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第一制片人
第一制片人创建于2013年6月,是微信创建最早、人数最多、影响最大的制片人商业圈媒体平台,订阅者多为制片人、编剧、导演、演员、及影视公司总裁等。通过微信提供各种电影成功案例分享、公开课服务,帮助大家成为中国未来的电影造梦者(别错过关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西藏发布  ·  02月22日《西藏新闻联播》:探寻手工艺品中 ... ·  5 小时前  
TGB湖南人  ·  DeepSeek带来的AI平权全面落地 ·  7 小时前  
网信西藏  ·  事关拉萨住房公积金! ·  昨天  
西藏发布  ·  今晚西藏油价下调!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第一制片人

深度解析:凭《战狼2》崛起的北京文化被阿里影业牵手,究竟是雪中送炭,还是锦上添花?

第一制片人  · 公众号  ·  · 2017-09-11 20:51

正文

8月24日,阿里影业的微博神秘兮兮地发了一条:“明天以后,都是以前。明天见!”

可以看出公司新媒体专员她(他)明显的小激动,而且简直有点无厘头。


紧接着8月25日下午14:42,阿里影业的微博又再发一则“你们猜一会发生什么?“

北京文化和阿里影业淘票票战略合作发布会?原来如此,激动了我的歌,我们不用猜也知道啦,辛苦小编。


当天五点之后,媒体终于发布了正式消息,通过《战狼2》结下兄弟般情谊的阿里影业和北京文化宣布 “双方签订了战略合作,今后将展开针对电影联合投资、制作、宣发和衍生品授权开发等四方面的合作。”


“影领未来”:一场淘票票的庆功大会


阿里影业和北京文化的合作已经被冠以 “影领未来” 的旗号,从淘票票参与战狼2的宣传与销售,再到北京文化这一战略合作决议,以及未来更多的合作领域,估计都将被冠以”影领未来“的大旗。

众所周知,北京文化是《战狼2》的联合出品方及发行方,而阿里影业旗下的淘票票是《战狼2》的独家互联网联合发行平台。据北京文化董事长宋歌透露,截止发布会当天《战狼2》创纪录的52亿票房中,淘票票出票占比达40%。

笔者看来,这一场联姻,与其说是阿里影业与北京文化的合作开启,倒不如说是淘票票与北京文化的一场庆功大会。

淘票票自上线以来依托阿里巴巴巨大的流量支持,发展很快,目前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在线票务平台。根据淘票票自己提供的数据,2017年独立宣发和联合宣发累计的票房金额累计超 100亿

据统计,从去年到今年为止,淘票票在市场推广和票补上已经花了将近10亿的费用。截止到今天,笔者粗略统计,2017年中国电影票房前10的国产影片中,阿里影业和淘票票参与了其中8部作品的出品或者发行。

算是线上票务市场插班生的淘票票,在用户活跃度、线上宣发推广流量等方面已经渐渐超越了同业的猫眼和微影时代(合并前啦,当然是)。

根据最近比达咨询公布的数据显示,阿里系的淘票票已经完成后来居上,以22.9%的市场份额成为领先者。

锦上添花,还是雪中送炭?


淘票票贡献了至少20亿《战狼2》的票房,北京文化宋歌的宣言掷地有声,但是看似欢乐的庆功背后,笔者认为,淘票票与阿里影业的隐忧却也日渐明显。

阿里影业及淘票票的未来与其说是功德圆满,不如说是荆棘密布。主要基于两大因素:财务数据,以及同业竞争。

先说财务数据。

8月30日晚间,阿里影业公布2017年中报。报告显示上半年阿里影业实现营收10.62亿元,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313%。

财报显示,内容制作业务收入1.11亿元,与去年同期的4335万元相比,增长了156%。上半年阿里影业的内容制作业务盈利3150万元,去年同期则是亏损4500万元。

看似业绩大幅增加,但是财报另外一方面却透露着隐忧。财报显示,归属于公司所有者的净亏损为4.85亿元,去年同期净亏损为4.66亿元。净亏损还上升了4%左右。

阿里影业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超3倍,却为何比去年同期亏损的还要多?

官方宣称的原因是”人民币兑美元及港币等外币升值而引致的汇兑损失,以及淘票票的市场费用。“

汇兑损失?笔者认为这一损失远不及淘票票的市场费用,只是公告方故意先提及了汇兑而已!

正因为互联网宣发业务扩张,淘票票市场推广支出费用暴增至11.868亿元,相比去年同期本已经数额巨大的5.237亿元又增长了一倍以上。阿里影业的中报也默认”2017年上半年,淘票票透过为影院提供票务补贴稳步扩大其用户基础,因而产生巨大的市场费用。“

原来,还是”票补“惹的祸......

明眼人应该发现了,阿里影业中报的主旋律就是:

成也淘票票,败也淘票票!


互联网宣发业务为阿里影业带来主要的收入,仍然是其整体营收上涨的主要推动力,整体确认9.139亿元,同比增长331%

但是,中报显示,尽管互联网宣传发行业务分部收入增加,但是大部分为被淘票票的市场费用所抵销。2016年同期亏损,也”主要因为淘票票的市场费用(主要是对观影人士的票务补贴)投入所致“。

由此可以看出,虽然阿里影业的亏损主要是因为淘票票的市场费用和管理费用增加所致,但是阿里影业仍然坚持不断对淘票票进行投入,并不惜代价扩大其市场份额。

恰在此时,北京文化和《战狼2》的出现,让淘票票看到了烧票补的奔头和乐观前景。如果每一部影片都可以有《战狼2》或者阿里自己批片进来的《一条狗的使命》这样的高回报表现,那票补无疑就可以继续砸,再怎么砸都没问题,因为收支平衡的那一天一定会到来。(理想上来说)

所以,阿里除了要和北京文化庆功之外,更要深度捆绑住这个当下最火的”摇钱树“,因为淘票票的入不敷出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

说完了财务问题,再说同业竞争。

猫眼和微影即将合并,众所周知。腾讯系的两股势力即将联盟,对抗的是谁,大家心知肚明。

但是,阿里似乎很淡定。对于近日猫眼和微影要合并的传闻,淘票票总经理李捷称:”对没有发生的事情没办法评论,阿里巴巴一直不太考虑竞争对手想什么,而是用户想什么,淘票票一切都围绕着用户做决定。“

可是笔者并不这么认为。

淘票票花了大钱换来暂时的行业第一位置,这一位置将在猫眼和微影时代合并后被完全扭转。猫眼的大股东是光线影业,微影时代的背后是腾讯,而微影时代刚刚才和腾讯投资的京东达成战略合作。除了外部的压力,阿里影业成立以来高层频繁换帅,已经向外界默认了在市场竞争和变化中面临的压力。

不仅是来自行业地位和市场份额的威胁,淘票票的竞争者们在运营模式上也开始做战略上的大调整。

今年5月,光线公布了猫眼一季度的财务数据,数据显示“猫眼收入超过6亿元,前3月的平均月利润超过5000万元,单月最低利润超过4000万元。”

这一数据预示着,猫眼开始盈利,标志着大规模票补的时代也许即将过去。微影时代、百度糯米也基本都在2017年以后停止了大规模票补。

目前还在大规模砸钱票补的基本上就只有淘票票。

这样的竞争态势,用一句话就是:阿里继续烧钱,腾讯合纵连横。

北京文化之于阿里影业,究竟是雪中送炭还是锦上添花,相信读者自有判断。

成也淘票票,败也淘票票?

2017年7月24日,阿里影业以总价13.33亿元回购淘票票6名股东所持9.12%股权,至此间接握有淘票票96.71%的股份。

自此之后,淘票票正式成为阿里所谓O2O产品矩阵的主力军,获得了生态资源和大数据上的巨大优势。据报道,淘票票已经打通了阿里系旗下淘宝、支付宝、微博、UC头条、高德地图、优酷土豆等多个用户日活高频的多个应用场景的移动端入口,获得的导流优势不言自明。

自此,阿里影业宣告正式进入绑定淘票票的时代,淘票票成为阿里影业打造所谓”电影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结构。

无论竞争对手如何变化,无论票补成本如何居高不下,似乎阿里影业的高层已经咬定了一点:为了淘票票,不惜血本。

2017年8月25日的发布会上,对于未来在线票务平台的格局,阿里影业CEO樊路远指出:”短期来看,大额票补仍将持续。“当天,淘票票总裁李捷也表态:“就算有一天没有票补了,谁还愿意回到柜台买票?”

笔者仍旧记得,2017年2月,阿里影业曾发布盈利预警,称预期公司截至2016年12月31日止年度净亏损将达9.5亿元-10亿元,主要是因淘票票过去几个季度持续的票补与市场推广所致。

在公布业绩预警之后,阿里影业却依旧豪气表示”以淘票票为核心的互联网宣发业务是战略性投入,公司将全力支持淘票票的发展,未来将继续加大投入,以强化淘票票的进攻队形,确保淘票票在技术、人才和资金等各个方面拥有行业领先的竞争力。”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