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在书房写东西,隔壁传来的哭声。我听到老婆对女儿吼:「这都第几遍了!都说了不能多看,对眼睛不好,你这孩子怎么不懂事的!」三岁的女儿在那边大哭。
我赶紧跑过去看。原来女儿在睡觉之前按惯例要用iPad看两集动画故事,以往孩子两集看完了,就乖乖睡觉了,可今天说什么也不肯睡,一定要再看一集。
老婆说,好,那再看一集,我们拉钩,看完一集就睡觉。拉完勾,看完一集,女儿说:「妈妈,我还想看!」我老婆不同意,跟她解释,不能多看,对眼睛不好。可是女儿就开始大哭起来。来来回回,怎么劝也劝不住。于是母女俩就犟上了。
我赶紧跑过去安慰。我说:「宝宝,你是不是想让妈妈听你的话?」女儿一边哭一边点头。我接着说:「你看,妈妈是大人,大人并不是总能听你的话。妈妈有时候会听你的,有时候就不能听你的。因为你是小孩,你还没长大,爸爸妈妈要保护你。」
女儿安静了一些。我老婆回过神来,也开始给她举例:「你看,你想去爬雷峰塔,妈妈就听你的话,你要买蛋糕,妈妈也是听你的话的。可是你要一直看动画片,妈妈就不能听你的,因为对眼睛不好。」我们一起回忆前几天出去玩的经历,向她证明我们也是听她的话的。女儿的哭声渐止,慢慢睡着了。
当时的安慰像是一种本能反应。事后回想,我做对了什么?我并没有跟女儿争论是否应该再看一集动画,而是跟女儿解释,为什么妈妈不能听你的话。
跟女儿强调不能多看动画片和跟女儿解释为什么妈妈不能听你的话,这背后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前一种语言关注的是表面上的内容,后一种语言关注的是内容背后的关系。表面看起来,女儿想要再看一集动画片,但她真正想要的,是一个随时随地能够听她话的妈妈——这个年龄的孩子,还没法完全适应自己的需要都不能得到满足,甚至会因为这种不满足,而怀疑父母对她的爱。我的安慰之所以有效,是因为我在关系的层面回应了她。
人与人之间所有的互动都可以从两个层次来理解:他们表面在讨论的内容,和这些内容背后,暗流涌动的关系。大部分人都能读懂语言的内容,可很少有人能读到语言背后的关系。
前段时间去少年宫玩,听到一对父母在少年宫门口争吵,儿子耷拉着脑袋站在妈妈旁边。
妈妈说:「别的孩子都在报奥数,我们家孩子当然也应该要报!」
爸爸说:「孩子这么小,现在就学奥数, 让孩子这么累干嘛?现在孩子学这么多东西,都没时间玩了。我觉得小孩子要多运动,有时间让他去踢踢足球就挺好的。」
妈妈说:「踢足球只是浪费时间!他明明有天赋的,认字都比别的孩子早,当然应该报。」
爸爸说:「身体也很重要。再说了,小孩子,学习抓这么紧干嘛,别到时候学废了!」
看到这一段,也许作为读者的你已经有了支持谁或者反对谁的立场,如果这个立场坚定一点,也许你还会觉得争论的其中一方不可理喻。表面上,你看到父母在讨论该怎么教育孩子。可是如果从他们讨论的内容里脱离出来看,也许你就能看到关系的部分。他们都在跟对方说:
「我比你更懂我的孩子,所以我在这件事上,我比你更有发言权。」
如果是在咨询室里有这样一对夫妻在吵架,也许我就会问:
「为什么你会觉得自己比你的老公(老婆)更懂你的孩子呢?」
通常这样问的时候,父母们会楞一下。让他们从具体的讨论内容上跳出来思考他们之间的关系并不容易。但在思考以后,他们也许会说出他们的理由:比如,「我老公成天加班,很少参与孩子的生活,他怎么会知道孩子的需要!」或者「我老婆跟孩子黏得太紧了,有时候我想插话都插不上,我真担心她把孩子教坏了。」当他们这么说的时候,争论背后的关系,就开始浮现了。
我们每个人都处在不同的关系中,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也总是在不停传递关于彼此关系的信息。要认出这些信息,需要我们能从关系的角度来思考一些问题。美国的家庭治疗协会考察一个家庭治疗师是否合格,一个很重要的标准是,看你是否已经熟练掌握了关系的语言,并把它变成了你的本能反应。要熟悉关系的语言,你能从两个人的直言片语中读出「谁在支持谁」、「谁在反对谁」、「谁在贬低谁」、「谁在生谁的气」……内容是表,关系是里。哪怕你沉默,你也能看到沉默背后的关系:「我觉得你说的不重要」,或者「我对你不感兴趣」。
既然关系的交流随时随地都在发生,那为什么我们不能直接说关系,而非要讨论内容呢?在公司里开会,大家也别说同事的这个方案的优劣可行性如何了,或者在家里,媳妇也别埋怨婆婆做的菜不够好吃或者太娇惯孩子了,直接说「我支持你」或者「我反对你」该多好。可是如果这样,你就很容易打人或者挨揍。毕竟内容的语言是对事不对人的,而关系的语言是对人不对事的。关系的语言,有时候伴随着冲突。只有在吵翻了的时候,我们才会直接说:「我就是看不惯你!」
日常生活中,这些关系的信息都被掩藏在了很多弯弯绕绕的语言背后。可是这样一来,就会带来很多误解。比如在家里,一个丈夫可能会抱怨妻子:「明明我都已经不跟她吵了,甚至还道歉了,她为什么还要喋喋不休,这么生气呢?」他想不到,虽然在语言上已经停止了说话,可是妻子在关系中接受到的信息却是「我不想跟你说了。」、「你不可理喻,所以我不想理你了。」 也许,她正在对丈夫传递的「关系」的信息生气,而丈夫想的却是为什么我在「内容」上道歉了,却没有得到回应呢?
还是回到原来。在哄完孩子后,我把内容的语言和关系的语言之间的区别讲给我老婆听。老婆听了一半,不耐烦地白了我一眼:
「就是说,你比我厉害呗!」
「对对!」我高兴地说,「啊,你学会了!」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haixiansalt,陈海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