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陈仲凯老师
勇敢就是心虽恐惧但仍奋力前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陈仲凯老师

致考研学生的一封信

陈仲凯老师  · 公众号  ·  · 2024-12-19 16:49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我曾经设想过一个场景:如果让一些高考未能考上大学的人去学习微积分,他们能学会吗?在我看来,虽然不能断言所有人都能掌握,但一定会有相当一部分人,或许他们学得慢一些,但他们终究能够学会。这让我意识到一个残酷的事实:考试,不仅仅是选拔的工具,更是淘汰的利器,它将许多本应有机会深造的人拒之门外,无论是高考还是考研。
我想起两个真实的例子。第一个是2017年,一位同学给我留言写道,她每天从早到晚地复习,备考会计专硕,却最终没能如愿考上研究生。她的努力没有得到回报,她感到无比失落和不甘。第二个例子来自前几天我看到的一条公众号评论。一位同学提到,自己从小到大经历了应试教育的种种打压,结果进入社会后发现,那些努力似乎并未转化为相应的价值,只换来了无谓的挫折和痛苦。
在考研临近的日子里,我或许不该说一些让人心潮澎湃的鼓励话语,而是选择和你们分享一个沉重的真相:我们所经历的这十几年应试教育,其实是在系统性地忽视甚至虐待学生。这种制度让许多人的努力被漠视,让他们的价值被低估,让他们被压抑在社会的角落里,既不被认可,也不被接纳。
有一次,我乘坐从伦敦飞往波士顿的航班,注意到机组人员中既有年轻人,也有和蔼可亲的年长空乘。相比之下,从波士顿飞往北京的航班上,清一色都是年轻俊美的空少和空姐。如果你问我的看法,我更倾向于前者。这种包容的就业环境,允许所谓的“弱势群体”在职场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而后者,虽然表面上令人赏心悦目,但让我想起果篮里的挑选:那些被认为不够“完美”的水果被直接丢弃。其实,那些“残次品”未必真正无用,只是被遗忘在角落里,消失在视线之外。
类似的场景,我在高考、考研,甚至国际航班的机舱里,都见过太多。那一个个被忽视的生命,鲜活却隐秘,被人性和制度的冷漠悄悄掩盖。
我当然希望你们都能考上研究生,但更重要的是,无论结果如何,请记住,你的努力值得被尊重。无论结果如何,我都会由衷地尊敬并热爱每一个为梦想拼尽全力的你们。
加油,愿你们勇敢前行。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