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做智能硬件的创业公司都在积极尝试与大数据结合的新商业模式,也即借助智能硬件与用户的距离更短,从而采集数据,进行数据分析,达到变现。
我知道这个愿景听起来是如此的美好,但还是不得不讲,实在是不靠谱。
首先这背离了现阶段大数据商业化的基本原则,数据本身的价值提炼也即是资产化,首先要确保的是——该数据对企业方有明确的商业价值。
传统商品通过销售渠道达到终端用户,关于产品从出库一直到运行的状态都是不可获知的,厂商和用户彼此处于“双盲状态”。
现在有了大数据,厂商可以获知用户的状态以及商品流、现金流、信息流的周转效率,属于“单盲状态”。大数据因此成为了厂商的效率工具以及策略部署参考。
归根结底,现阶段的商品交易大数据应用中,大数据不过仍旧是商品交易的附属产品,或者说附属工具。
借助产品的短距离,收集用户的终端数据,例如身体健康(这个最不靠谱),衣食住行、个人行为,借此进行精准营销或者产业链改造,从而使数据资产化,实现变现。
这样就能靠数据服务来吸引用户了。这简直是逼良为娼,硬让一群做硬件的人做了软件,这工资拿的实在太糟心。最后用户也很懵逼,我买你到底是为了买硬件还是买软件?
这就发现了这个商业模式的第一个问题,不管软件好不好,只要硬件不行,就很难让用户掏钱。或者说在用户获得数据带来的美好体验前,首先更希望硬件能满足自己的需求,他们并不会做一个赌博色彩如此严重的行为,先买你一个塑料疙瘩采集我的数据,等数据够大了,再来买增值服务。
拜托了,就算是4s店卖车,也得是车本身吸引人,才能再考虑送点免费保养什么的增强竞争力。
一辆A级车卖300万,停家里漏油,上路就熄火,别说保养一辈子,就是保修到地球爆炸也并不吸引人。同理,人家买你的智能鞋跑步,是为了健康,从来都不是为了买药治病。真有那个心,何必不去医院?
刚说的是C端,赚B端的就更匪夷所思了。价值是相对而言的,之前就讲数据要对厂商有商业价值才能考虑变现,然而智能硬件采集出来的数据往往都对自身没价值,反而对其他厂商有价值。
智能硬件和软件/网站采集出来的数据区别就在于,前者采集的数据,描绘出来的是独立个体,后者采集的是普遍性行为,赚前者的钱,商业链条会被拖到天荒地老,而后者只要分析出用户的共性专打特定领域就好。
而大数据的落地应用除了要够大,够广,更重要的是多维度交叉关联,软件/网站采集出的数据可以为厂商打造产品、销售产品,而智能硬件采集出的数据只能用来勾勒个性化存在。
在用户无触发、无感知的情况下,24小时不间断的采集,形成个性化的大数据,这才是智能硬件与大数据结合的立足点,而其在接下来的一个时间段内的方向,应该是利用大数据,让硬件更加智慧、更加人性化,挖掘数据场景化的价值。在这个前提之前,所有的硬件都不够格谈“智能”。
然而现在大多数的大数据结合智能硬件只是之前“做加法”的方法论延伸罢了,给空气进化器增加WiFi功能;电源控制面板增加路由器,诸如此类。但有一些加法做的起码节约了硬件的占地空间,有些完全是棉袄外面套羽绒服罢了。让我难为情的是,大多数大数据结合智能硬件都是后者,不得不说,你们让大数据尴尬癌都犯了。
也许对于整个人类历史而言,从大数据诞生,到万物互联只是连一页书都占不满的寥寥数笔,但我们活在当下的人,那就是有冷有热,要吃要睡的一辈子。从历史的规律看,也许现在只是黎明前的一小段黑暗,大数据仍是襁褓中嗷嗷待哺的孩子,物联网还在摸着石头过河。只希望那一天快点到来,硬件能成为合格的硬件,大数据也不那么尴尬了。
End
为了让大家能有更多的好文章可以阅读,36大数据联合华章图书共同推出「祈文奖励计划」,该计划将奖励每个月对大数据行业贡献(翻译or投稿)最多的用户中选出最前面的10名小伙伴,统一送出华章图书邮递最新计算机图书一本。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点击查看:你投稿,我送书,「祈文奖励计划」活动详情>>>
如果有人质疑大数据?不妨把这两个视频转给他
视频:大数据到底是什么 都说干大数据挣钱 1分钟告诉你都在干什么
人人都需要知道 关于大数据最常见的10个问题
从底层到应用,那些数据人的必备技能
如何高效地学好 R?
一个程序员怎样才算精通Python?
排名前50的开源Web爬虫用于数据挖掘
33款可用来抓数据的开源爬虫软件工具
在中国我们如何收集数据?全球数据收集大教程
PPT:数据可视化,到底该用什么软件来展示数据?
干货|电信运营商数据价值跨行业运营的现状与思考
大数据分析的集中化之路 建设银行大数据应用实践PPT
【实战PPT】看工商银行如何利用大数据洞察客户心声?
六步,让你用Excel做出强大漂亮的数据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