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界面新闻
界面是中国最大的商业新闻和社交平台,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奴隶社会  ·  麦琳谜题背后的真相…… ·  2 天前  
界面新闻  ·  纸业巨头爆雷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界面新闻

民众取暖和治污,需要更周全的权衡

界面新闻  · 公众号  · 热门自媒体  · 2017-12-05 09:16

正文


治污并非简单的环保问题,而是社会问题,涉及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整体转型。无论是现在的民众取暖,还是更广泛的污染企业治理,可能都需要更周全的利弊权衡。


作者 | 敬一山


今年入冬以来,网上陆续出现一些声音,吐槽北方因为空气治污而推行的煤改气政策。

煤改气有着良善的政策初衷,是为了治霾,是为了实现民众呼吁已久的蓝天,但在执行过程中,一刀切地迅速封堵了烧煤取暖方式之后,新的用电、用气的取暖方式又遭遇各种问题,结果就是不少农村家庭面临挨冻局面。前两天还有新闻,有些农村学校学生只能抱着热水瓶取暖上课。

这两天的一则消息,则显示这一现实矛盾影响面再扩大——因为煤改气突然爆发的用气需求,导致天然气供应紧张。河北省从11月28日开始进入全省天然气供应橙色预警,于是很多单位和家庭不得不面对限气的尴尬。河北大学附属医院甚至不得不用“红头文件”写报告,申请保障供气。

空气治污是有着高度社会共识的事项,但如今这种让不少人挨冻的决绝方式,则让人心生疑虑,难道治污真的必须付出这样的代价?如果享受蓝天必须要让很多人寒冬挨冻,好空气还有那么值得羡慕吗?显然,这些其实都是伪问题。蓝天和温暖之间,并非“二选一”的死结。

现在反思煤改气遭遇的困局,至少有两个层面的问题值得追问:其一,从战略的层面,烧煤取暖在空气污染成因中的权重到底有多大?这个问题关系到是不是应该如此快马加鞭地进行一刀切的整改。如果烧煤取暖是空气污染的罪魁祸首,只要推行煤改气就能一劳永逸,那多大的代价都值得单点突破。可是如果只是影响因素之一,对污染的“贡献”没那么大,那如此迅猛的转变,就有冒进之嫌,就有先拿弱势群体开刀之嫌。如果煤改气对治霾没有立竿见影的奇效,那采用稳妥的逐步推进,完全可以把矛盾降到最低。

其二,从战术的层面有没有做好预案,有没有妥善的应急对策。用更环保的方式供暖,目标自然没问题,可现实来看,选择什么供暖方式,环保并非唯一考量标准,最起码还要考虑到成本。禁绝烧煤之后,是不是所有家庭都能很快用上天然气或者电,那些贫困家庭是不是供得起;而突然猛增的需求必然导致天然气供应不足、价格上涨,这些后续波动该怎么应对……从事实来看,人们印象深刻的是相关部门的决心和执行魄力,却没有看到妥善的托底方案。

在煤改气造成的困局中,人们质疑的从来不是相关地方和部门的初衷和决心,而是执行的方式。从发达国家的供暖方式看,烧煤的确早被抛弃,用天然气、电成为主流。但也要看到的是,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供暖方式还是有很大差别,和当地的地理位置、能源结构、经济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一个地方采取什么供暖方式,在环保考量之外,定然会考虑性价比。

过去公众一再呼吁“铁腕治污”,这个铁腕的确是指向政府的决断力和执行力。但有说服力的“铁腕”,体现在科学分析、吸纳民意之后的政策落地。现在一刀切的煤改气,有没有经过充分的调研,在执行力度上是不是体现“宽严相济”的原则,都值得商榷。

煤改气造成的现实困扰和舆情风波,足以证明空气治污确实是个复杂的社会治理问题。无论政府还是民间过去的认识都可能失之简单,改变是复杂的利益博弈,需要更开放的公共讨论,才能形成渐进的有效方案。超越现实的目标设定和强硬推行,很容易造成污染之外的新问题。由此而言,治污并非简单的环保问题,而是社会问题,涉及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整体转型。无论是现在的民众取暖,还是更广泛的污染企业治理,可能都需要更周全的利弊权衡。

但愿在现实问题已经充分呈现之后,相关地方和部门能体恤民艰,设立过渡期,拿出兜底方案,让底层民众安然过冬。然后,在短期利益和长远目标之间,摸索出一个更好的平衡方案。

·END·

▽点击“阅读原文” 下载界面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