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狐言论史
狐眼观文,狐言论史,游戏人间,无拘无形。但求良师,一日三省;但求益友,推腹置心。向广大朋友分享古今中外的文学大观,历史纵谈,大千世界。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狐言论史

诸葛亮因何不投曹操?只因这场惨烈屠杀!

狐言论史  · 公众号  · 历史  · 2017-09-12 21:28

正文

诸葛亮生于徐州琅琊郡(今天的山东临沂),祖辈族人世居于此,也在此渡过少年时代。

公元193年, 曹操攻徐州时,大肆屠杀彭城、郯城、取虑、雎陵、夏丘、五地百姓数十万,鸡犬无余,泗水不流。

徐州士民流离失所,当时年约14岁的诸葛亮,随叔父诸葛玄避难,先赴豫章,再转荆襄,躬耕于荆州南阳郡襄阳县境。

诸葛亮出山以前,认真考察过刘表、孙权,但唯独没考虑过实力最强统一大势在手的曹操,确实和他少年时经历方这场 徐州大屠杀 关系甚大。即使世上无刘备,诸葛亮也绝不会跟从曹操的,哪怕宁可躬耕陇亩,如辽东管宁一般隐居终身也不会。

【初,曹操父嵩避难琅邪,时谦别将守阴平,士卒利嵩财宝,遂袭杀之。初平四年,曹操击谦,破彭城傅阳。谦退保郯,操攻之不能克,乃还。过拔取虑、雎陵、夏丘,皆屠之。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自是五县城保,无复行迹。】——《后汉书·刘虞公孙瓒陶谦列传》

曹操这次屠杀,不但是他历史上最大的道德污点,不但当时一度令他进退失据、险临绝境;亦让他彻底失去一个千古无双国士之才,给子孙留下一个强大敌手,可说 铸九州之铁而为此一错

——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屈其志

浩瀚四千年华夏史,煌煌帝王天威下,又何尝少了昂首站着的男人?

那么,假定曹操当时天良发现,一念之仁,没有进行徐州大屠杀,诸葛亮会不会投效曹操呢?


分支1:诸葛亮仍旧可能随其叔父诸葛玄赴豫章,转荆襄,后躬耕南阳。毕竟诸葛玄原系刘表属官,只是请假去给诸葛亮之父料理丧事。其后发展同原历史,只是对曹操个人的反感大概会少些。


分支2:对曹操本身的才具,诸葛亮毕竟是认可的,甚至转述刘备之言,称赞他“智计殊绝于人,用兵仿佛孙吴”。

于是当官渡之战、袁绍病亡,曹操吞并袁氏、成为最有可能统一天下的势力后,青年诸葛亮怀着早日终结战乱的理想,云「曹司空应期命世,必能匡济华夏,吾知归矣,」,随当时许多荆州士人一起北归,仕官曹操控制的汉廷中枢。

因为其琅琊诸葛氏的海内名门家世,本身的超卓才具,和荆州士人的相关联系,和曹操近似的法家寒族、复古西汉政治的理想,要在曹操的邺城霸府混得风生水起,毫无难度。其仕官路线,其后发展可以参照这位:


赵俨 ,字伯然

汉魏名臣。(171~245)

与同郡辛毗,陈群,杜袭并称颍川四大名士。曾避乱逃到荆州,曹操都许后北上,历任朗陵令、司空府掾属、主薄,政绩斐然。任都督护军,监领七军,调处所督张辽、李典、乐进等将领之争,效果卓绝。为关中护军,统率韩遂、马超降军五千,于新平之役大破羌虏。汉中之役,恩威并施,定兵乱于未然。后与徐晃领兵赶赴荆襄,大败关羽,解曹仁之围。魏朝建立,历任任大司马府军师、大司农、征蜀将军、征西将军、骠骑将军、司空等职,为四朝元老重臣。死后谥号穆侯。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