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HR精进手册
有趣有料有干货!30万人力资源从业者关注的精进成长社群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吉林果粉天天报  ·  吉林市两所学校揭牌成立 ·  2 天前  
吉林果粉天天报  ·  吉林市两所学校揭牌成立 ·  2 天前  
吉林生态环境  ·  来啦 !吉林省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应用平台正式上线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HR精进手册

热搜上的“成人礼小公主”事件,刺痛了多少在畸形家庭中的年轻人

HR精进手册  · 公众号  ·  · 2024-04-23 16:15

正文


最近,有这样2个视频很火,我想要放在一起说说。


有妈妈晒出,自家孩子参加学校举办的成人礼的过程,文案是这样的:



“别人家闺女的成人礼,一个个妆容精致,花枝招展。


俺家妞妞穿她老妈几年前的旧衣服,依旧自信满满。”

视频中,其他小女生穿着晚礼 服裙、小纱裙、马面裙,发型也是精心做过的,充满了仪式感。



而她女儿却穿着一身军绿色的旧套装,说难听点,跟下地挣工分似的,和周围明显格格不入。



脸上的表情也和“自信满满”毫无关系,而是充满了局促和不安。



而另一个视频,同样是一位妈妈记录下自己女儿的成人礼。

她本来出于好心,用熨斗熨烫了一下,自家女儿第二天要穿的成人礼礼服。



结果不小心给烫出了个小洞,妈妈急得眼泪都出来了。


大晚上的,一家三口马上开车到街上找服装店,但因为太晚了,实在找不到。



妈妈就给闺蜜发消息求助,闺蜜提议去婚纱店租礼服。



最后,妈妈带着女儿去试了好多件礼服,最后挑了一件女儿喜欢的。



18岁的女儿,终于可以在成人礼当天,在自己最美的年纪,美美地参加一场盛宴。



这位妈妈的文案是这样的: “我的孩子,妈妈会尽力不让你留有遗憾。”



同样是成人礼,有的妈妈敷衍到让自家孩子穿着难看的旧衣服,看不出孩子不自在的动作和神情。


而有的妈妈,则想尽一切办法、动用所有资源,只为了让女儿能穿上最好看的礼服。



就像一条评论所说: “很多年以后,你的女儿也会记得:


她人生第一次穿华丽的婚纱礼服,不是因为跟一个男人结婚,而是她的父母把她视作掌上明珠。”



有时候,爱与不爱真的很明显。


爱是尽力而为,但仍常常觉得亏欠。而不爱,则是怕亏钱。


1.

你会发现,那些在满满的爱意中成长的孩子,做什么都好像有靠山,总是充满了安全感。


比如,有位女孩想cos小樱,但觉得cos服太贵,就发了张图片问妈妈:


“这套衣服我们自己能做吗?”



妈妈仔仔细细地看着女儿给的图,之后就去裁缝店买了正红和正蓝色的布料。



大年初一,还在给女儿赶工做cos服,即使过程无比艰难,但最后还是完美地做出来了。



看着女儿穿上自己做的衣服拍的照片,妈妈心满意足,全程都把女儿的要求当作无比重要的事情去记录。



女儿感慨: “妈妈才是我的知世。”


比如,有人用着爸妈买的iPad,很高兴地拍照给他们看,说用来学习很方便。



妈妈无比愧疚地回了一句: “不好意思,买晚了。”



因为爱孩子,所以觉得自己亏待了孩子,没有让她早点用上这么好用的iPad。


比如,有位阿姨,看高三的女儿学习压力太大,就网购了一台棉花糖机。



收到的那天,和女儿玩了一个晚上,终于在她脸上看到了无忧无虑的笑容。


妈妈也很欣慰,即使是在时间无比宝贵的高三,即使牺牲了一个晚自习,但女儿的快乐才是最重要的。

再比如,有位妈妈总是喜欢给远在外地的女儿寄东西,之前有一次寄了葡萄,结果都烂得流汁了。


女儿很生气,让她别再寄了。妈妈怕女儿吃不到水果,就想出了一个办法:


以后每次寄水果,都会细心地洗干净、摘掉梗,一个个用纸包起来。



从那以后,果然寄来的水果都没有坏。



这样的妈妈,简直就是世界上最不求回报的氪金玩家。



2.


作为对比,你会看到另一类父母,极少花心思在孩子身上,总是用敷衍至极的态度对待他们。


孩子花钱,他们心疼,一味地让孩子要学会省钱、懂事,让孩子在无穷无尽的匮乏感中长大成人。


比如,有11岁上五年级的女孩,在学校被老师问:“你觉得你衣服好看吗?裤子怎么那么短?”



发帖子的妈妈觉得让女儿穿自己的旧衣服,根本没什么不妥。我也纳闷这老师是不是管太多了。


直到看了这位妈妈发出的照片,我才理解了老师。



艳丽的V领玫红色针织衫,搭配紧身到起褶子的白色裤子,脚上一双蓝色袜子......


这么老气横秋的穿搭,让一个青春活泼的小学生穿实在太不合适了。



而这位妈妈自己打扮得很洋气,却让自己女儿穿得邋里邋遢、不合时宜,实在是有点说不过去。


比如,有妈妈发帖,吐槽自己那上幼儿园的闺女:


不吃超市1块钱大个管饱的面包,偏偏要吃8块钱2个的蜜汁鸡翅,一吃还吃了4个!


并且让女儿以后只能在幼儿园吃饱,别回家花钱吃吃喝喝,家里的钱可不能这么浪费。



这类家长,把养孩子当成一场讲究性价比的投资,每花进去1块钱,恨不得从孩子嘴里抠出2块钱。


他们看不到孩子的物质需求、情感需求,只是简单粗暴地让孩子懂事、听话、省钱,自己赚钱多不容易。


这样做的后果便是,在心智还未成熟的小孩心里,种下负疚的种子。


为了减少这种亏欠感,孩子变得越来越不敢提要求,总是压抑着自己真实的需要。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