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华夏桃李
桃李资本专注于教育行业资本服务,是教育机构的并购与IPO、投融资财务顾问、教育行业上市公司战略顾问;桃李资本由A股并购、IPO专家发起,旨在帮助教育创业者进行资本转型升级、价值增益。
51好读  ›  专栏  ›  华夏桃李

细数教育行业的四张“升级”牌,生死就在一瞬间

华夏桃李  · 公众号  ·  · 2018-04-12 19:30

正文

公众号对话框回复「STEM教育少儿编程」

即可获得《桃李出品:STEM教育研究分享报告》

这几年,一大批企业在在快速的成长和裂变式增长中意识到,我们的教育行业正面临着一场「升级」。政策支持不断、投资并购愈演愈烈、创新融合层出不穷……在这样的环境下,教育行业的升级牌应该怎么打?



本文约2550字,阅读大概需要5分钟

作者 | 殷缘 | 亿欧网

这几年,教育行业逐渐热闹起来,政策支持不断、投资并购愈演愈烈、创新融合层出不穷,一大批企业在这样的环境下快速的诞生、成长、跑马圈地。在快速的成长和裂变式增长中,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我们的教育行业正面临着一场「升级」。

区块链、大数据、AI等新技术离我们越来越近,教育行业面临着 技术升级 ;从只看重应试教育的「硬成绩」到重视素质教育的「软素养」,教育行业面临着 理念升级 ;从减负令到早幼教监管趋严,教育行业面临着 政策升级 ;从必争一线城市蛋糕到现在去二三四线城市掘金,教育行业面临着市场升级……

教育行业的升级牌应该怎么打? 在日前的「第三届i-EDU教育产业投资峰会」上,众多教育行业从业者都给出了他们的思考和看法。

1

应试教育升级,未来是应试教育的天下?

「提前教学」和「强化应试」是我国课外培训机构的特色,这些年的教育改革也多是改课程,不改考试。但随着中高考改革政策的陆续落地,家长和孩子不再一味看重应试教育的「硬成绩」,而是开始重视「软素养」。应试教育升级,我们又有哪些机会可以把握呢?

创新工场合伙人郎春晖谈到, 我国教育正从应试教育升级至素质教育。

更多的家长在安排孩子的课外时间时更加注重孩子的兴趣和选择,也越发把关注点放在孩子「软素质」、「软技能」的培养上。这其中我们有两个机会应该把握: 一是能持续更新教学教研的体系, 根据学生不同的特性持续迭代,让孩子突出成长; 二是标准化的模型, 素质教育强调个性化,怎么把非规模化的、非标准化的东西变标准,是这个阶段最大的竞争力。

龙门教育CEO黄森磊认为, 应试教育升级之下,个性化教育迎来了好时机。

强调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班组课和个性化教学将会越来越多。在他看来, 个性化学习意味着教培机构要重点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 ,例如龙门教育将业务变成「职业素养+学科素养+人文素养」的组合公式,另外未来还会与中职结合,发展全封闭业务。另一方面, 要在教学中充分体现「选择性学习、个性化发展理念」 。比如龙门教育就将针对初三、高三的学生,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课程套餐式的培训,助力他们的学习。

应试教育升级,素质教育站上风口,那K12语言培训还「能打」吗?

在51Talk创始人兼CEO黄佳佳看来,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中国K12在线英语将获得加速发展的机会。因为只有通过在线教育,才能够用最快的速度,能够把最优质资源,用最低廉的成本带给中国成千上万的家长和孩子。 所以国家越来越强调素质教育,也就意味着在中国K12英语在线教育会有更多的发展空间。

2

政府监管升级,早幼教还能继续做香饽饽吗?

谈到政府监管以及政策支持发挥的影响,早幼教一定是必谈的行业之一。2018年将是「全面二胎」政策落地的第三年,逐渐释放的人口与政策红利,让早幼教项目遍地开花。但2017年多次「红黄蓝事件」,将这一领域普惠性资源不足、教师队伍素质不高、保障机制不健全、保教质量参差不齐等行业弊病暴露无遗。监管趋严、市场广阔的早幼教行业还有机会吗?

北京天元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吴冠雄从政策的角度谈到了未来早幼教行业需要去应对的三大趋势:

第一是政策趋严、监管趋严, 民办园取得新增园址的难度有所提高; 第二是政府将会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主要集中在师资资源、扩大公办园数量上; 第三是普惠性园被改成盈利性园的概率非常低 ,普惠园办园条件在实际掌握中适度放宽,而原来的黑户园将出现两极分化,有一部分拿到许可证。

而新城镇教育运营总监谢春明民谈到,民办幼教行业一直是资本爆发的集中地,未来整个行业有两大机遇:

一是三四线城市洼地明显, 以前所有中高端品质的K12学校都都集中在在一线城市,而现在不是。很多省市的政府及教育部门,都希望希望引入高品质教育品牌,但各地对于教育的诉求又是不同的。

二是生源逐步流失到双语学校, 双向学习的环境将成为主体,今年1月英国首相访华后,大量国际优质的教育品牌引入中国就是一个预兆。基于这个思考,新城镇与凯联资本成立了专有教育产业基金,将布局具有国际视野和产品特色的早幼教和教学课程教育体系及相关上下游产业。

3

一线城市成红海,市场升级到三四线城市有多大生机?

众所周知,北上广是全国教培市场最为发达的城市,江湖上也一直流传着老俞「北京不胜,则全国必败」的训令。但在巨头林立的北上广现在已经是「血海」,新入者在这块「必争之地」立足的机会已经越来越小。所以渠道下沉会是教培机构的好出路吗?

创新工场合伙人郎春晖认为,从需求端和供给端来看,K12培训下沉是大势所趋。

从需求端来看, 三四线城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经超过3万元,达到2010年上海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教育资源的不平衡,让他们更需要优质教育资源。 从供给端看, 三四线城市的课外考培市场分散度较高,具备更好的市场机遇;与此同时,线上、线下机构的获客成本、人员薪资成本、渠道成本、房租成本等相对较低,成本结构相较于一二线城市的同业具备优势。

如何下沉?黄佳佳说到了51Talk对这一趋势的理解和做法。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