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风景名胜区
爱风景,爱旅行。与中国风景名胜区直接对话,及时收取风景区官方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风景名胜区

从《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白皮书发布会我们能get到什么?

中国风景名胜区  · 公众号  ·  · 2018-07-20 16:3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REC




7月1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白皮书,并于当日上午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西藏自治区副主席张永泽、青海省副省长田锦尘、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度介绍了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发布会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言人胡凯红主持。


从全文约1.4万字的白皮书和近两个小时的发布会上,我们究竟能get到什么?



生态文明制度逐步健全,青藏高原地区仍然是地球上最洁净的地区之一


青藏高原位于中国西南部,包括西藏和青海两省区全部以及四川、云南、甘肃和新疆等四省区部分地区,总面积约260万平方公里,大部分地区海拔超过4000米,是全球受污染最少的地区之一,土壤环境总体处于自然本底状态。这里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水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素有“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极”“亚洲水塔”之称,在调节气候、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中国乃至亚洲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但另一方面,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青藏高原开展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的任务变得更加艰巨。白皮书指出,随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建设相关政策和法规日益完善,高原生态文明制度体系逐步健全,青藏高原地区仍是地球上最洁净的地区之一。



生态保育成效显著,藏羚羊从6万多恢复到20多万


基于中国政府几十年来在青藏高原部署的类型多样的生态工程,青藏高原地区生态保育成效显著,环境质量持续稳定,重点生态工程区生态功能全面好转。研究表明,羌塘高原藏羚羊个体数量从2000年的6万多只恢复到2016年的20万只以上;三江源、青海湖、祁连山生态保护等工程每年向下游输送600亿立方米的优质水。目前青藏高原主要江河湖泊基本处于天然状态,水质状况保持良好。



环境持续质量稳定,每年输送优质水600亿立方米


青藏高原是亚洲多条主要江河的源头区,也是中国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保护最严格的区域之一。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青藏高原水环境保护力度。国家及地方政府在流域综合治理、农村与城镇人居环境改善、工矿污染防控等方面实施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工程。对小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整治,实施三江源、青海湖、祁连山生态保护等工程,每年向下游输送600亿立方米的优质水,目前,青藏高原主要江河湖泊基本处于天然状态,水质状况保持良好。土壤环境总体处于自然本底状态;高原湖泊沉积物中铜、镍、铅等重金属元素含量低于人类活动频繁区湖泊沉积物,青藏高原整体环境质量及人居环境持续向好。



绿色行业稳步发展,特色农牧业成为绿色经济重要 组成部分


为保护脆弱生态环境,青藏高原各省区努力控制资源开发利用强度,在保持良好环境质量和生态文明建设较高公众满意度的同时,努力探索绿色发展途径。目前,青藏高原各省区以循环经济、可再生能源、特色产业为特点的绿色发展模式已初步建立,绿色发展水平不断提高。青藏高原各省区着力发展特色农牧业,培育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品牌,建设生态农牧业试验区。2004年以来,国家累计投入30余亿元,在西藏实施青稞、牦牛、藏药材等10多类450多个农牧业特色产业项目,培育龙头企业100多家,实现农牧民增收11.82亿元,使175.4万人受益。同时,青藏高原独特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丰富资源。去年,西藏自治区共接待游客2561.4万人次,旅游收入达379.4亿元,占当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的28.95%。特色农牧业已成为青藏高原绿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技支撑体系基本建立,科技支撑绿色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青藏高原科学研究经历了从局部到整体、从单学科研究到综合研究、从国内合作到国际合作的发展过程,现已形成较高水平的科研力量,建成了较为完备的生态与环境监测体系。一支由40多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00多名“千人计划”和“万人计划”入选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领军人才组成的青藏高原科技队伍,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对青藏高原局部地区开展综合科学考察,获得了数百万字的第一手科学考察资料,出版了包括43部专著的《青藏高原科学考察丛书》,成为第一套青藏高原百科全书。同时,日益健全的生态与环境监测体系与数据质量的提高,促进了环境管理水平和效率大幅提升。科技在青藏高原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中, 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支撑作用。


生态文化逐步形成,可可西里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随着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美好家园已经成为社会共识,生态文化自信日益增强。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青藏高原诸省区通过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建设文化基础设施、开展教育培训、提升民众参与度、表彰先进人员、创建生态节日等,使生态文明理念逐步普及。同时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高原农牧民“人畜混居”、燃薪烧粪等生活方式逐步发生变化,绿色建筑、绿色能源、洁净居住、绿色出行日益成为受欢迎的生活方式。2017年,青海可可西里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1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被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面积最大、平均海拔最高的世界自然遗产地。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在评估报告中说,可可西里一望无垠,几乎没有受到现代人类活动的冲击,美景“令人赞叹不已”。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