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遇周五专栏:大豆看电影
第 15 期
《爸爸出差了》
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
埃米尔·库斯图里卡
+
《权力的游戏》
英语
本期轮值:林奕华 | 小豆 | 大豆
小豆
资深媒体人,作家
原名窦婉茹,她的人生路线与不少人逆向而行,先是2000年从金融业转型媒体人,进入《南方都市报》,撰写了大量娱乐文化专栏;之后加盟新浪,开启了新浪娱乐的鼎盛时期。2010年成为自由职业者。现居纽约。
时 间 值 得 浪 费 , 以 那 黑 暗 中 的 光 的 名 义
与 大 豆 一 起 看 电 影
一 起 浪 费
2 hr 00 min
+
43 hr 00 min
❶
从不怀疑人生的人,让人羡慕,他们也许是自我封圣的疯子,也许是体质天然自带鸡汤的强人,总之霸道。
我不行。
小时候我表面装得不俗,其实鸡汤没少喝,比如相信「人人生而平等」,「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加上XX」。
❷
爱情欺骗我们,可鸡汤不光欺骗,也拯救我们。
经过不断毫无XX的勤奋,我起码过上了和别人差不多的生活,只是人到中年,问题来了。
过去的鸡汤不再好使,一时又找不到新的方子可以自嗨,日子就过得有点儿难,史称「中年危机」。
❸
我认为这个危机不算什么事,人不就是在接二连三的危机中长大的嘛。
没了危机的那一天,人也从此安息。
所以中年的彷徨,只是漫长人生中时时浮现的巨大精神危机的一环,特殊也普通,不用太在意——惨了还有更惨,难了还有更难。
老年的鸡汤更不容易熬,中年的悲剧如果是《麦克白》,老年的悲剧,还有更惨的《李尔王》——那可是悲剧中的悲剧。
❹
人到中年,骗自己变得比从前难,各种成功的人生摆在面前,也马上就知道这条路对自己不合适,或者根本就厌恶。
如何定义成功,成了中年问题中突出的一个。
马基雅维利开始不管用,流氓们的笑声又不能装聋听不见,这个世界都仿佛在遭遇着中年危机。
❺
前几天带孩子从长岛去曼哈顿学琴,路边看到广告牌上写着一句话,大意是说「It’s how to get there that really matters.」
车一晃而过,不知道究竟是在卖什么东西,我的内心却瞬间受到震撼:
中年,就是一个不明白又难糊弄、刚为糊涂遭罪、又为明白受罚的尴尬过程。(山丘?)
年轻时受目标蛊惑驱使却不可得,中年又开始为路径和手段彷徨踟躇不良于行;
刚为无能无知而受嘲和自责,转眼又因明辨是非被耻笑为懦弱。
中年,是内心战斗的废墟。
❻
有人说中年的宗教是育儿,但前有莎士比亚泣血之作《李尔王》,后有HBO迷你大剧《MILDRED PIERCE》, 如今哪有人还敢做育儿教教主?
只是人生着实需要戏剧,因为只有在别人的人生里,我们才能理解自己,这就是距离产生的智慧。
❼
中年的戏剧不能离自己的生活太近,所有距离太近的东西都会对“比喻”造成巨大的伤害。
所以今年HBO刚得奖的迷你剧《BIG LITTLE LIES》我几乎看不下去, 因为它写的基本就是我这个圈子的生活:《绝望的主妇》系列剧之《绝望的妈妈》。
对「绝望」这事儿我了解的挺清楚,完全不用我每天过一遍再看别人演一遍了。
❽
适合中年的大戏是库斯图里卡,《爸爸出差了》才是中年人的愤怒,主角的代入男女皆宜。
这得益于库斯图里卡营造了一个好隐喻。
影片里,中年的智慧让人怀疑一切、不守规矩,包括可笑的制度、断头的法律以及以婚姻为首的道德,蠢人的天堂正是智者的地狱,因为既有的都是狗P。
可结尾,甜甜的爱子抱着足球注视爸爸的悲哀目光,给了所有中年人内在的自我一记响亮的耳光,中年人的叛逆终于有了后果:
孩子在残酷现实中瞬间成长,童年在对父母的失望中结束。
中年人受得了坐牢,受不了孩子无言的责备。
世界固然是个恼人的风车,可如果中年的反叛,只如堂吉诃德般来一番徒劳可笑的大战,而最终结果毁坏的只是儿子的童年,反叛的意义又是什么?
❾
除了库斯图里卡,我最近乐意看的只有《权力的游戏》,只有这个戏才有暗黑的正能量,极尽虚构又极度写实,在暴力和色情的大开大合之中,一部从政治混沌到文明的人类历史都被它比喻了,而在人性本身的表现力度上,又承接了莎士比亚和希腊神话,真是难以言喻的美妙。
相比之下,连《敦刻尔克》都显得太浅太写实。
抛除掉拿这两部作品相比的不智之处,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是:
艾美奖的重要程度超过奥斯卡的一天,从今年艾美奖颁奖之日起,似乎已经可以看到。
电视剧在艺术上的重要程度,又在进一步提升。
❿
回到中年。
也许,中年是《权游》里布兰的三眼乌鸦,肉体被暴力和现实碾压得寸步难行,精神上却有了洞悉过去与现在的能力——
是谓「那些清醒的无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