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月,跨国药企(MNC)2024年“成绩单”陆续出炉。
整体来看,各大药企在市场竞争中表现各异。其中,默沙东的K药(帕博利珠单抗)以294.82亿美元的销售额再度登顶全球“药王”。而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系列紧随其后,全年销售额达到292.96亿美元,其中中国市场表现强劲,降糖用和减重用产品在中国区合计销售额达到9.38亿美元。
中国市场作为全球重要的医药市场之一,也成为各大药企争夺的焦点。罗氏2024年全年销售额同比增长7%,达到604.95亿瑞士法郎(663.4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国际市场的增长最为强劲,达到17%,其中中国市场增长了6%。
与此同时,诺华2024年全年营收503.17亿美元,同比增长12%。其中,中国市场收入39亿美元,同比增长21%。相比之下,默沙东中国区收入同比下滑20%至53.94亿美元,尽管业绩下滑,但中国市场仍保持重要地位,占据默沙东全球制药业务9.4%的份额。
总的来看,各大跨国药企
2024 年营收均实现增长,创新品种的放量、市场的有效扩张以及精准的并购策略成为推动业绩增长的主要动力,这也反映出医药行业的市场需求依然旺盛。在为行业树立信心的同时,也为未来的竞争格局埋下了伏笔。随着新药的快速研发和上市,跨国药企必须在不断变化的政策环境、市场需求和竞争态势中寻找新的增长点。
在跨国药企的竞争中,
“药王”争霸已然成为一种常态,百亿美元的年销售额已成为进入全球重磅药物榜单的门槛。
在2024年全球跨国药企的财报中,最引人注目的当数默沙东的K药与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之间的“药王”争霸战。最终,K药以微弱优势胜出,司美格鲁肽惜败。
K药如今正值当打之年,2024年创造了新的销售纪录,以18%的增长速度创收294.82亿美元,其销售额约占默沙东全年总营收的46%。默沙东2024年总营收达到641.68亿美元,同比增长7%,其中K药的强劲表现功不可没。K药在全球范围内获批了约40个适应症,其在肿瘤治疗领域的主导地位依然稳固。
与此同时,默沙东正想方设法地将
K药的临床价值和商业化价值最大化,包括拓展早期适应症、进行联用布局以及开发皮下制剂。2024年11月,K药皮下制剂的Ⅲ期研究成功,相较于静脉输注平均给药时间缩短至2~3分钟。
尽管K药在2024年再度登顶,但司美格鲁肽的快速增长使其成为未来“药王”的有力竞争者。
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系列产品(包括Ozempic、Rybelsus和Wegovy)在2024年也取得了非凡的成绩,总销售额达到292.96亿美元,同比增长38.43%,占诺和诺德总营收的约69.5%。其中,减肥用司美格鲁肽注射液Wegovy增长最为强劲,同比增幅达86%。尽管司美格鲁肽未能在2024年超越K药,但其增长势头迅猛,与K药的差距仅不到2亿美元。
回望
2024年,司美格鲁肽也取得了不少里程碑式进展:获批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新适应症,Ⅲ期外周动脉疾病研究成功,Ⅲ期MASH研究第1部分成功,口服25mg以及7.2mg规格版Ⅲ期减重研究成功。
除了这场激烈的“药王”争夺战,赛诺菲的度普利尤单抗(Dupixent)在2024年的表现也值得关注。在免疫领域,赛诺菲已经依靠王牌产品度普利尤单抗建立起了领导地位。2024年,随着度普利尤单抗陆续在欧美中三地斩获慢阻肺病(COPD)适应症,成为慢阻肺病领域第一款生物靶向制剂,其年销售额再次来到新的高点,达到130.72亿欧元(约141.79亿美元,同比增长23.1%),顺利达到此前预设的130亿欧元目标,也成了目前最畅销的自免产品。
值得关注的是,第一三共的明星产品Enhertu(德曲妥珠单抗)在2024年继续保持强劲增长。根据财报数据,Enhertu在2024财年前三季度全球销售额达到4044亿日元(约26.82亿美元),按自然年计算,2024年全年销售额为5243亿日元(约34.77亿美元),同比增长52.5%。在中国市场,Enhertu的收入增长尤为显著,2024财年第一季度中国区域收入增长达到159.5%。
凭借卓越的临床数据,第一三共的德曲妥珠单抗被誉为“ADC神药”。2024年,德曲妥珠单抗成功入选中国医保目录,支付范围涵盖2023年获批的HER2阳性成人乳腺癌和HER2低表达成人乳腺癌适应症。这一举措不仅为患者带来了更多可及性,也标志着ADC药物在研发、上市及市场准入等方面开启了全新的篇章。
“谁能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谁就可能成为未来全球制药市场的领跑者。”业内专家指出,在中国,患者对于药品的质量和疗效有着极高的期待,同时,药品的价格策略和医保政策也直接影响到市场份额。
近年来,人口老龄化加剧和健康意识提升,以及医疗需求不断增长,均推动了全球医药市场的快速发展。有数据显示,
2024年全球药品支出预计将达到1.61万亿美元。预计到2029年,全球医药市场规模将突破2.2万亿美元。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其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大,使其成为全球医药市场的重要增长极。
在政策方面,国家医保局在2024年医保目录调整中新增了91种药品,其中38种为“全球新”创新药,谈判成功率超过90%,显著提高了创新药的可及性和患者负担能力。这为跨国药企提供了更为宽松的发展环境,促进了其在中国市场的增长。
但在2024年,跨国药企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分化明显。中国作为诺华全球第二大市场,2024年表现尤为突出,全年销售额39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21%,远超全球平均增速。
诺华备受瞩目的核药Pluvicto在2024年收入达13.92亿美元,实现了42%的增长。这是该药自2022年上市以来,销售额首次突破10亿美元。2024年,诺华还在中国提交了Pluvicto的上市申请,并且投资约6亿元建立核药生产工厂,为后续的产品上市做好准备。体现了诺华对中国市场的重视,也标志着其在核药领域的战略布局进一步深化。
在
2024财年,阿斯利康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强劲增长,总收入增长21%,达到了541亿美元。在中国市场,阿斯利康同样表现出色,总营收实现了11%的双位数增长,达到64亿美元,占其全球收入的12%。
据了解,阿斯利康持续加大在中国的投资,用于药物研发和生产供应。2024年,该公司宣布将在无锡新建一座小分子创新药物工厂。此外,2023年宣布的在青岛建设吸入气雾剂生产供应基地的项目也在稳步推进中。
相比之下,2024 年默沙东在中国整体营收都不理想,全年销售额仅有 53.94 亿美元,同比下降 20%,在公司全球制药业务收入的占比由 12.5% 下滑至 9.4% 。
除了“药王”K药,默沙东另一王牌产品HPV疫苗佳达修(Gardasil/Gardasil 9)全年销售额为85.83亿美元,同比下降3%。在2024Q3财报中,佳达修系列产品就初显颓势,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地区的需求减少。而需求减少的背后,与激烈的竞争息息相关。
近年来,HPV疫苗在国内市场上打起了“价格战”,国产HPV疫苗已降至百元以下。在万泰生物、沃森生物等国产二价疫苗的冲击下,佳达修中国需求量下降。
2 月 4 日,默沙东宣布,从今年 2 月至少持续到年中,暂停向中国供应四价 HPV 疫苗佳达修,原因是中国市场需求下降,暂停供应以加速库存消化。九价 HPV 疫苗则继续发货,2025 全年供应总量价值不超过 10 亿美元。
默沙东表示,虽然暂停供应,但由于大量中国女性(男性也尚未接种疫苗)尚未接种疫苗,中国仍为佳达修提供了一个重要的长期机遇,公司将继续致力于并做好充分准备,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一长期潜力。
2024年,中国医药市场的变动同样影响到了跨国药企在华布局。赛诺菲于2024年12月,豪掷10亿欧元在北京设立了全新的生产制造基地,这是赛诺菲在中国最大的单笔投资。该工厂旨在提升胰岛素在中国本地端到端生产制药能力,重点服务中国本土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用药需求。
礼来
与
诺和诺德
2024年在中国本土生产基地的投资被业内视作是GLP-1药物卷向“产能战”的标志之一。礼来在2024年10月共投资2亿美元主要用于苏州工厂产能升级,扩大2型糖尿病和肥胖创新药物替尔泊肽(Tizepatide)的生产规模。而自2020年以来,礼来在产能扩张方面已投入超过230亿美元。
诺和诺德
早
自2023年起就开始扩建天津的生产车间,引进司美格鲁肽注射剂生产的相关设备——预填充注射笔生产线。2024年3月,诺和诺德又宣布,将在天津投资约40亿元用于无菌制剂扩建项目,进一步提升在中国的产能,满足中国患者对创新药品的用药需求。该项目将采用全球领先的隔离器技术,为制剂生产提供更高水平的无菌保障,计划2027年建设完成。
展望2025年,随着中国医药市场的进一步开放,跨国药企将在多个方面展开新一轮的战略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