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老年行业的营销都是困扰众多从业者的难题。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老年人群对互联网的熟知程度逐渐加深,营销传播渠道多元化,老年流量分布变化显著,这也给老年行业的营销带来了新的机遇。
与此同时,近几年以来,与老年人有关的营销事件也逐步增多,不乏引发大量关注、讨论的出圈案例。
越来越多的大公司注意到中老年消费者的消费潜力,在业务延展的过程中增进对中老年消费者的需求洞察,用聚焦老年人自身社会价值的个性化营销取代过去传统的合家欢式营销。
-01.
突破传统模式,
品牌营销策略变化
在过去的推送中,我们也和大家分享过百度为旗下人工智能小度拍摄的微电影广告《老杜》,讲述了身在天堂的老杜因为每年舞会都要陪伴在老伴身边的承诺,凑个天堂请假回到人间看望老伴的故事。
作为一支广告片,《老杜》在B站的播放实绩可谓达到了破圈的程度。仅播放量就高达800多万次,转发了16万条,被收录进B站第185期每周必看目录。
深究之下,《老杜》爆火背后折射出的,其实还是这个社会对中老年人陪伴需求的不够重视,品牌细心地关注到了这种缺失,通过幽默的故事,温情的讲述和精准的投放,恰到好处地以微电影形式展现了智能屏产品为老年人提供生活服务、陪伴老年人的功能,唤起对老年人陪伴需求的重视。
除此以外,《老杜》并非品牌在中老年市场试水成功的个例,在华为影业拍摄的名为《爷爷的秘密》广告中,展现了一个会偷偷体验智慧屏的观影、K歌、游戏功能,愿意为了家人主动改变、尝试新鲜事物的老人形象。
紧随其后,淘宝联合天猫时尚推出的短片《爷选白背心》也算得上是个中翘楚,既聚焦大爷们的穿衣需求,以轻松幽默的方式展现白背心速干、无痕、大码等功能特点,又展现了大爷们潮流有型、热爱运动的形象。
相应地,老年营销正在突破传统模式,品牌不得不思考老年人形象的转变对传统广告模式带来的冲击,如何推陈出新,结合时代恰到好处地塑造更时尚,更具活力的中老年形象将会成为长久的讨论话题。
过去,中老年流量大量集中在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介或商场、公园、老年大学、养老机构等线下渠道。
老年消费品及服务具有“买用分离”的特点,很多年轻人都会通过为父母长辈购买老年用品、服务来孝敬父母。因而,在上述流量平台进行广告投放,既能吸引老年消费者,还能触达愿意为父母消费的年轻一代。
与传统渠道相比,线上渠道有着更显而易见的优势,容易吸引消费者参与互动,从而让消费者收获对产品的深度认知以及好感度。
比如联想联合B站UP主杨炳林发布视频短片《同路人》,展现了88岁的杨炳林退休后从无所适从到通过乒乓球和游戏找到老年生活的节奏及价值感的故事,传递了联想品牌“科技产品并非年轻人的专属,老年人依旧可以活到老玩到老”的理念。
2021年中秋节,中国平安上线《新但愿人长久》,聚焦退休人群的养老需求,展现积极的养老生活范本。借此短片,中国平安展现了老年生活可以是发挥余热、老有所为、追求热爱的,传递其“为乐龄人群打造康养生活新范本”的品牌理念以及“专业,让康养更有品质”的价值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