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8日下午,香江科技论坛暨CCF香港周年交流活动在香港举办。本次活动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CCF香港、CCF YOCSEF香港、CCF YOCSEF深圳和CCF YOCSEF厦门共同发起。本次论坛以“打造AI产业创新中心、发展香港新质生产力”为主题,旨在探讨如何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促进国内计算机领域创新研发和产业融合等工作。CCF会士、副理事长、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金海,CCF会士、秘书长唐卫清及各地会员活动中心代表共计百余人参加了会议。香港科技大学首席副校长郭毅可、
CCF
会士、
香港理工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曹建农、香港中文大学工程学院副院长黄锦辉、中电金信高级副总裁张东蔚和香港中文大学邢国良受邀参加论坛,并作主题报告分享。
论坛合影
论坛开幕式由CCF香港秘书长、香港科技大学郭嵩主持。CCF副理事长、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金海代表CCF致辞。金海表示CCF香港作为CCF的第一个境外会员活动中心,要办出特色,突出CCF香港会员活动中心与内地会员活动中心的差别,体现出香港的独特作用。CCF香港副主席、香港科技大学首席副校长郭毅可教授代表CCF香港致辞,强调CCF香港目前国际形势下发挥沟通东西方学术交流的纽带作用。
CCF香港秘书长、香港科技大学郭嵩主持开幕式
CCF副理事长、华中科技大学金海致辞
CCF香港副主席、香港科技大学郭毅可致辞
郭毅可介绍了香港人工智能研究中心的建设背景、硬件设施、以及已经取得的成果。他认为香港作为中国的特别行政区,要开发有一国两制的特色的大模型,用于香港内部的使用,并且作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连接的桥梁。同时还分享了其如何克服美国对计算芯片的封锁的困难,在香港搭建计算集群的故事。对于香港大模型,郭毅可指出其中文能力要超过GPT4,可以很好地在香港进行应用,而且未来要像水、电等基础设施一样, 造福香港人民。
曹建农聚焦于Web3时代下的去中心化数据基础设施,向参会嘉宾们介绍了面向去中心化计算和AI基础设施的当前进展与未来发展方向。在报告中,他还简要介绍了团队研发的去中心化协同边缘智能平台DCEAI,并探讨了Web3平台如何将大型AI模型的用户、模型开发者和设备厂商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生态系统。最后还讨论了基于Web3的开放计算和人工智能生态系统的变革性影响,以及现实世界的应用和未来的方向。
CCF香港执委、香港理工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曹建农演讲
黄锦辉聚焦于数字人文学科的研究,向参会嘉宾们介绍了如何利用数字技术来分析和研究人文学科的内容和方法。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热潮中,他探讨了其应用的伦理问题和模型数据合规性问题。从历史学、教育学、考古学、语言学等四个经典人文学科的角度,阐述了人文学科的重要性以及“人工智能+人文学科”的必要性。他在报告中强调,要积极看待AIGC在教学上的应用和挑战,并在喧嚣中进行深思。面对新方法和新领域,我们必须采用新思维去适应,并持续推进学科建设、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多维创新。
CCF香港执委、香港中文大学工程学院副院长黄锦辉演讲
张东蔚表示,金融行业正在从“数字时代”迈向“数智时代”,包括智能风控、智能营销、数智化营销、数字人等应用场景逐渐丰富,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智算需求。作为数智化转型的基础技术,算力成为当前最具活力和创新力的新质生产力,并持续从关键计算向先进智能计算演进。为智算筑基,中电金信推出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源启”,采用新一代技术架构,满足金融等重点行业应用场景对高安全、高可靠、高性能、极致体验、高速构建和绿色持续的要求,助力千行百业数智化转型。
CCF数字金融分会副主任、中电金信高级副总裁张东蔚演讲
邢国良聚焦于AIoT实验室在交通和健康领域的前沿研究,向参会嘉宾们介绍了团队在边缘智能落地研究的最新进展。其中,他详细讲解了EdgeFM研究,该研究利用基础模型在边缘进行开集学习,突破了传统AI模型受限于识别目标集合限制,只能完成闭集识别的瓶颈,可以识别任意类型的目标。除此之外,邢教授还演示了团队的其他多个研究工作,包括利用基础模型为奥兹海默症管理开发的实时诊断以及个性化医疗建议系统,其独创的多模态数字生物标志筛查模型展示了AI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潜力。
香港中文大学邢国良演讲
特邀报告结束后,开始本次论坛的思辨环节,议题为“数智时代:人才培养如何拥抱科技革新?”,由CCF YOCSEF香港副主席、香港中文大学副教授龙卓瑜,CCF YOCSEF深圳主席、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副研究员黄典主持。Bricom公司CEO王斌和CCF YOCSEF香港副主席、亚马逊云科技(AWS)高等教育行业总监刘东屏进行引导发言,阐述了大模型给教育行业带来的影响,学生越发依赖大模型,作为高校教师如何与大模型共存。现场嘉宾对于数智时代下如何培养人才的讨论积极踊跃。CCF副理事长金海谈人才培养:莫让算法“独占鳌头”。他指出,当前算法研究炙手可热,NeurIPS今年收录的4000篇稿件也佐证了这一趋势。然而,金海教授强调,算法只是科技创新“三角形”的一个角,数据和算力同样至关重要。未来人才培养应重视算法、数据和算力三个方面的均衡发展,避免过度聚焦于算法而忽略其他关键领域,才能真正推动科技创新蓬勃发展。CCF秘书长唐卫清则表示CCF一直在致力于人才培养,如CCF工程师文化节的成功举办,则是为人才培养提供了一个优秀工程师人才交流的平台。张东蔚则发表了关于人才培育的重要看法。她指出,仅懂业务而不懂技术的发展将受到天花板限制,而仅懂技术而不懂业务则难以顺应行业趋势,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强调随着科技与商业的快速融合,培养既懂业务又懂技术的双重人才变得尤为关键。张东蔚呼吁教育机构和企业加强合作,注重跨领域知识的传授,以推动行业的长远发展与创新。
最后CCF香港秘书长郭嵩进行论坛总结。感谢各位特邀嘉宾带来的精彩演讲,以及思辨环节精彩的讨论,感谢各地会员活动中心代表的支持以及本次会议筹备组的辛勤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