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Trains · Cars · Bikes
有趣的铁道知识科普,冷门的汽车赛事收集,实用的单…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证券时报  ·  刚刚,千亿A股巨头官宣:筹划H股上市! ·  11 小时前  
上海证券报  ·  明天,首席经济学家谈民营经济 ·  昨天  
中国证券报  ·  【财经早报】300065,重大资产重组,今日复牌 ·  2 天前  
证券时报  ·  腾讯最新回应!股价爆发!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Trains · Cars · Bikes

【杂谈】《银翼杀手》与赛博朋客

Trains · Cars · Bikes  · 知乎专栏  ·  · 2017-09-11 08:26

正文

本文最初是一篇约稿,初稿写好后我并没有跟进最新的动态,并不知道是否已经在别处发表(I couldn't care less...)本文是作者本人在知乎发表,特此声明。




《银翼杀手 2049》(Blade Runner 2049)将于 10 月 6 日在美国上映,毫不夸张地说,这是我整个 2017 年最为期待的电影,其中的原因还要从 1982 年的第一部说起。

《银翼杀手》(Blade Runner)是 1982 年上映的一部电影,电影背景设定在 2019 年的美国洛杉矶。人造人(Replicant)被广泛用于提供劳动力,他们具有和普通人类相同甚至更强大的机能,但是没有感情。然而,一些人造人逐渐产生了自身对事物的感情。为了避免对人类社会带来威胁,这些人造人只拥有四年的短暂寿命。如果一名人造人产生了感情并企图融入人类社会,则将会遭到银翼杀手的追杀,这被委婉地称为“退役”。

主人公戴克(Deckard)就是一名银翼杀手。四名人造人潜入地球并企图寻找延长生命的方法,期间他们杀害了一名警官。随后戴克受命终止这些人造人的生命。期间,戴克与生产人造人的泰瑞公司(Tyrell Corporation)助理瑞秋(Rachael)相遇,经过一百余个问题的测试后,戴克发现她是人造人,而她自己并不知情。通常情况下,识别一名人造人只需要 20-30 个问题,但因为瑞秋被植入了别人的记忆,她对自己是真实的人类一直深信不疑。得知真相的瑞秋伤心至极,并逃离了泰瑞公司。

经过一番鏖战,戴克击毙了三名人造人,最终与第四名人造人罗伊(Roy)在屋顶的天台上狭路相逢。戴克不敌罗伊的对手,被逼到屋顶边缘,抓住从屋顶伸出的一根钢筋。然而,就在戴克气力用尽,失手坠落的瞬间,他被罗伊抓住,并救回了屋顶。

随后,罗伊感叹,自己曾经见识过无数普通人类不曾见过的场面,然而,所有这些记忆,就像雨中的泪水一样,将永远地消逝在时间中。随后,罗伊四年的生命走到了终点。

最后,戴克被同事盖夫(Gaff)带回自己的公寓,发现了房间里的瑞秋,并决定带领她出逃。然而,戴克突然发现了地面上盖夫留下的独角兽折纸——只在戴克梦中出现过的独角兽。

这一部电影自上映以来,称为影史经典。它向人们询问了一个问题:究竟是什么,将人类与机器区分开来?以罗伊为代表的连锁六型(Nexus 6)人造人在机能方面和人来毫无差别,他们中的一些甚至产生了自己的感情。他们见证过人类未曾见证过的场面,他们为人类建设提供劳动力,然而他们终究被视为奴隶,不能和人类被平等对待。到了最后,他们渴求所有生命最基本的要求——生命本身。然而,他们最终仍然不能逃脱四年的寿命。无论他们见证过多少,付出过多少,他们终究只是机器,一部设计精良、但是只拥有四年使用寿命的机器,而不是一个拥有生命的人。

然而,他们在各个方面都与人类没有区别,生命,只不过是“人类”强加上去的一个属性。更先进的拥有完整人生记忆的瑞秋更是与人类毫无区别,包括人类的“情感”,然而她最终也是实验品。而银翼杀手戴克,看到地板上只有在自己梦中出现过的独角兽,也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人类”,纵然在他房间的钢琴上摆满了以前的照片,纵然他作为银翼杀手一直在完成“人类”退役“人造人”的工作。

当人工智能拥有了和人类完全相同的机能和情感,他们应不应该被当作“人类”看待?这是这部电影留给后人的一个深刻的问题。


《银翼杀手》1982 版本

同时,这部电影还开创了“赛博朋客”(Cyberpunk)这一影视主题。这一主题的背景是一种黑色的、绝望的未来,极低的生活品质和高度发达的科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彼时的世界充满了高耸的楼宇,飞行的汽车和各种人工智能,然而空气中却充满了雾霾,街道上充满了垃圾,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底层人们设法保持最基本的生存。《银翼杀手》电影中,人造人眼球的制造者在简陋的冷库中工作,而基因设计者住在漏风、积水废弃的公寓中,患有快速衰老的疾病而无人理睬。这些重要的职业却生活得如此卑微,不可谓不讽刺,让人不得不反思社会中所谓的“人性”究竟还是否存在。然而,生命尽头的罗伊,却救起了虽然以追杀人造人为职业、但心地善良的银翼杀手戴克,这难道不正是人性的表现?那么,何以具有更加博爱的人性的人造人,不能被当作“人类”看待?


游戏《赛博朋客 2077》预告片截图

自从“人工智能”这一概念诞生,围绕人与机器的命题就被无数次探索过。《银翼杀手》是其中的代表之一,但并不是唯一优秀的作品;也并不是所有作品都具有和《银翼杀手》一样的赛博朋客风格。但无论作品风格怎样,其探讨的终极话题都是,人工智能究竟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改变,以及究竟是什么定义了“人”。


《全面回忆》2012 年续集

例如,电影《我,机器人》(I, Robot)和《终结者》(Terminator)中,设想在将来,人工智能具有了自己的思想,并认为人类具有暴力的本性,唯有屠杀才能才来终极的安宁。然而,纵然人类有自身的缺点,但在危机面前,表现出的顽强与博爱,使得人性得以区分于冷漠的人工智能。


《机械姬》海报

然而,人工智能并不一定是反面角色。相反,如果人工智能具有和人类相同的感情,却不被人类承认,那么究竟是什么定义了“人性”?这也正是《银翼杀手》和其他众多电影,例如《机器纪元》(Autómata)中所探索的问题。


《攻壳机动队》寡姐版本

《银翼杀手》中还提到了记忆:使得瑞秋比其他人造人更像“人类”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不同于其他人造人,瑞秋拥有自己童年、并且被自己信以为真的记忆。那么,记忆是不是人与人之间唯一的区分要素?如果一个人的记忆可以被修改,那么他还是不是原来的自己?如果一个人在其他所有人的记忆中消失,那么这个人是否从来没有存在过?众多其他作品,例如电影《全面回忆》(Total Recall),以及动漫《攻壳机动队》(Ghost in the Shell)和《玲音》(Serial Experiments Lain)都探讨了这些话题。


《玲音》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