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知识产权报
国家知识产权局主管,中国知识产权报社主办,知识产权信息传播和发布的权威媒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锦缎  ·  隆基又做错了题 ·  昨天  
知识产权界  ·  吉利控股集团招聘「知识产权工程师」 ·  2 天前  
赋青春  ·  【红色故里】之六十 | ...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知识产权报

近年来,因著作人身权而引起的侵权纠纷频发,怎么治?

中国知识产权报  · 公众号  · 知识产权  · 2017-04-07 06:47

正文

编者按:近年来,因合同引发的著作人身权纠纷频发,其中有一部分人认为通过在先合同可以避免这种现象发生。本文作者认为,著作人身权纠纷多发与著作人身权本身的特殊性质有关。从法理上而言,著作人身权很难通过合同约定转让或者放弃,即使作者个人愿意通过合同全部转让或者放弃,事实上也很难做到。为规避侵权风险,合同双方可以规定在特定期限和范围内限制著作人身权。希望此观点对规避著作人身权纠纷有所裨益。


  原标题:如何运用合同约定著作人身权?


  近年来,因为著作人身权而引发的侵权纠纷经常进入公众视野。值得注意的是,很多纠纷中的争议双方,往往并非彼此陌生,而是存在在先的著作权合同关系,比如著作权转让、许可等等。2016年的《鬼吹灯》改编权纠纷,就生动地说明了这个问题。在这个案子中,已经转让了著作权的张牧野,认为电影《九层妖塔》对原著歪曲、篡改严重,遂将导演陆川及中影公司等几家被告一并起诉,索赔100万元。


  实际上,著作人身权很难通过合同约定转让或者放弃。即使作者个人愿意通过合同全部转让或者放弃,事实上也很难做到。笔者认为,尽管按照学理,人身权不能转让和放弃,但是,在著作权中,著作人身权在特定期限和范围内是可以被限制的。


  著作人身权侵权多发的原因


  著作人身权纠纷多发,那么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原因可能在于著作人身权本身的特殊性质。一部分人认为,著作权是私权,那么根据“契约自由”,完全可以通过合同事先约定好权利的归属,杜绝日后可能发生的财产纠纷;既然是财产权,那么同样可以通过合同做出事无巨细的规定,防范日后可能产生的法律风险。


  然而,在著作人身权面前,这两条假设都不成立。著作权包括著作财产权和著作人身权。其中,著作财产权,是指作者基于作品而享有的以财产利益为内容的权利,包括复制权、发行权、表演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摄制权、改编权等;著作人身权,是指作者基于作品而享有的以人身利益为内容的权利,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所谓署名权,是指作者在自己创作作品的原件和复制件上展示姓名的权利;所谓修改权,是指作者自己修改或者授权他人修改自己作品的权利;所谓保护作品完整权,是指作者保护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权利。从法理上来说,首先,著作人身权很难通过合同约定转让或者放弃;其次,即使作者个人愿意通过合同全部转让或者放弃,事实上也很难做到。


  合同难转让或放弃著作人身权


  为了更加清楚地说明著作人身权与合同之间的关系,笔者以著作权全部转让、署名权转让、放弃保护作品完整权为例,希望对读者理解有所帮助。


  第一是有关著作权全部转让的情况。实践中,考虑到著作权分为著作人身权和著作财产权,而且种类众多,一些受让著作权的企业为了省事直接约定“甲方转让乙方作品的复制权、改编权及其他一切有关的权利”。在发生著作权纠纷后,受让方往往将这一条款解释为作者同意转让作品的全部著作财产权和著作人身权。事实上,这种概括约定是违反著作权法的。因为著作权法第二十七条明确规定,许可使用合同和转让合同中著作权人未明确许可、转让的权利,未经著作权人同意,另一方当事人不得行使。


  第二是有关转让署名权的情况。既然不能概括约定,那具体约定是否可行呢?以署名权为例,有的合同相对方拟定了这样的条款“甲方转让作品的署名权予乙方”。然而,这同样存在很大的问题。在我国著作权法的理论和实践中,对于著作人身权是否可以转让争议极大。事实上,在我国,并不宜认可转让著作人身权的合法性,原因在于:第一,我国民法上“人格权不能让渡”早已成为公认的原则;第二,我国现行著作权法明确规定可转让的著作权仅限于第十条第一款第(五)项到(十七)项的著作财产权,这显然不是立法者的疏忽。因此,在立法进一步明确前,合同订立双方应当特别注意著作权合同中涉及著作人身权的条款。


  第三是有关放弃保护作品完整权的情况。既然不宜约定转让,那约定放弃是否可行呢?以保护作品完整权为例,有的合同相对方拟定了这样的条款“甲方永久性放弃对作品的保护作品完整权”。这样的约定同样可能是无效的。因为作为具有人身性质的权利,即使权利人自身也无权放弃,这在民法中已经成为常识。例如,即使一个消费者和销售者自愿达成协议,这样的合同条款也是无效的--“甲方购入乙方的促销减价商品,如果因为商品质量问题而导致甲方身体伤害,甲方自愿放弃对乙方主张侵权索赔的权利”。


  特定时间范围限制著作人身权


  既然上述的概括性转让、具体约定、约定放弃各种方法都不能规避法律风险,合同双方应该怎么办呢?笔者认为,尽管按照学理,人身权不能转让和放弃,但是,在著作权中,著作人身权在特定期限和范围内是可以被限制的。


  以修改权为例,修改权是指作者自己修改或者授权他人修改自己作品的权利,但是,在某些法律关系下,这种权利是受到范围限制的。例如,对于某个雕塑作品,作者完成后将其出售给某个饭店,则作者在出售后理论上仍然有修改权,但是作者只能通过在作品复制件上来行使此项权利,如果要在所有权归属他人(某个饭店)的作品原件上未经同意来署名或者修改,实质上构成对作品原件物权的侵犯。作者要在作品原件上行使修改权,需要得到原件所有权人的配合。当原件所有权人拒绝配合时,作者的修改权就只存在于复制件之上,从某种程度来说,这是一种对权利的限制。前例足以说明,著作人身权是可以被限制在特定时间和范围的。因此,合同双方可以做出这样的约定:“甲方在合同约定期限内对于乙方修改作品的行为不主张修改权。”笔者认为,这种约定,应当是合理合法的。(同济大学知识产权学院 袁博)


  相关链接:电影《九层妖塔》著作权纠纷案


  2016年6月,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对电影《九层妖塔》著作权纠纷案作出一审判决,判令被告中影公司等在发行和传播电影《九层妖塔》时署名天下霸唱为电影《九层妖塔》的原著小说作者,并就涉案侵权行为刊登声明,向原告张牧野(笔名“天下霸唱”)公开赔礼道歉,消除影响,但并未支持其关于保护作品完整权的诉求。张牧野不服一审判决,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提起上诉。目前,该案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原告张牧野称其创作了《鬼吹灯》系列文字作品。被告将其中《鬼吹灯之精绝古城》改编拍摄成电影,并以“九层妖塔”之名在全国各大影院上线放映。原告认为电影《九层妖塔》没有给原告署名,侵犯了其署名权,且电影内容对原著歪曲、篡改严重,在人物设置、故事情节等方面均与原著差别巨大,侵犯了其保护作品完整权。


  被告辩称,涉案影片已经在片头为原著进行署名,足以使得一般公众了解影片系根据原著小说改编这一事实,未侵犯原告的署名权,且影片的创作者对原著的改编依法且恰当,并不侵犯原告的保护作品完整权,请求法院驳回原告全部诉讼请求。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文章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责任编辑:赵世猛 编辑:吕可珂 高云翔)


(中国知识产权报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