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水库线下
童话般的美丽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高校人才网V  ·  招聘日报丨高校人才网2025年1月24日招聘 ... ·  2 天前  
高校人才网V  ·  上海立达学院2025年人才招聘公告 ·  2 天前  
青塔  ·  湖南工商大学2025年诚聘海内外英才 ·  昨天  
NXTV都市阳光  ·  【阳光•关注】@大学生,这条消息跟你有关!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水库线下

装备冷兵器的现代军队放在古代战场是什么水平?(5) ----- 职业军人

水库线下  · 公众号  ·  · 2019-01-23 09:25

正文

旧文重发系列

本文为《军事》系列第六篇,在水库微信号中回复 #F810 获取全文。



民不教而使之战,弃也。

一)马尔萨斯陷阱

这段写了3000字,发现离题太远了。

我们把它抽出来,单独成篇《论马尔萨斯陷阱 #F820》,有空可以看看。

二)抚养比

上一篇《二性关系梳理 #F770》 [1] 写完之后,在Shuiku.net的讨论中。有人说:

就我了解的来看,宋基本是古代生产力最发达的

我回答说,绝对不可能。唐 < 宋 < 明 << 清。

纯以国力而论。清朝至少是唐朝的五倍。

其判断标准是什么: 闲杂人口抚养能力

譬如说,一个著名的现象:裹小脚。

裹小脚一般认为起源于五代的李煜。但是有宋一代,裹小脚并不普遍。

女性缠足,起于明代。而极盛于清代。

清代之中,女性缠足又不是每一个地方都有。

最常见的,是江浙富户。淮扬和广东。

而到了内地,无论河南陕西汉中,规模都要小得多。

从根本上讲,“裹小脚”的实质,是限制女性的行动范围。

通过拘束女性移动能力,保证血统的贞洁。

而另一方面,“裹小脚”意味着女性退出劳动市场。几乎不能下农地劳作。

因此“裹小脚”只有极富裕的家庭, 才能承受得起 。最初出现于地主富户。

而“裹小脚”行为的普及,可视为地区富裕程度的一个指数。

在此,我们要介绍一个指标:“抚养比”。

这个指标,指的是一个人终日劳作之后,能够“养活”的人口数量。

在远古时期,这个数字可能非常之低。譬如原始人就1.1

这意味着一个原始部落,所有的打渔捕猎劳作之后,吃光用光。能剩下的“剩余”非常之少。几乎形不成积累。

而到了铁器时代,生产力大大提高。这个数字可能提到1.5

当一个部落消耗完自己的食物之后,还能有物资和实力剩下。甚至还可以拿来打打战争。

从唐->宋->明->清,生产力一直向前发展的。

其标志就是“抚养比”不断上升。一直到了清中期,才开始大规模地出现“裹小脚”。

女人完全不从事劳动。整个社会也养得起这些“公子小姐”。

三)古代军队

“抚养比”的延伸,则是“职业军人”的比例。

“职业军人”是一个现代才出现的字眼。

如果我们把职业军人定义为“舞刀弄枪,全职于军事职能”。

则在非常长的时间内,中国其实是不存在“职业军人”的。

中国传统上,礼教叫做“耕战”。

农时为耕,战时为战。

平时拿着锄头做农民,战争的时候被征调去打仗。

而如果你说“完全不从事农业,纯粹只打仗”,这样的人口是非常非常小的。

可能只有天子御林军一支。以及边境少量军团。

因为古代的“抚养比”非常低。

一个全脱产,完全不从事“任何生产”的青壮年重劳力腾空。

对于任何社会,都是一笔巨大的负担。

譬如说,周代或者汉代,正常的征发比例是“十户抽一”。

文景之治是西汉人口最多的年代。当时天下1000W户,每一户大约4 ~ 5人。总人口五千万左右。

而皇室,儒家,官吏集团,一致的共识是“十户抽一”。

大约50个老弱妇孺之中,抽掉一个男性去打仗。

被认为是社会可以承受,不至于导致农夫破产,社会崩溃的基础。

即使这样,1/50,皇帝依然要精打细算。

每次打仗,尽量选择秋收之后。农闲的月份。

农忙时如果战事拖延,回不来。这户人家就算毁掉了。

在这里还要强调一下,从来不存在“全民皆兵”。

中国教育,整一个毒教育大杂烩。错误的概念满天飞。

我们看中国教科书,常常能见到“游牧民族,全民皆兵”。因此很难对付云云。

从来不存在全民皆兵。

匈奴的“抚养比”甚至比汉国更差。

兵就是兵,兵永远不是农。

汉军去打仗,家里的农田没人耕作。明年就少了一份收入。

匈奴去打仗,家里的牛羊同样也没人放牧。明年一样要饿死人。

所谓的匈奴“全民皆兵”,是指匈奴已经到了生死纠关的关头。

你不放箭,明天就被人杀死。

那不如放手一搏。要不战死,要不饿死。

把敌人杀了,我就饿不死。

因此匈奴每次“倾巢南下”的时候,往往意味着草原经历了大风雪。牛羊死伤无数。

非草原活不下去了,匈奴绝不会吃饱了撑着和你玩“全民皆兵”。

而遇到这种情况,历朝历代中原王朝往往是“紧守雁门关”。

我只要把关隘守住了。不需要和你对攻,不需要和你作战。

你啃不下,回去自然饿死一半人。

言归正传,在中国的古代王朝,“抚养比”十分之低。

因为抚养比低,养不起太多的“闲杂人等”。因此“职业军人”非常之少。

大部分都是“屯垦”。

而屯垦是一件极大损伤“士气”的事,光着屁股挑大粪,容易使得士兵陷入庸庸碌碌琐琐碎碎的小事。

“屯垦”毁部队,无一例外沦为二流部队。

中国古代的军制,“职业军”只有很小一支。主要是中央禁军,以及几个少量重点城市。

此外有大量“屯垦”的杂军。战斗力堪忧。 [2]

而等到战争的时候,可以大规模“扩编”。

以禁军为骨干。大规模征募“新兵”。新兵往往只有二周的时间训练,就匆匆忙忙被赶上战场。

这就是古代“兵制”素质很差。“崩溃率”也很低的原因。

因为他们本来就是垃圾。

本来就是一群乡下泥腿子的农民。匆匆忙忙被训练了二周,认识了大帅和旗号,就被赶上战场。

看见战场上万箭齐发,死人流血,你怕不怕。

而且农民几乎没有“战术”素养。“步兵操典”一页纸也没有学过。(士官要学四年)

万一被击溃了怎么办,万一撤退怎么办,转弯怎么走,枪阵怎么排。

不会呀。

这就是古代军队一触即溃的原因。

四)现代军队

现代军队怎么样呢。以PLA为例。

PLA目前现役180W,其中陆军大约120W。

一般认为,象中国这样的国家,战时可以扩编到2000W左右的规模。

而在平时,中国显然不会保持2000W的男丁都在当兵。不去上班。

经济规律无所不在。

(顺便说一下,PLA种菜也是有名的)

从军制上来说,我们可以把士兵分为五层。

1)战时紧急募兵,人数2000W

2)现役常备陆军,人数120W。其中大头兵100W,兵役制三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3)士官生20W。保定陆军学院毕业,学制四年。此后连长,营长,团长一路做下去。以“军人”作为终身职业。

4)特种兵,不到1W

5)情报部门极少数青年校官。

回到我们本文的标题《装备冷兵器的现代军队放在古代战场是什么水平?》

知乎那群蠢货犯的错误,他们默认YY:极高战术素养。

看看那群蠢货张口闭口说的事:

  • 动辄就炸你一个军火库。

  • 暗杀敌军师长级指挥官。

  • 精锐侦察兵50KM无所不知。

  • 包围突击,侧翼潜伏,强行军100KM探囊取物。

这些活,你找Lv1的大头兵。战争时期紧急募集的2000W普军,则他们肯定干不了。古代军团是垃圾,现代Lv1的兵也是垃圾。

对于Lv2的大头兵,一般都经过了三年的训练。现代士兵识字,会看地图,甚至还能用智能手机。换算成古代的素质,他至少相当于一个校尉了。

500个校尉组成的军队,战斗力自然比500农民要强不少。

但弹药库还是炸不了。

对于Lv4的特种兵,500特种兵穿越回古代。他们才能真正实施“爆破弹药库”“暗杀指挥官”等等战术任务。但也还缺参谋部的情报支持。

也就是说,知乎那群蠢货YY的“现代军队”。其实是“现代精锐特种兵”。

最后提一下,前天大象公会出了一篇文章《为什么成吉思汗的子孙打不过英法骑兵|大象公会》 [3]

文中,并没有强调“弓骑兵”“马镫”“马鞍”之类技术性突破,对于骑兵的巨大影响。

而仅仅是说到了英法联军工业革命之后。 现代骑兵对于传统骑兵的战无不胜。

这篇文章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无论英军法军,他们都是职业军团。

而他们面对的所有“殖民地”骑兵,无一例外都是业余军团。

只有当“工业革命”之后,社会的生产力极大发展。才能养得起几万人“不打仗,天天训练”的职业军团。

天下本没有什么名将。人家每支部队反复操练了三年,你的军队只训练了二周。

这仗怎么打。

象那么多的法军 战术操作 ,聚散之后又重新组合。

说穿了毫不出奇。

人家可以几万个人,几万匹马,天天在那里跑。训练三年,吃掉无数草料。

你只能天天让军队去“屯垦”,光着屁股挑大粪。

这仗怎么打。

钱 = 训练 = 战斗力

等到各国都工业化了以后,英法的骑兵并没有特享盛誉。

此后也没有打出过太好的战绩。

(还有一章)

[email protected],2016年12月30日午)





[1] 《二性关系梳理(上)》 #F770 ,第 60 楼开始。 http://www.shuiku.net/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53013&pid=1272425&fromuid=3

[2] 《万历十五年》曾经提到一个俞大遒的故事。俞大遒深深困扰于“业余民兵”在对抗倭寇中的迟钝。因为建议训练一支职业化,有针对性的“新军”。只要几千人,就可以彻底击败倭寇。

他的建议,被兵部毫不留情地驳斥了回来。

兵部的理由是:“抗倭容易,可是这支新军,在现有的军制之中如何自处”。

你练了兵以后,这支兵如何赏赐,如何提拔。职业生涯是一个 Career Track ,你和整个兵部不兼容啊。

[3] 《为什么成吉思汗的子孙打不过英法骑兵|大象公会》 http://mt.sohu.com/20161228/n477223850.shtml








装备冷兵器的现代军队放在古代战场是什么水平? (6) ------ 穿越

少年,你对于什么是力量一无所知。

一) 穿越

好了,现在我们来实战操演一下。500人的“现代军队”手持冷兵器,回到古代战场是什么情况。

为了表示偏袒,我们特意让你开挂一下。

  • 所有士兵手持最好的轻钢制武器

  • 穿戴复合材料防刺服

当知乎那群蠢货,踌躇志满回到古代的时候。他们立刻会发现的第一件事;

争霸天下,攻克城池,野战无敌?

全错

指挥官发现的第一件事是:他们会饿死。

你以为500人吃什么。简单点吧,四菜一汤。二个荤菜二个素菜,大白米饭够饱。

菜的口味我也不讲究了,浓 赤酱入味即可。

对不起,免谈!

一直到1962年,m在北京召开“七千人大会”。纠正一系列的错误。

当时的食谱标准,赫赫有名:“二干一稀”。

你想一想,当时tg已经得天下十几年。第一个五年计划也已经完成。天下承平。

m 在北京召开党员干部的大会。伙食的标准是:二顿米饭,一顿稀粥。

为啥不是三顿米饭呢,吃不起。

在中国传统的漫长历史中,“粥”是占据绝对主流的。

绝大多数的人口,根本就吃不起“干”的。更不用说“干”的中的极品:大米。

有个黑黄馍馍头啃就不错了。

至于“猪肉”,抱歉,这个是什么。

几千年没听说过猪肉了。民国之前很多人,一辈子都没见过“肉”。

当一个踌躇满志的指挥官,带着500名手持“最先进”轧钢淬炼超级钢制武器回到古代;

他第一个发现的,是吃不饱饭。

饿上三天,什么战斗力都没有了。

二) 抢粮

好吧,我们继续来Plan B。

既然部队无粮,我就派人出去抢粮。

《临高启明》的穿越众,可是没什么廉耻心的。

对不起,“抢粮”的话,你也抢不到。

难道你以为“遍地是大户”“遍地是地主”么。亲,对不起,地主家也没余粮啊。

古代的人口密度极低。分布很稀疏。

而且即使所谓的“地主”。也不是大有油水的人群。或许就多几百斤口粮。

你还全部是步兵。步兵的移动速度极其有限,每5小时不超过20KM。

20KM 最多只有一个村子。假设没逃光的话。

而你500人“肉食”消耗之大,哪怕你抢下一整个村子。一百多口人。

把全部的粮食换成肉食,也不够你吃的。

OK ,你继续。你说你“先去抢马”。

马是多么宝贵的战略物资,你知道么。在普通的山东高密这种地方,你抢得到马么。

即使有马,也是挽马。不是战马。老得磨齿。

而且有马了以后,马每天要吃草料,要打马掌,马又是一种极其容易生病的动物。

你未必能把本钱赚回来。

再退一万步讲,“太平天国”时期,和长毛其名的,山东还有一支军队“捻军”。

捻军军史极盛时,甚至都击毙了震动天下的人物:僧格林沁

而中国的教科书从来都没有介绍过,“捻军”最后是怎么消亡的。

纵横山东,河北,京畿,数省之地的捻军,最后怎么就悄无声息的熄。

“捻军”怎么死的,饿死的。

到了“捻军”后期,捻军已经完全丧失了战略目标。甚至也丧失了战术目标。

捻军还在做的事,唯一在做的是,“寻找粮草”。

因为捻军不事生产,他们也没有固定的根据地。

纯粹就是一股流寇,凭借着机动性的优越,和清兵绕圈子。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