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高分子科学前沿
高分子界新媒体:海内外从事高分子行业及研究的小分子聚合起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高分子科技  ·  北京大学宛新华/张洁团队 ... ·  2 天前  
高分子科技  ·  武汉大学陈朝吉、邓红兵/浙江大学庞震乾等 ... ·  3 天前  
高分子科学前沿  ·  华南理工大学马春风教授AM: ... ·  2 天前  
高分子科学前沿  ·  科研奇才,本科生连发3篇Nature、Sci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高分子科学前沿

华中科技大学,最新Science!

高分子科学前沿  · 公众号  · 化学  · 2025-01-24 08:04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报道了一种新型小分子受体(SMA)BTP-Si4在可拉伸有机太阳能电池(OSC)中的应用。通过结合硅支化点设计和优化分子结构,BTP-Si4显著提高了OSC的延展性和功率转换效率(PCE)。与现有技术相比,该s-OSC在保持高PCE的同时展现出卓越的机械稳健性,具有在可穿戴设备中的潜在应用。研究成果已发表在《Science》上。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研究背景

随着可穿戴设备的普及,可拉伸有机太阳能电池(OSC)成为研究热点。然而,现有技术面临高效率与延展性之间的权衡问题。

关键观点2: 研究重点

本研究旨在开发一种兼具高效率和高机械拉伸性的可拉伸有机太阳能电池(s-OSC)。通过设计新型小分子受体(SMA)BTP-Si4,解决了现有技术难题。

关键观点3: 研究成果

研究发现,BTP-Si4的引入显著提高了OSC的延展性和功率转换效率(PCE)。基于BTP-Si4的s-OSC在εu高达95.5%的同时,实现了超过14%的PCE,并且在机械变形下仍能保持较高的PCE。

关键观点4: 研究意义

本研究为设计高性能可拉伸太阳能电池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优化分子结构和混溶性,实现了s-OSC在可穿戴设备中的潜在应用。研究成果对于推动可穿戴技术的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正文

可穿戴光电设备(如可拉伸晶体管、显示器和传感器)因能在机械变形下正常运行而备受关注,但其供电组件通常占用较大空间,限制了一体性和可靠性。有机太阳能电池(OSC)因其轻便、柔韧、可拉伸和溶液加工特性,成为这些设备的潜力电源。目前刚性 OSC 的功率转换效率(PCE)已超过 20%,但可适应高应变(>30%)的可拉伸 OSC(s-OSC)研究仍然有限。开发延展性光敏混合物面临挑战:如聚合物供体的高结晶度有助于光吸收但抑制延展性,而现有的小分子受体(SMA)普遍脆弱(极限应变<5%)。尽管通过添加延展性材料提升了拉伸性能,但现有高性能混合物的最大拉伸性仍不足 33%,且效率远低于刚性或可弯曲 OSC。当前,实现同时具备高效率(PCE > 10%)和高机械拉伸性(εu > 30%)的 s-OSC 仍是一个未解决的难题。

在此,华中科技大学邵明教授联合佐治亚理工学院Antonio Facchetti院士Seung Soon Jang教授共同开发了一种专为可拉伸有机太阳能电池设计的小分子受体(SMA),也称为非富勒烯受体(NFA),兼具出色的机械柔韧性和电池性能通过将有机硅烷功能化的 SMA(BTP-Si4)与聚合物供体(PNTB6-Cl)相结合,成功实现了超过 16% 的功率转换效率(PCE)和超过 95% 的极限应变(εu)。与传统 SMA 会抑制混合物延展性不同,BTP-Si4 的加入不仅避免了这一问题,还显著增强了延展性。尽管 BTP-Si4 的结晶度低于其他 SMA,但它保留了较高的电子迁移率,并且与 PNTB6-Cl 具有很好的混溶性,这对提升混合物的拉伸性能至关重要。实验还表明,这种 s-OSC 在功率转换效率超过 14% 的同时,可以在多种变形条件下正常运行,比如在 80% 应变时,PCE 保留率仍超过 80%。此外,通过分析多种 SMA-聚合物混合物的特性,研究总结了分子结构、混溶性和拉伸性之间的关联,为设计高性能可拉伸太阳能电池提供了新思路。相关成果以“Mechanically robust and stretchable organic solar cells plasticized by small-molecule acceptors”为题发表在《Science》上,第一作者为Zhenye WangDi ZhangLvpeng Yang为共同一作。

刚性太阳能电池的材料和光伏性能

作者对 BTP-Si4 和 Y6 与延展性供体聚合物 PNTB6-Cl 的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图 1A)。BTP-Si4 的设计在核心结构与 Y6 相同的基础上,通过有机硅烷侧链的功能化,优化了其分子堆叠和混溶性,使其在抑制过度聚集的同时增强了延展性和电荷传输能力。尽管 BTP-Si4 的电子迁移率略低于 Y6,但其更好的混溶性和三维电荷传输特性为 PNTB6-Cl:BTP-Si4 器件带来了略高的功率转换效率(PCE,16.2% 对比 Y6 的 15.7%)(图 1C)。此外,通过将 Y6 引入 BTP-Si4 共混物中制备的三元器件,PCE 提升至 17.0%(图 1D)。实验还显示,BTP-Si4 的低结晶度和优化的电荷转移能级(ΔE2 较小)有效降低了非辐射复合损失(ΔE3 = 0.20 eV),并通过增强的电致发光量子产率(图 1F)验证了其优异性能。整体结果表明,BTP-Si4 作为新型 SMA,不仅在光电性能上超越了 Y6,还通过改善机械柔韧性和混溶性,为高效可拉伸 OSC 的发展提供了新方向。

图1.光敏材料的分子结构和光伏响应

光敏材料和共混物的机械性能

通过“水上薄膜拉伸测试”(FOW)评估了原材料和共混物的机械性能。原始 PNTB6-Cl 薄膜表现出优异的延展性,εu 达到 66.3%,具备作为 s-OSC 延展性供体的潜力。相比之下,基于 BTP-Si4 的共混薄膜表现出显著改进,其 εu 高达 93.9%(图 2A),而三元共混物 PNTB6-Cl:BTP-Si4:Y6 在实现超过 17% PCE 的同时,仍保留了 74.0% 的高延展性。光学显微镜成像表明,BTP-Si4 共混薄膜在 100% 应变下仅出现少量小裂纹,展现了优异的应变耐受性(图 2B),而 Y6 共混薄膜在 25% 应变后裂纹显著,二色性比(DR)趋于稳定,BTP-Si4 共混薄膜的 DR 则持续增加,进一步验证其拉伸性能。将材料的 εu 与已报道数据对比发现,PNTB6-Cl:BTP-Si4 二元薄膜同时实现了高效(PCE > 16%)和高延展性(εu > 95%),突破了传统材料在效率与拉伸性间的权衡(图 2C)。此外,尽管 BTP-Si4 共混薄膜的弹性模量和拉伸强度低于 Y6 共混薄膜,其韧性高达 18.8 MJ/m³,是 Y6 共混薄膜(2.2 MJ/m³)的九倍,展现出优异的机械稳健性。

图 2. 共混薄膜的机械和形态特性

可拉伸 OSC

利用 PNTB6-Cl:BTP-Si4 的优异延展性,成功制备了可拉伸有机太阳能电池(图 3A),其平均功率转换效率(PCE)达到 14.1%,在已报道的 s-OSC 中表现出显著性能提升(图 3B)。这些器件在 20% 应变下几乎无性能退化,在 80% 应变下仍保留了 82% 的初始 PCE(图 3C),展现出卓越的机械延展性和结构稳固性。经过半径 2 毫米的 1000 次弯曲循环后,PCE 保持超过 90%;在 30% 应变下的 1000 次循环后仅轻微下降约 25%,进一步证明了其出色的耐久性和机械稳健性(图 3D)。此外,该 s-OSC 与人类手指关节和手腕集成时,在高达 45% 应变下保持稳定的光电流输出(图 3E)。由六个串联 s-OSC 组成的可拉伸太阳能模块,在弯曲手腕(30% 应变)时仍能稳定输出 5V 电压,满足大多数可穿戴设备的需求(图 3F)。进一步的实验将 s-OSC 与脉搏血氧计集成,成功实现了自供电健康监测系统,展示了其在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潜力。

图 3. 可拉伸 OSC 特性

分子结构和共混物形态与机械性能

研究表明,PNTB6-Cl:BTP-Si4 共混薄膜的高延展性得益于 PNTB6-Cl 主链的波状构象、BTP-Si4 的 N 官能化以及两者之间优异的混溶性。BTP-Si4 的引入显著提高了混合膜的机械柔韧性,将延展性(εu)从 PNTB6-Cl:Y6 的 10.2% 提升至 95.5%,并优化了薄膜的混合形态和自由体积(图 4B)。混溶性分析显示,BTP-Si4 的过渡浓度(CAP ~1.45)高于 Y6(CAP ~1.05),提供了更好的混溶性和性能(图 4C)。在 CAP 附近,PNTB6-Cl:BTP-Si4 的 εu 和 PCE 同时达到最佳,而 Y6 共混物则因脆性导致性能下降。此外,器件在室温和 55°C 下表现出优异的稳定性,证明了其优化的结构和热弛豫特性。综上,BTP-Si4 的加入通过改善混溶性和机械性能,为 s-OSC 的高效性和延展性提供了有效的设计策略(图 4D)。

图4.共混膜的极限应变增强机制

SMA 分子设计具有高 PCE 和延展性

作者对比了 BTP-Si4 和 Y6 系列小分子受体(SMA)在分子结构、混溶性和延展性之间的关系,揭示了 BTP-Si4 系列的独特优势。通过调整分支点位置和链长度,发现增加烷基链长度能够降低混溶性参数(χ)和表观活化能(Ea),从而增强供体与 SMA 的混溶性,减少链聚集,并增加自由体积(图 5A 和 5B)。在 Y6 系列中,尽管优化 χ 可提升延展性(εu),但过多链延伸会降低 PCE,且所得薄膜较脆(图 5D)。相比之下,BTP-Si4 系列展现出显著的延展性和高 PCE,表现出更高的 εu 和更低的 Ea,同时保持稳定的光伏性能(图 5C 和 5E)。最佳的 BTP-Si4 和 BTP-Si6 实现了高 PCE 和 εu,得益于分支设计抑制了核心过度聚集并促进了供体混溶。进一步研究表明,这些结果不局限于 PNTB6-Cl,BTP-Si4 系列在 PM6:SMA 混合物中也表现出相似的趋势,支持其在不同供体体系中的适用性,并确立了 χ 和 εu 的线性关系(图 5E),表明降低 χ 是提高延展性和 PCE 的关键设计策略。

图5. 分子结构、混溶性、表观活化能和极限应变之间的关系

小结

作者证明了可拉伸供体 PNTB6-Cl 和受体 BTP-Si4 在高度可变形有机太阳能电池(OSC)中的应用潜力。BTP-Si4 的设计特点是其分子结构中引入了硅支化点,这不仅抑制了共混物中过度结晶,还显著提高了与供体的混溶性。得益于此,BTP-Si4 和 PNTB6-Cl:BTP-Si4 共混物表现出与以往报道显著不同的性能,可拉伸性高达 95.5%。此外,s-OSC 在实现 14.6% 功率转换效率(PCE)的同时,展现了卓越的机械稳健性,即使在 80% 的大拉伸应变下,仍能保持 82% 的初始 PCE。这些结果表明,合理设计受体分子、优化 SMA 性能以及实现供体与受体的最佳混溶性,是打造高效且机械稳健 OSC 的关键。

来源:高分子科学前沿
声明: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作者水平有限,如有不科学之处,请在下方留言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