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冯仑风马牛
“冯仑风马牛”是冯仑唯一官方公众号。首推全新公路脱口秀和独家专栏,冯仑用“浅入深出”、“似非而是”的方式,聊风马牛不相及之事,与你一起酒后听段子,行走看世界。
51好读  ›  专栏  ›  冯仑风马牛

亿万富翁当纽约市长,不为捞钱,只为花钱|肖像

冯仑风马牛  · 公众号  · 房地产  · 2017-06-20 06:1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他是世界上最大的传媒帝国的创始人,还是纽约市的 「保姆市长」;他最喜欢礼拜天的晚上,因为这意味着从第二天一大早开始,他又可以在办公室度过充满乐趣的 5 天。成为工作狂,他只不过是想让自己在人生中的更多时间里保持到场。


在最新的福布斯富豪榜上,位列第十的是彭博社的创始人迈克尔·布隆伯格,他也是前 40 大富豪中唯一一个来自传媒行业的。


布隆伯格 1981 年创立彭博公司,短短三十多年就将其打造成了全球最大的金融服务巨头,商业成就毋庸置疑;而他在公司巅峰时期却转身去当了纽约市市长,而且一干就是 12 年,成了这座大都市的「保姆市长」。 这跨界又让这个商业大亨显得尤为独树一帜。


布隆伯格的成功之路就是一个典型的「美国梦」: 出身普通家庭,没有背景,不拼爹,靠着个人奋斗一步步走上人生巅峰。

这人生巅峰的起点,是被哈佛商学院录取,在这座尖子生云集的名校中,布隆伯格不是最聪明的,也不是表现最亮眼的,但他足够勤奋。


他曾经利用暑假时间在一家房产中介打工,虽然只是一个临时工,却是每天最早到公司的,6 点半,雷打不动。

当公司的正式员工陆陆续续来上班的时候,布隆伯格已经接了无数通急着租房的客户打过来的电话,约好了带他们看房。而同事们只能纳闷:为什么上门来的客户都指定要找布隆伯格先生?为什么布隆伯格的业绩全公司第一?


右二为布隆伯格,「美国梦」的典型

布隆伯格因此十分相信伍迪·艾伦的那句话: 人生中 80% 的时间不过是到场而已。 越努力到场,撞见的机会越多;越努力,就能做得越好——仅此而已。

1966 年从哈佛毕业之后,布隆伯格进入了华尔街,在所罗门兄弟公司销售债券和股票,在这里他延续了自己的风格:努力到场。


他依旧是最早到公司的,只比老板比利·所罗门要晚。一大早全公司就只有他们两个人,所罗门要「借个火或者找人聊聊昨天的体育比赛」,就只有找布隆伯格。


他也是留到最后的,和他一样勤奋的只有公司的一个高级合伙人约翰·古弗兰德。同样的,古弗兰德遇到事情也只能找他:让他打电话给公司的大客户;跟他抱怨其他同事怎么走得那么早……


左一为布隆伯格,所罗门里最勤奋的员工

让自己随叫随到,对于布隆伯格而言,并不是一件苦差事,他喜欢自己所做的事情, 他最喜欢的就是礼拜天的晚上,因为这意味着从第二天一大早开始,他又可以在办公室度过充满乐趣的 5 天。

和公司掌权者建立密切的关系,只是「比所有人都更投入工作」这件事的附加结果,最重要的,是让布隆伯格成为了业绩最好的员工,成为了华尔街的股票大宗交易超级明星。他成了公司的代言人,负责接待最重要的客户,接受最重要的采访,当上了公司最年轻的合伙人。

布隆伯格在所罗门一干就是 15 年,直到 1981 年所罗门被卖掉,新老板不喜欢布隆伯格,将他解雇。布隆伯格拿到了 1 千万美金的遣散费,闲不住的他当机立断,立马决定创业。但是干什么好呢?

他最熟悉也是唯一熟悉的领域就是金融业,而美国经济的大势是服务业的不断崛起,两者一综合:布隆伯格决定进军金融服务行业。


布隆伯格和他的金融服务产品「彭博终端机」

当时的华尔街还很原始,数据和信息的采集基本靠人工,资金雄厚的大公司倒是有能力搭建内部的计算机系统,但是那些系统复杂晦涩,只有数学家、博士才搞的定。


布隆伯格于是琢磨:如果有一家公司,能全面搜集证券数据,让大家可以从中选择自己想要的信息,并且还提供人人都会操作的计算机软件来分析这些信息,这家公司一定大受欢迎。

彭博社的明星产品「彭博终端机」由此诞生——简单来说, 它就是万得、同花顺、大智慧所有这些软件们共同的鼻祖。 想象一下,一个炒股之人,本来还在用 2B 铅笔记录相关的数据、画走势分析图,然后面前突然出现彭博这样一个智能终端,自动生成走势曲线,实时呈现市场动态,还可以记录每一笔交易,不可能有人抗拒得了它。


彭博终端机已经成了交易员们的「眼睛」

所以「彭博终端机」一面世,就成为了华尔街金融精英们最依赖的工具, 没有了它,他们「就像失明了一样」。 为得到这种便利,客户需要每年支付 2.1 万美金的订阅费,这个价格不算低,但是终端机服务的是那些「没有信息就无法生存的人」。所以他们愿意付出高昂的代价。

要让终端机无可替代,还要有独家优势,第一手的财经资讯,彭博因此又延伸出了一个庞大的媒体帝国,拥有有线电视频道、无线网络、杂志周刊;他们还在世界各地派驻了超过 1600 名优秀记者,随时传回最前沿的动态资讯。

在 2001 年终端机业务发展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布隆伯格却突然选择离开公司,去竞选纽约市市长。 「我的钱已经花不完了,对于我而言,现在最重要的是用这些钱做什么」


于是他选择了非常烧钱的政治竞选,花掉上亿美金,成了纽约市市长。据说纽约人最初选他就是图省钱,因为他承诺放弃纽约市长几十万美金的年薪,只象征性地每年领取 1 美金


布隆伯格和支持他的选民

但是这个最初并不被看好的市长,却以强硬的作风,为纽约带来了诸多革新:为了治堵,他在纽约开创了「堵车费」的先河;他下令取消了纽约 78% 的市政车辆,以缩减政府开支,他自己也坚持每天乘地铁上班,和普通上班族没什么两样;他还通过环境整治、提倡健康饮食,使得纽约的人均寿命提高了 3 年……


大事小事都要管的作风,为他赢得了「保姆市长」的称号。

布隆伯格可以如此大刀阔斧,随心所欲,最重要的原因是他有钱:竞选时不需要到处募集资金,也不会因此受制于任何团体、党派。每当要烧三把火时,就有人制止「这不行!我们拿钱让你当上了市长,你却动了我们的奶酪」——这种事情不会发生在布隆伯格身上,他可以毫无顾忌地做他自己想做的事。


坚持每天乘地铁上班

别人做政客是捞钱,他是花钱, 据《纽约时报》估计,他在担任纽约市长的 12 年间,花费了至少 3.8 亿美元的个人资金,来更好地行使市长职责:负担自己和助理的出行费用;还捐赠了许多文化艺术、慈善项目。


这一切都让他成了难得的一个「评价比较正面」的政客,就连向来以怼政客为乐的脱口秀大师大卫·莱特曼,也不敢批判他的政策,只能拿他的身高来说事。

从纽约市长职位上退下来的布隆伯格,再次回到了他一手创立的彭博社。他如愿花过钱了,但 74 岁的他依然闲不住,他热爱工作,只有工作才能让他继续在每个星期天的晚上充满期待。 哪怕已经度过了人生中 80% 的时间,他仍然要在剩余的人生中,让自己在 80% 的时间保持到场。


封面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申屠 编辑 |Max

总编|喻潇潇  顾问|王淑琪


推荐阅读

点击下列标题  阅读更多商业人物故事

邵逸夫 微软创始人

雅虎杨致远 小扎宿敌变身比特币大亨

硅谷第一女高管 地球最强投资人 澳门赌王

洛克菲勒 老特朗普 第一个女银行家

投机之王 F1 掌门人 兰桂坊之父

特朗普女婿 可口可乐之父 施振荣

华尔街之狼 特斯拉 圣诞老人 星巴克教父

利乐包创始人 伍秉鉴 维珍公司创始人

WeW ork创始人 子贡 范蠡 吕不韦

奥运会之父 爱迪生 郎平 巴寡妇清


-商务联系-

阿牛|13311153963

微信 | niuniu-fengmaniu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