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REUTERS
中国的“新丝绸之路”,旨在亚欧之间,建立新的、广泛的贸易纽带,这将会对64个国家的经济产生影响,从而给地区经济发展带来强大推动力。在全球商业贸易面临着政治逆风带来的严重情况下,新丝路的开展提供了一个建立急需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开展贸易活动的机会。
由官方发起的
“新丝绸之路”倡议或“一带一路”倡议(BRI),几乎包含了全球经济总量的四分之一(2016年7.2万亿美元),以及涵盖了全球人口的63%。但是
“一带一路”
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促进该计划所覆盖地区的贸易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它最大的意义在于,为不同的国家提供一个框架,通常这些国家间关系并不融洽,这个框架为这些国家提供了相互合作的机会,或至少为他们提供了共同参与多方联合项目的机会,从而促进中东地区的繁荣与稳定。
近年来,中国与以色列共同采取各种措施,把双方关系提升到了新的水平。合作领域包括贸易、学术、旅游、媒体、文化,政府与非政府间的联系也日益密切,同时,关于双方自由贸易协定的讨论也正在进行中。
“一带一路”
为以色列和其他成员国提供一个全新的多边合作平台,同时它还将提升个参与国之间的经济依赖性。
相比中国和其他
“一带一路”
参与国,以色列对它的优势感到自信,它作为混乱地区中相对稳定的一隅,在中国需要的技术领域,以色列表现出了较高的技术水平。在对抗恐怖主义威胁方面,以色列同样有出色的表现,而恐怖主义威胁正在中国西部地区引发越来越多的担忧。
在
“一带一路”
的倡议下,以色列积极响应,促进与中国和其他成员国的合作。例如,以色列成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的创始成员,该银行时中国为相关项目提供资金支持,而建立定机构之一;以色列也热烈的欢迎中国的企业加入到以色列各种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中;以色列正在加紧建设海港和新的铁路网,为未来与大中东地区相互连接打下基础。同时,以色列还允许中国的公司供应轨道车辆、公共汽车以及其他基础设施组建。
比如,中国港湾工程有限公司正在建立一个新的港口,位于阿什德现有港口的旁边。另外,上海国际港务集团(简称上港集团,SIPG)已经获得25年许可证,在海法开展另一个深海私人港口建设计划。交通部长Yisrael Katz在最近与中国出版界召开的一次会议中表示:“以色列认为,上港集团接下来这25年将进行大港口运营工作,将是具有战略意义的。”
以色列有一个长久的计划,希望中国能够参与建设,连接埃拉特的港口和阿什德港口的铁路,使红海和地中海能够相互连建,从而可提供一条能够安全到苏伊士运河的备选交通路线。同时,在欧亚之间为中国贸易建立一个内陆贸易和物流中心。
对于所有成员国来说,从新丝绸之路中所取得的经济上的成功是显而易见的。同时,潜在的政治红利也逐渐显现,尤其是在动乱不安的中东,更需要直接大胆的强调新丝绸之路带来的好处。
以连接以色列与大中东之间的贸易合作网络为例。以色列已经加铸了一条从海法的港口到拜特谢安的铁路线,该铁路距离以色列和约旦两国边境线不到10公里。以色列已经邀请中国公司加入东北部铁路扩展项目,建设完成后,该铁路将直达约旦边境。从那里,这段连接约旦伊尔比德镇的短程连接铁路,将会把以色列和约旦地铁路网,以及沙特阿拉伯和波斯湾连接起来。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新的铁路网也展望了巴勒斯坦当局可能建立的连接铁路,新铁路网中包括一个在约旦建立的内陆物流和贸易港口。新铁路网的建立基于历史悠久的奥斯曼铁路网络,就像中国正在重建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这一国际项目在多个未建交的国家间开展,如以色列与沙特阿拉伯,但所有的项目都将在中国发起的
“一带一路”
倡议下组织完成。
中东大约有3.5亿人口,并预计在25年内翻倍至7亿人口。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服务需求是显而易见的。这一项目为
“一带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