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著名心理学家Viktor Frankl曾言:
“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存在着一个空间,那里蕴含着我们选择反应的力量,而我们的反应促使我们获得成长和自由。”
也正是这样的空间,让我们能够以最大成效解决虐待和欺凌问题。近日,
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
M. Mahmoudi副教授
和韦恩州立大学的
L. Keashly 教授
在顶级期刊
Angew
[1]
上发表文章,呼吁构建一个这样的空间,以协同全球行动减少学术欺凌行为的发生
(图 1)
。
图 1. 科研圈的学术欺凌
图片来源:Angew. Chem. Int. Ed.
[1]
他们在文中提到,
学术欺凌相比于职场欺凌受到的关注较少。
尤其是在化学等自然科学界,欺凌已经是一个需要引起重视的严峻问题。它对个人的身心健康和整体的研究环境都有不良影响,阻碍了知识的发展和传播,最终毒害了学术本身的生命力。他们认为整个学术圈不同学科的内源文化,对定义和解决学术欺凌至关重要。这种文化既要维持百家争鸣,允许对前沿理论的批判性见解,又要防止越界到人身攻击,有损人格的其他欺凌性行为出现。这需要学术圈内各利益攸关方摈弃单独行动,大家团结起来,以更高效和持久的方式联合行动解决问题。
俗话说,要解决问题首先必须认识问题。
那么,什么样的行为构成了学术欺凌呢?两位学者在文中做了总结。其中有些行为和职场欺凌类似,如
言语攻击,当众羞辱和孤立,
也有一些具有“学术圈特色”,例如
侵犯知识产权
,还有一个显著特点是
高级别的教员或主管(PI、学科带头人、主任、院长等)对其他人(硕博学生、博士后、初级教员等)的工作、名誉和职业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这种环境容易导致人们在学术欺凌面前表现的很脆弱。学术欺凌的受害者,甚至旁观者都会受到负面影响,在身心方面表现为情绪疲惫、倦怠、焦虑和抑郁,同时在行为关系方面也出现问题,如工作出现偏差和报复行为、工作和家庭冲突、被迫离职等。
两位学者认为,要解决学术欺凌,所有的利益攸关方必须通力合作。这些利益攸关方包括:
研究人员、出版商、学术服务/支持部门、研究机构、经费资助机构和数据管理机构。
研究人员
应该提高对学术欺凌的认识,包括其发生、性质、动态和影响,敢于揭示学术欺凌行为,分享针对学术欺凌的研究。
尤其需要区分学术欺凌和有建设性意义的批评、辩论,在反对种族、性别歧视和学术欺凌的行动中,化学界责无旁贷。
出版商
可以通过自身的影响力发挥关键作用,
例如在学术期刊上登载反学术欺凌的主题报告,最近美国化学会(ACS)《应用材料与界面》(Applied Materials and Interfaces)就发表了一篇提倡多元化反对种族主义的文章,顶级期刊《自然化学》(Nature Chemistry)和《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也发表了关于学术欺凌的文章,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学术支持和服务机构
可以为学术欺凌受害者提供各种帮助。
各类社团组织和协会可以参与其中,监察员、医生、律师和同事中的目击者都可以提供帮助。例如,心理健康组织机构能够为修复受害者心理创伤和构建良好学术环境做出巨大努力。国际监察员协会已经创立了专题期刊,并提供了关于学术欺凌的网络研讨会和其他培训服务。
研究机构
需要发展更多策略去侦测和解决复杂而隐秘的学术欺凌行为,
例如召集具有多学科专业知识背景的人员组成调查委员会。因为调查发现,受害者由于害怕报复(生计受威胁、签证被取消等),或认为得不到公正处理结果,很少向所在单位报告受欺凌经历。
经费资助机构
在制定科研经费资助计划时,可考虑资助机构或个人是否存在学术欺凌行为。
例如,英国Wellcome Trust融资机构在2018年的资助政策中宣布资助申请者若存在欺凌记录将面临被禁止申请资助的风险。
数据管理机构
可以跟踪记录研究人员或机构的学术欺凌记录,以帮助构建反欺凌的学术文化圈
。
最后,M. Mahmoudi和 L. Keashly 建议学术圈的利益攸关方团结起来,通过意识问题、理解问题、担负责任和采取适当行动来消除学术欺凌
(图 2)
。他们认为在教师招聘和晋升评估,以及现金奖励和补助中不应该如此依赖当前索引(如H索引和累计论文引文),几十年以来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成功经验表明,
聚焦于获奖者的成果影响力而非指数,是一种更合适的替代方法。
图 2. 学术圈利益攸关方联合起来,消除学术欺凌的行动
图片来源:Angew. Chem. Int. Ed.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