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Feekr旅行
Feekr,最具小众特色的体验。与100多万用户共同发现:小众旅行 | 独特玩乐 | 最美之宿 | 文艺潮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Feekr旅行

一年年,我们嘴上说着年味越来越淡,心里却恨不得立马飞回家过年

Feekr旅行  · 公众号  · 旅游  · 2017-01-19 22:08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最近,你会发现,出门总能撞见拎着大包小包的人们,大街上不少馆子开始闭门谢客,办公室都快坐不住了,因为不仅外卖罢工,连打车都要三倍价!

是的,年关将近,人们只盼着回家过年了。


而与此同时,网络上,一部带着浓浓中国年味的BBC纪录片,刷屏了朋友圈。各大视频网站也把它顶到了推荐位置。 就是《中国新年:全球最大庆典》。

这部口碑爆棚的纪录片 ,是英国BBC采用类似直播方式拍摄的2016中国新年纪录片,还给它取了个洋气的英文名,叫做:The Biggest Celebration on Earth.


而在豆瓣上,网友们也给出了8.1的高分。


纪录片只有短短 三集:《归乡》、《团聚》、《欢庆》,但每集都有一个核心,还包含了不少泪点。 不少中国网友都表示看哭了。




在这部纪录片中,BBC一共出动了5名歪果友人,全体跟拍体验中国春运、年夜饭以及全国各地大不相同的春节风俗。


他们从北至南,从寒冷到温暖,从哈尔滨到香港,从乡村到都市,几乎跨越大半个中国,以另一种独特又新鲜的视角,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人的春节。

在这场探寻春节文化的旅程中,这两位非常抢戏的英格兰大叔一致表示:说实话,这是我过得最棒的新年!


那么,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春节,到底长什么样呢?


亿万人同时迁徙的壮观

只为了春节的一次团圆


在开篇,三位主持人就开门见山地为大家介绍了中国的农历新年。


他们说:就算是排除万难也要回家过年的决心:他们可能买不到票,可能坐上没有位置的火车,可能要在人堆里挤上三天三夜...但这都不能阻止中国人回家过年的愿望……


是的,一年年,虽然我们嘴上说着年味越来越淡,心里却恨不得此刻立马飞回家过年。



中国人回家过年的第一关,被老外们call“地球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迁徙”,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春运”。每当这个时候,全世界六分之一的人口都会回到家乡与家人共度春节。这大约是10亿人口在4天内进行35亿次出行。


他们来到了地球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北京,这里的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以及北京西站,满是来来往往、浩浩荡荡的春运大军。


据说,北京铁路局调度指挥中心, 也是亚洲最大的铁路调度指挥中心,在春运期间铁路出行人数高达2亿5000万,一天就可以售出560万张火车票!


在这片回归的土地上,有人常年生活在国外,九年多第一次春节回家,和父母家人相聚,也有人要坐16小时、甚至31个小时的火车才能到家。


而每年,除了挤爆全国各大火车站、飞机场的返乡人潮,还有一群人也是关注的焦点,他们还有一个代号, 叫做摩托车大军。


在这些人中,很多都是在外打工的年轻夫妇,有的是他们几个月来第一次回家看望孩子。 路途漫漫,其中有些人凌晨三点就会上路。


长时间的寒冷和疲劳,使他们不得不找地方停下来歇歇脚。但还好有这些服务站, 有检查和维修摩托车的工作人员, 每天都会提供姜粥。你看,两位萌萌哒的 老外也加入了分粥的队伍中。



更触动人的是,这里还有专门供人暖脚的电暖气。因为冬天真的很冷很难捱, 有时他们还会遇上更恶劣的天气情况。


一路的奔波为的就是这一刻, 这样重逢的画面,也看得让人眼前一热 毕竟,春运承载了太多中国人的悲欢离合了。


从哈尔滨到香港、跨越大半个中国

探寻南北两座城的不同年味


或许你所在的城市比以前少了很多年味,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个比长城还要古老的节日,在全国各地,在很多你可能都没听过的地方,依然保留着最原汁原味的过节传统。


比如,哈尔滨。每年冬天,8000多名工人,将12万5千吨冰块运到哈尔滨郊外的一块空地。三个星期,这里就能造出一座冰雪王国。


当太阳下山,夜晚灯光一亮,这里变得更加魔幻。超过两千多座的 冰雕建筑 ,每一座都有自己的独特灯光。当然,这背后付出的心血和精力,也是令每个观光者叹为观止的重要原因。


在这样的冰雪世界中,任何和冰相关的玩乐,都能让你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冰上自行车和雪道滑雪 ,都是当地人最喜闻乐见的传统运动。


同样在东北,到 吉林查干湖捕鱼 也是一项非常有意思的体验。每年冬天春节时期,这里的人会用 古老的钻冰法, 开湖取鱼。

果然是老司机,当地人没用多久就凿穿了冰面,准备下网捕鱼。这种捕鱼方式非常传统,收网的方式也很特别,巨大的渔网,还需借助四匹马的力量来收紧绳子,完成最后的打捞。


在冰天雪地里等待鱼群的来临,非常难熬,好在,他们等到了一大群异常肥硕的胖头鱼。一条大鱼足够填饱一家人的肚子了。


当北方的人们正在冰天雪地里体验各种好玩的冰上项目,享受收获,我国的南方也正在上演着盛大的年度庆典。

就像香港一年一度的 花车游行 ,吸引来了全球无数人的目光。


这场游行最出彩的地方,就在于参加表演的不只有专业演员,还有学校里的孩子们、骑行队、航空公司的乘务员,每个人都能参与其中。


但这场盛宴并不会就此落下帷幕,因为第二天香港将会呈现一场世界上最壮观的烟花表演: 维多利亚港烟花大会

当绚烂的烟花点燃整个夜空, 感觉全世界都陷入了狂欢。


对于香港大家熟知的另一点,那就是 大年三十那天,大家都爱去 庙里烧香 。因为据说枪头香,是最能带来好运的。

所以每年三十晚上,有人会在庙前等待5、6个小时,只为能第一个冲到庙前。 开闸放人那刻,一般的保安都hold不住。


除了香港,不少南方人都会在春节前后去庙里烧香拜佛,用 求签 的方式预测今年的运势。


另外,在吃方面,香港也有一个不成文的习俗,那就是当地人过年必须吃鱼, 鱼代表着年年有余。 春节吃鱼 ,才会让今年的生活富足,有所盈余。


用另一种视角看中国

那些 惊艳世界的传统手艺


在探寻年味的旅程中, 这部纪录片 也让我们看到了这样一群人。他们默默坚守着传统,传承了少有人知却惊艳世界的民俗文化。


BBC特地寻访了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最长手工面世界纪录保持者刘辉,做出了 1918米长的长寿面, 看到这一根无敌长寿面的制作,简直目瞪口呆!


春节吃 长寿面 必须一口气吃完 ,不能咬断,否则容易招来厄运 。但嗦面的功力也不是一天两天能练成的。


而说到整部纪录片最令人震惊的,一定非这项 百年技艺莫属: 打树花


起源于河北蔚县, 这里有一户姓薛的铁匠世家, 世世代代居住于此。 薛家先祖发明了这种家传技艺,至此已经 整整500年了 。铁熔化称铁水后洒向天空,迸溅成万朵火花,因形似树冠所以叫“树花”


看了之后,你才会知道什么叫做真正的火树银花。


表演 打树花的 薛先生是第14代传人,打树花的规矩是传男不传女,但他只有两个女儿。

纵然可以外传,现在也很少有人愿意 继承一门这样危险的技艺了。 熔化的铁水温度高达1600℃, 薛铁匠的手上满是令人心惊的疮痍。谈及这门手艺将在自己手中终结时,他的神情落寞又忧伤。


这不禁让人想起《百鸟朝凤》的唢呐绝唱,如此壮观的打树花,可能十年之后,就会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成为史书中的一个传说。


也有不少网友评论想去亲眼看看, 趁着这门技艺还在! 光看画面就已经够震撼,不知亲临现场会是怎样?


在这部纪录片中,我们还看到另外一种视角。

我们被那些闻所未闻的春节习俗的所惊艳,我们 习以为常的一切也被重新定义了。

春晚不叫春晚,叫“全球覆盖范围最广的电视节目”。原来想上春晚,要和1000个节目竞争, 有的节目准备期长达1年!


广场舞不叫广场舞, 叫"中国老年人最喜爱的健身项目"。这项全民娱乐项目,还把两位大叔带动起来了。


辣条也不叫辣条, 叫"中国25岁以下年轻人最喜爱的小吃"。你瞧,连网红辣条都出镜了。


北京火锅成了“天才的发明”。 涮牛肉一吃就停不下来,两位大叔的表情也变得很陶醉。


短短三集纪录片,虽然已足够震撼人心,但 道不尽全国的春节民俗

此刻,你归家了吗?

你的家乡有哪些好玩或奇葩的年俗呢?


千言万语都抵不上一句回家。

看完这部360度围观中国人过春节的纪录片,

如果你还没能回家,

那么,别忘了给家里打个电话。


[在地旅行]精选


点击浅蓝色字体直接跳转至文章。

上海 | 魔都的十大网红街道

南京 | 藏匿在金陵城的这些巷弄是老南京人的记忆

香港美食 | 十个胃都满足不了内心燃起来的强大吃货欲

重庆 | 一条轻轨看尽山城最美风景!冬日就来这吃火锅泡汤~

北京胡同 | 他开了一家胡同里的杂货铺,复活了老北京生活

台湾 | 4个最有味道的隐秘地儿+4间最有特色的酒店

新加坡美食 | 在路边就能尝到米其林的国家!


点击底部 阅读原文 ,获取更多往期精选推荐!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