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证券市场周刊
《证券市场周刊》创办于1992年3月,是中国最早的专业性证券传媒。作为中国证监会指定披露上市公司信息唯一刊物,《证券市场周刊》是中国最具权威性的证券杂志。被美国期刊协会评为“世界十大财经媒体之一”。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证券市场周刊

年报凸显公募新生态:机构青睐股票ETF,中央汇金、险资领衔

证券市场周刊  · 公众号  ·  · 2025-04-10 16:54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提示 点击上方 " 证券市场周刊 " 免费订阅本刊


中央及相关部门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的政策初见成效。根据 3 月底发布的公募基金 2024 年报数据,机构投资者所持权益类基金份额规模大幅增长,其中,所持股票 ETF 份额规模同比增长近六成。同期,中央汇金所持股票 ETF 份额规模增长 6 倍,险资机构持仓增幅接近四成。

易强 /
2024 年,公募生态发生了深刻变化。

3 月底发布的年报来看,机构投资者在 2024 年大举增持了权益类基金。尤其是股票 ETF ,期末份额规模同比增长 59.70% 。这一现象背后,不仅是资金流向的转变,更是政策引导与市场信心共振的结果。

在机构投资者的队伍中,中央汇金及险资机构等中长期资金的入场,为市场注入了大量流动性,夯实了市场行情的基础。

数据显示, 2024 年底中央汇金所持股票 ETF 市值由上年底的 986 亿元增至 10066 亿元,增幅超过 9 倍,沪深 300ETF 是其核心战场。

同期,险资机构的持仓规模增长近 40% 。与中央汇金主要持有宽基 ETF 不同,险资机构的持仓标的不仅有宽基 ETF ,还有红利 ETF 以及科创 50ETF 、创业板 ETF 等主题,投资版图更为多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包括汇丰人寿及友邦人寿在内,不少外资险资机构也加大了增持力度。

中央汇金及险资机构的增持动作及投资布局,一方面是中长期资金对市场底层逻辑的重新定义,另一方面也是相关政策落地的结果。公募生态正从“散户主导”向“机构化”加速演进。这场变局产生的影响,或将在未来持续释放。

机构投资者大举增持股票 ETF

根据东方财富 Choice 数据,截至 2024 年底,机构投资者所持公募基金份额规模及其所持份额占比都有较大幅度提升。

数据显示,截至 2024 年底,非货币公募基金(不含联接基金)份额总规模为 16 万亿份,其中,机构投资者持有 9.79 万亿份,同比增长 15.00% 。机构投资者所持份额占比由上年同期的 57.54% 升至 61.06% ,提升 3.52 个百分点。

同期,机构投资者对权益类基金(含股票型及混合型两类)的增持力度大于债券基金、另类投资基金等其他基金类别。

数据显示, 2024 年底,机构投资者所持权益类基金份额规模为 1.77 万亿份,同比增加 3090 亿份,增幅 21.11% 。同期,在权益类基金的持有人结构中,机构投资者所持份额占比由上年同期的 55.35% 升至 60.75% ,提高 5.40 个百分点。

根据东方财富 Choice 数据, 2024 年底,机构投资者所持股票基金份额规模为 1.37 万亿份,同比增长 46.64% ,其所持份额占比由上年同期的 40.04% 升至 46.89% ,提高 6.86 个百分点。

同期,机构投资者所持股票 ETF 份额规模由 7185 亿份增至 1.15 万亿份,增幅达到 59.70% 。在机构投资者所持股票基金份额规模中,股票 ETF 占比由上年同期的 76.71% 升至 83.54% ,提升 6.83 个百分点。

机构投资者对权益类基金尤其股票 ETF 大举增持的背后,是中央政府及监管部门的引导以及相关政策落地的结果。

2024 4 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大幅提升权益类基金占比,“建立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 ETF )快速审批通道,推动指数化投资发展。”

同年 9 月,中央金融办与中国证监会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再次重申上述内容。

除了权益类基金,在 QDII FOF 及另类投资基金的持有人结构中,机构投资者所持份额占比也有所提高,期末占比分别为 36.94% 10.73% 52.12% ,同比分别提高 0.29 个、 1.83 个及 3.19 个百分点。

同期,在债券基金的持有人结构中,机构投资者所持份额占比则略有下降,由上年同期的 82.19% 降至 82.03% ,下降 0.16 个百分点。

中央汇金持仓超万亿元,市值增超 9

中央汇金是增持的最大主力。

根据东方财富 Choice 数据,截至 2024 年底,中央汇金持有 36 只(两个账户分别计算,不考虑持仓标的重合情况)上市基金,同比增加 22 只,所持份额由 2023 年底的 438 亿份增至 3098 亿份,增长 6.07 倍。

持仓市值方面, 2023 年底中央汇金所持上市基金市值合计 986 亿元, 2024 年底增至 10066 亿元,增长 9.21 倍。

之所以同期持仓市值增幅远超持仓份额增幅,其一是因为某些持仓标的单位净值较高,其二是因为 2024 年行情回暖。

比如,中央汇金 2023 年持有 62.47 亿份华泰柏瑞沪深 300ETF 2024 年底增至 356.55 亿份,持仓份额增长 4.71 倍,同期该只产品的单位净值由 3.50 元增至 4.02 元,以至于持仓市值由 218.71 亿元增至 1434.49 亿元,增长 5.56 倍。

从持仓标的来看,中央汇金的持仓主要以宽基 ETF 为主,比如华泰柏瑞、易方达、华夏、嘉实等公司旗下的沪深 300ETF ,华夏、南方、嘉实等公司旗下的中证 500ETF ,华夏、富国、南方、广发等公司旗下的中证 1000ETF ,易方达、工银瑞信等公司旗下的科创 50ETF ,以及易方达、广发、天弘等公司旗下的创业板 ETF 等。

中央汇金所持各种宽基 ETF 中,又以沪深 300ETF 为主。截至 2024 年底,其所持沪深 300ETF 市值合计 5459 亿元,占到其所持股票 ETF 市值的 54.23%

险资持仓增长近四成,外资增持热度高

险资机构紧随其后。

东方财富 Choice 数据显示,截至 2024 年底,持有上市基金的险资账户有 237 个,同比增加 26 个,所持份额由 2023 年底的 1562 亿份增至 2167 亿份,增幅为 38.73%

从账户类型上看, 2024 年新增险资账户既有险资机构的自有资金,也有保险产品,以及资管产品等。

其中,有的险资机构是首次投资基金,比如交银康联人寿保险公司(下称“交银康联”)。

公开资料显示,交银康联是一家中外合资保险公司,交通银行持股 62.50% ,澳洲联邦银行持股 37.50%

截至 2024 年底,交银康联主要持有 3 只股票 ETF ,包括以自有资金投资的华泰柏瑞中证央企红利 ETF 及华宝标普中国 A 股红利机会 ETF ,以及通过旗下某保险产品持有华泰柏瑞中证红利低波 ETF ,其所持份额皆不低,分别是该三只产品的第一大、第八大及第六大持有人。

有的险资机构此前只通过保险产品或自有资金投资了公募产品, 2024 年则又通过自有资金或保险产品增持了公募产品。

比如深圳市国资委控股的国任财产保险股份公司,其 2023 年通过旗下一款传统险产品投资了富国中证旅游主题 ETF 、鹏华中证细分化工产业 ETF 、国泰中证全指建筑材料 ETF 4 ETF 2024 年又以自有资金投资了博时恒生高股息 ETF ,为其第九大持有人。

需要指出的是,增持公募产品的不止是内资保险机构,不少外资险资机构也加大了投资力度。

比如汇丰人寿保险公司,其以自有资金在 2024 年大幅增持了嘉实沪深 300ETF ,成为其第九大持有人,又通过旗下一款产品增持了华夏中证人工智能主题 ETF ,成为其第七大持有人。

再比如友邦人寿保险公司,该公司旗下三款产品在 2024 年增持了包括广发沪深 300ETF 、嘉实沪深 300ETF 、平安中证 A50ETF 、嘉实沪深 300 红利低波动 ETF 、南方中证 1000ETF 等多只 ETF ,分别是这些产品的第八大、第八大、第五大、第八大及第七大持有人。

当然,相较于外资保险机构,内资保险机构的增持力度更大。

根据东方财富 Choice 数据, 2024 年底自有资金增持上市基金力度最大的三家险资机构是新华人寿、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公司,期末所持份额规模同比分别增长 73.62 亿份、 68.95 亿份及 20.31 亿份,增幅分别为 132.35% 23.10% 9.13%

与此同时,通过上述数据也不难看出,相较于中央汇金主要投资宽基 ETF 不同,险资机构投资的 ETF 品种更加多元。

本文刊于04月05日出版的《证券市场周刊》


证券市场周刊 新媒体

集干货与才华于一身的运营平台


快点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吧!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