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清明,祭祖扫墓活动逐渐迎来高峰期。近日,南京雨花台功德园在国内首推的“直播代扫墓”活动引发民众的广泛关注。
随着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迁徙常态化,人们的生活半径扩大了,加上受时间和空间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外地的逝者亲属不能亲临公墓祭扫,对逝者的情感表达受限,“代扫墓”应运而生。近日,南京雨花台功德园在国内首推的“直播代扫墓”活动引发民众的广泛关注及议论。这样的祭扫方式,你能接受吗?
农耕社会,很多人家世代固定在某个地方,团聚、扫墓都很方便。现在,人口流动范围大,社会节奏快,不一定谁都能抽出时间来扫墓。
有移民海外的网友表示,兄弟姐妹都在外地,父母年事已高,清明祭扫如果能够找到代理,真是个很不错的选择。
网友“撒窦董”指出,请人代为扫墓,可以降低出行成本,节约公共资源。“中国人‘集体回家’过春节已够折腾了,如果每年再来一个‘集体扫墓’,这怎么得了?”由于某些原因,的确无法回乡扫墓,为表自己的追思之情,请人清扫一下墓地,摆放几束鲜花,倒也无可厚非。
与支持者相比,反对者的声音似乎格外强烈,不少人的第一反应是“找个陌生人去祭祀自家先人,实在缺乏虔诚之心。”
网友“萧不语”说,思念之情还是由自己来传递比较合适,雇个人或许能把墓扫了,但是人情味差了很多。
有网友表示虽然身处海外,但也很反对代祭服务,祭扫先人,主要看自己的心意。我和家人身在国外,每逢祭扫的日子就在自家阳台上拜祭一下,寄托哀思。回国以后,即使不是清明也可以再去扫墓,完全没有必要非在清明节请人代劳。”
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中,清明应当是一个令人哀思无限的日子,“代扫墓”是对自己祖先的极不尊重。清明扫墓,它并不是一个过场,而更应是内心对已逝祖先的缅怀。
小编查阅一些文章得知,“代人扫墓”并不是新生事物。中国早在宋代,就有雇人送葬、替人哭丧的现象;国外也早有代祭服务。支持也罢,反对也罢,硬币总有它的正反面,喜不喜欢都正常。并且,中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再加上很多年轻人都是独生子女,他们面临着清明节可能要祭奠七八个老人的现状,因此应充分理解代祭服务存在的合理性,特别是不应该将请人代为扫墓者贴上“不孝”的标签。
只要保持那份真挚的孝心和对先人的缅怀之意,虽远隔千山万水,哪怕是面对故乡的方向虔诚跪拜,也是一种隆重的精神祭奠。
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在《论语集注》中提到,“慎终者,丧尽其礼;追远者,祭尽其诚。民德归厚,谓下民化之,其德亦归于厚。”祭祀先人,在于心诚,心诚则灵,这才是表达对逝者最好的精神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