和教育量变积累能爆发出一些“惊人”的质变效果。如,从小我们请姥姥让娃自己做选择(一般都是二选一,而且两个选项都是设计好能接受的),从小我们要求姥姥姥爷只用大人对话的方式和她说话,要求姥姥姥爷不能光对她说“不”而是把“为什么不”的原因逐条和她阐明。这么带娃确实耽误些时间,对于姥姥姥爷来说很辛苦,可3岁以后突然间效果出来了,孩子想说服我同意一件事的时候,还没说具体原因,先能把架子搭好“有两个原因,第一!*#%&%……;第二!*&%&¥OU*……”,无论多么幼稚,她至少能拽说出2个理由。听上去还有条有理。所以,
孩子跟谁像谁,妈妈们要是想在上班的同时还见缝插针地灌输点自己的管理理念,就需要从老人开始管起。
有效的管理永远不晚
其实我开始train(培训)我妈是从娃在肚子里的时候。很多人忙着在做胎教的时候,我忙着在做自我教育和向上教育我妈。我学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组织行为学,心理咨询师,看各种书籍。除了发展心理学的部分内容在育儿上得以应用之外,其他的,我都主要用在了理解我妈和影响我妈上面。
3岁以前,闺女日常主要是吃喝拉撒,讲故事,玩儿玩具,当时经历的trouble 2(爱惹麻烦的2岁)现在想来简直是小意思,归根结底,闺女3岁之前70%还是“逆来顺受”型选手。好管理。对白天帮忙带娃的姥姥来说也是。
3岁前后进入了秩序敏感期,家规必须全家人百分之百执行,容不得半点掺水,否则一旦被娃抓住小辫子,那简直是把所有工作难度增加一倍才能再次要求她按规矩来。
她姥姥就是因为不止一次被娃逮到“破例”而失去了权威。表现形式就是我妈妈惊悚的发现“管不了她了”,然后陷入辩论,无果,又糊弄不成。没几天,感觉恶性循环。甚至有时搂不住情绪,会脱口而出“怎么越不让干什么越干什么啊你!”说完自己又觉得说重了,后悔不已,整个人都不好了。针对姥姥的突然抓狂,我启动了临时专项管理工作——
首先,告诉姥姥根据儿童发展阶段,孩子3-6岁进入秩序敏感期,妥妥的度过这段敏感期,对孩子以后走上社会,建立秩序感、尊重规则、懂得自律、适应环境都有好处。
如果没有很好的度过秩序敏感期,日后会对规则无所适从,自己也会陷入秩序混乱。让姥姥理解并遵循儿童当下的发展阶段开展教育。
其次,强调榜样的力量。
告诉老人,您想让娃坚持干嘛,您自己就先坚持下去。有的老人习惯白天不开灯 “节约用电”,孩子回到家写作业不开灯又要说,孩子当然会说“您在家看书也不开灯啊”。
让姥姥用对孩子的标准要求自己,孩子不用特别要求,自然而然就成为了那个样子。
然后,趁热打铁,树立姥姥权威。
在孩子面前要尊重姥姥,给足姥姥面子。
一方面给姥姥增加信心,当姥姥觉得自己“有靠山”的时候,往往增加了很多安全感,反而更愿意放下自己的一些执念,转而执行我的方法。另一方面也同时对姥姥实行了“正强化” 的管理。
姥姥会加深“被鼓励”的行为留下的愉快记忆,进入良性循环。
第三,告诉姥姥注意表达方式。
这里提示下,不是仅仅告诉姥姥“您要注意表达方式”,这样等于没说。关键是,告诉姥姥应该如何表达。
好的表达方式应该是对正面的行为进行及时的鼓励,鼓励应该真诚而具体。
比如,娃说好了要吃3颗“好多鱼”,当吃到第三颗后,娃表示“行了,下次再吃”的时候,
及时鼓励到:“你能说到做到这件事令我太高兴了。很有信用!值得信赖!
”像上文中姥姥说的“怎么越不让干什么越干什么啊你!”就是一种消极的表达方式,没有起到任何作用,仅仅是宣泄了自己的情绪。对于小孩子来说,反而强化了逆反起到的作用,让孩子感觉“吃到了甜头”。这样说唯一的作用就是导致恶性循环。
需要告诉姥姥奶奶们,这种话脱口而出之前,逼着自己数3下,人的愤怒和急躁情绪在大脑中停留的时间是三秒钟,三秒过后,情绪就自然平静。
对于习惯了这么说话的奶奶姥姥们,不妨建议她们“说反话”,很多人用说反话来表达一种嘲讽,比如“就你懂!”、“数你听话!”,大人的世界里,这话带着一股讽刺的味儿,但在2、3岁的孩子的世界里,未尝不是一种有效而正面的表达方式。神奇的是,说着说着,就像催眠一下,孩子就真的“懂”了,“听话”了。当不易改变自己的老人看到孩子身上积极的变化时,也同时激励了老人们更加注意自己的语言和表达方式。
值得欣慰的是,用对了表达方式,孩子的变化很快,立竿见影。
第四,说到做到。
尤其是讲好了一个条件的情况下,切勿让孩子得寸进尺。比如说好讲一个故事就去洗澡的,一个故事过去了,耐不住孩子的软磨硬泡,又讲一个故事还“严肃”的声称“最后一个了啊”的姥姥奶奶们,呵呵,最后到底讲了几个?既然是和孩子商定好的,如果自己不坚持执行,孩子如何能尊重与你的协商一致?
第五,告诉姥姥奶奶们,娃到了一定年纪,对于娃提出的一些“无关痛痒”的诉求和请求,大人一上来就痛快地说个“好”,比先拒绝再被娃磨来磨去的最后还是说了“好”要让孩子快乐很多倍。
所以,大方给孩子一些“没问题”,让她们感觉被“小确幸”包围,很快就会发现孩子一天都“顺溜儿”很多!
像这样随着孩子成长遇到的问题,妈妈们只要稍加运用一些育儿知识,先安抚住老人情绪,在私密的场合(孩子不在,或单独相处的时候),先肯定老人的“功劳”,再用“温和”的方式,本着“帮您减轻工作量”和“提高效率”“传播小妙招儿”的宗旨,向老人们“广播”下“书中学到的”,很容易就可以按自己的育儿理念“管理”住老人,上下齐心。所以说,不担心遇到事,有效的管理永远不晚。
用“管”孩子的方法“管”老人,管用吗?
有很多管理方法是相通的。
首先是耐心。
对待孩子的耐心,往往到了对待老人身上,就少的可怜。其实,老人到了一定年龄后也像孩子一样,对待她们地不入流、反应慢、一根筋、如果能耐下心先听听她们怎么说,再和气的告诉她们,少一点不耐烦,老人们其实对很多新事务还是很开明。帮咱们带娃的时候,也会很自信,日子一天天越过越变成她们的乐趣。带娃的老人既能有成就感,又能体会隔辈亲。
其次,前文提到了,这里还要再提,正强化!
好话不嫌多,但要注意态度真诚,围绕一件具体的事儿。常常挂在嘴边的话可以是:
好幸运有您!我们才能……。
姥姥/奶奶做饭好香!
我知道您想帮忙,您总是在我最需要的时候出现。但这次我想尝试……
这件事我也是这么想,但您想的比我还全面些。
有的事情,说多了,自己也都相信了。
第三,给双方留有一定的独立空间。
带孩子带老人也是相通的。
总结
职场妈妈们,开学了,不是把孩子放在学校这个 “托管机构”就万事大吉,发挥你的领导力让你家里的那个小团队更高效的运转。管理好自家小团队,调动各方资源,发挥各方优势,妈妈们才能在职场上全身心投入,家庭、事业四处开花。
-- 完
一土最近发生了什么?
想看更多的“一土时光”?快长按下面的二维码关注一土教育吧!
更多了解一土学校,请点击文末
“阅读原文”
,那里有几篇文章讲述了一土学校的缘起和一路而来的进展。
磁场和一土学校其它招聘:
招聘多位中高级Ruby工程师
,精通Rails和应用性能优化。
招聘多位中高级Python工程师
。
招聘多位中高级Web 前端开发工程师
。
招聘多位
高级系统工程师
,精通Linux系统和网络、有Erlang 或大规模即时通信系统经验者优先。
我们在打造面向未来的梦幻技术团队,技术团队工作地点北京海淀苏州街,欢迎大家推荐给自己的朋友~
有意者请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推荐阅读:
ETUx: 站在未来,聊聊教育
中国教育到底缺了什么?
多少情侣吵架、同事不合都是因为不懂SBI
你“会”“惩罚”孩子吗?
我送小布上一土
你读到的只是冰山一角,读经典老文章,发送 m 或者点下面的菜单。有感悟想和大家分享请回复
「投稿」
。
长按下面的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