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深圳读书会
一个新鲜有态度的平台,不定期开展各种大牛干货、小咖风暴、阅读+(策划、演讲、游玩)等活动,让我们一起把阅读变成更快乐的生活方式。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深圳大件事  ·  最新!万科管理层大换血,均是“国资”背景 ·  17 小时前  
深圳特区报  ·  请看,今天的深圳特区报 ·  3 天前  
深圳大件事  ·  无人伤亡!深圳官方,深夜通报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深圳读书会

从今天开始,做高效能的自己

深圳读书会  · 公众号  · 深圳  · 2019-04-01 20:00

正文

深圳读书会
为每个阅读者创造舞台
关注





▲第1320期分享现场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 “人的行为总是一再重复,因此卓越不是单一的举动,而是习惯。” 习惯对我们的生活有极大的影响,因为它是一贯的,在不知不觉中,经年累月影响着我们的品德,暴露出我们的本性,左右着我们的成败。


3月24日,深圳读书会邀请职业规划资深行家 高云老师 在深圳图书馆南书房和书友们分享了斯蒂芬•柯维的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一书。



0 1
关键概念:效能、习惯和原则



效能的精髓在于你获得成果的方式。 高效能基于原则,效果持久,是品德的基础,能帮助你更有效地解决问题,把握机会,不断学习并结合其他原则以实现螺旋向上的成长。


七个习惯模型


习惯是知识、技巧和意愿的交叉点。 知识是做什么和为何做,技巧是如何做,而意愿是动力——想做。所以这三者必须集合在一起才能形成一个习惯。习惯有巨大的引力,打破根深蒂固的习惯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而且一般还会涉及生活的重大变化。


原则如灯塔,是不容动摇的自然法则。 原则是深刻的、基本的和普遍的,是人类行为的指南针,历经考验,长盛不衰,不证自明。一个人的思维方式越符合这些原则或者自然法则,就越能正确而高效地生活。


0 2
七个习惯



习惯一:积极主动



除非你愿意,任何人都不能伤害你。

——美国小罗斯福夫人



面对刺激产生回应的选择拥有四个支撑点:自我意识、想象力、良知和独立意识。


思维意识会决定行为和态度,比如我们的语言,就是我们是否积极处世的真实写照。改变语言,我们所处的世界也会产生相应的改变。


积极主动不仅指行事的态度,还意味着人一定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积极主动的人专注于 “影响圈” ,他们专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他们的能量是积极的,能够使影响圈不断扩大。



消极被动的人则全神贯注于 “关注圈” ,紧盯他人弱点、环境问题以及超出个人能力范围的事不放,结果越来越怨天尤人,一味把自己当作受害者,并不断为自己的消极行为寻找借口。


积极处世者因为更加机敏,更重视价值观,能够切乎实际,并掌握问题的症结所在而不断扩大影响圈。


影响圈的核心就是做出承诺与信守诺言的能力。积极主动的本质和最清晰的表现就是对自己或别人有所承诺,然后从不食言。




习惯二:以终为始


“以终为始”要求从现在开始,以自己的人生目标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论发生在何时,都必须遵循这一原则。以终为始说明在做任何事之前,都要认清方向。


“以终为始”的一个原则基础是 “任何事都是两次创造而成”,即智力上的或第一次的创造,和体力上的或第二次的创造。


另一个原则基础是 自我领导 ,但领导不同于管理。领导是第一次的创造,必须先于管理;管理是第二次的创造。领导与管理就好比思想与行为。管理关注基层,思考的是“怎样才能有效地把事情做好”;领导关注高层,思考的是“我想成就的是什么事业”。


管理是正确地做事,领导则是做正确的事。

—— 彼得.德鲁克和华伦•贝尼斯



成功,甚至求生的关键并不在于你流了多少血汗,而在于你努力的方向是否正确,因此无论在哪个行业,领导都重于管理!




习惯三:要事第一


习惯三是关于第二次的创造或者体力上的创造的习惯,是对前两个习惯的实现、执行和自然流露。它要求我们运用独立意志努力实现一个目标,即以原则为基础安排人生,也就说时刻都要实施有效的自我管理。


时间管理矩阵告诉我们, 高效能人士能够平衡产出和产能的关系,将时间和精力集中在重要但是并不紧急的事务上,即第二象限事务,完成这些活动能够提高个人的处事能力。 同时,人各有志,各有优先要务。必要时,应该不卑不亢地拒绝别人,在紧急与重要之间,知道取舍。


授权是提高效率或效能的秘诀之一。 授权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指令型授权和责任型授权。授权的大原则不变,权限却因人而异。对不够成熟的人,目标不必太高,指示要详尽。对成熟的人,可分配挑战性高的任务,精简指示。


从个人领域的成功到公众领域的成功,是从依赖期到独立期再到互赖期的转变。 个人独立不代表真正的成功,圆满人生还须追求公众领域的成功。不过,群体的互赖关系须以个人真正的独立为先决条件,想要抄近路是办不到的。


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是自制与自知之明。 维系人与人之间的情谊,最要紧的不在于言语或行为,而在于本性。修身是公众领域成功的基础。良好的互赖关系可以使人享有深厚丰富的情感交流,不断跃进的成长以及为社会服务奉献的机会。


所谓情感账户,储存的是增进人际关系不可或缺的“信赖”,也就是他人与你相处时的一份“安全感”。能够增加情感账户存款的,是礼貌、诚实、仁慈与信用。



习惯四:双赢思维


双赢者把生活看作一个合作的舞台,而不是一个角斗场。一般人看事情多非此即彼,非强即弱,非胜即败。其实世界之大,人人都有足够的立足空间,他人之得不必视为自己之失。


习惯五:知彼解己


知彼解已是人际关系中的一个重要原则,它要求首先去寻求了解对方,然后再争取让对方了解自己。这一原则是进行有效人际沟通的关键。


知彼: 移情聆听,带有同理心的听,是指以理解为目的的聆听,要求听者站在说话者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感受。


解己: 表达也要讲技巧。个人的品德、移情的能力和表达的能力是让他人理解自己以及有效表达自己的精髓。


不会沟通的人用自传式回应:价值判断、追根究底、好为人师、自以为是。




习惯六:统合综效


统合综效要求第一尊重差异,第二调动创意。与人合作最重要的是,重视不同个体的不同心理、情绪与智能,以及个人眼中所见到的不同世界。与所见略同的人沟通,益处不大,要有分歧才有收获。




习惯七:不断更新


人生最值得的投资就是磨炼自己,因为生活与服务人群都得靠自己,这是最珍贵的工具。


工作本身并不能带来经济上的安全感, 具备良好的思考、学习、创造与适应能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拥有财富,并不能代表经济独立, 拥有创造财富的能力才真正可靠。


习惯七就是个人产能,它能保护并优化你所拥有的最重要的资产—你自己。为了提高效能,需要我们从四个层面不断磨炼自己:


身体 :锻炼、营养、压力调节等

智力: 阅读、想象、规划、写作等

社会和情感: 多联结、多在情感账户存款

精神: 追求更高级的认知能力、解释世界的方法



活动花絮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