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方所十三周年,2024年11月1日-12月1日,广州方所邀请青年导演王申来共同探索人与世界的关系,以「世界公园」为主题呈现五组影像装置作品:《我们的世界公园》《复制考古学》《普拉托三重奏》《石史诗》(录像版)与《后羿的后裔》。其中,展览两个作品《我们的世界公园》《后羿的后裔》,分别在北京方所和西安方所呈现。20世纪90年代分别于北京和深圳落成的“世界公园”和“世界之窗”,是一切壮游的原点。我们曾经在其中完成对世界的想象,又以一种隐喻的方式始终与它关联——“世界公园”实际上是一系列标志性文化观念的总和,世界的表象以符号的形式在其中浮现。我们通过这些制造出的文化符号简明扼要地认识目的地,也以此在真正的世界里定位和找寻。如此,世界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公园吗?我们有可能只是被困在生产符号的流水线上,而无法看清世界是怎样的,在发生什么吗?在本次的展览中,我们将跟随王申导演极具思辨性的全球视野,透过 “人的流动” 和 “物的壮游” 两条线索,拓宽知识经验的边界,切入宏大的世界话题场,置身全球化之中个体与时代、世界之间的交织、错位与相互映射。
“回看我们在世界公园一草一木前的旧照,顿觉矮小的卫城、袖珍的金字塔,默默讲述着一个个或大或小的时代寓言。”
*从上至下滑动浏览:
90年代在北京和深圳的童年,世界公园和世界之窗是一代人的童年乐园。至今,我家还保存着“傻瓜相机”拍摄的当年与父母在世界公园的合影。那时,包括我家在内的大多数中国家庭,对世界的想象也都还停留在世界公园内的微缩风景。不曾预想,我们与世界的关系将在未来的三十多年中,发生怎样的转变。
2004年末,我父亲被派往泰国曼谷,开启了他二十年的驻外电视记者生涯。在之后的岁月中,他的足迹遍布八十余个国家。当年世界公园中各大洲的景色,他都已带着摄像机走遍。父亲的形象,在宏大的世界布景中,逐渐与他报道的战争、政变、地震、海啸交融在一起。
而这二十年,我家也一直保持着一种特殊的结构——我在父母维持了二十年的异国亲密关系中长大,并逐渐接过了父亲的摄影机,成长成了一名纪录片导演。在我2022年移居荷兰后,我们一家三口各自所在的西欧东一区、中国东八区、巴西西二区,将地球切成了三个等份。我的家庭,至亲散落世界,亲密总在远方。
现在回想起来,世界公园不仅微缩了世界,更预言了我的家庭。回看我们在世界公园一草一木前的旧照,顿觉矮小的卫城、袖珍的金字塔,默默讲述着一个个或大或小的时代寓言。
Archaeology of Replicas 2024*从上至下滑动浏览:
亚历山大灯塔、巴黎圣母院尖塔、曼哈顿世贸双塔,昨日的辉煌,过往的云烟。好在我们还有世界公园。
世界公园建成于90年代,距今已三十余载。回首望去,曾被指摘东施效颦的微缩建筑意外地在滚滚向前的时代车轮下,留住了文明曾经存在的痕迹——曼哈顿岛上的国贸双塔已在911中轰然倒塌;巴黎圣母院中部的尖塔业已被焚毁;而埃及亚历山大港的雄伟灯塔,早在北京南郊这座复制品落成的七个世纪之前,就早已灰飞烟灭。
复制品被复刻出来的初衷在于原样模仿。但原作的覆灭,使得安然无恙的复制品与面目全非的原作间形成了一种真假的倒置。复制品由此成为了一种不辨真伪的文物、哭笑不得的哀悼、错进错出的经典。
*从上至下滑动浏览:
文艺复兴老城、中国佛堂、巴基斯坦板球场、游击队纪念碑、华人龙舟队、南亚服装工人……这一切都云集在意大利中部城市普拉托,一座纺织业催生的世界公园。
普拉托毗邻佛罗伦萨,人口二十余万。其中华人人口接近两成,为全欧洲之最。其移民人口比例也冠绝全意大利。这里是欧洲纺织业之都,拥有数千家布料和服装工厂,其中多数为中国温州籍移民所有。这源于九十年代初,普拉托当地意大利劳动力枯竭,中国温州移民开始进入工厂打工,并逐渐开起自己的工厂成为老板,成为了这座纺织城的新主人。而当下,普拉托华人同样面临着工厂后继无人的困境,开始雇佣南亚工人填补空缺。
在普拉托半个世纪不绝于耳的织染声中,意大利人、华人、南亚人三大族群表面隔绝,但却相互传递着各自的身份,成为彼此命运的纺锤。
A Marble Travelogue (video version) 2024*从上至下滑动浏览:
一块原产希腊的白色大理石,刚自伯罗奔尼撒的采石厂诞生,便要像荷马史诗的英雄一样踏上漂洋过海的旅程,远征向地球另一端的东方。在中国钢铁巨兽般的工厂里,它像特洛伊城下浴血的战士,经历千锤万凿,粉骨碎身。而自其残躯中诞生出的,却是洁白无暇的希腊女神,和被置于中国大江南北的西式建筑奇观。它们一道,像是陈列在东方地平线上的英雄巨像,在海的另一边再造了一座希腊化国度。
在这场二十一世纪的伊利亚特中,光滑的大理石所映照的,是全球化食物链上的一幅幅面孔,和那个狂飙突进的过往年代。
4k单屏互动影像装置 13分钟
从上至下滑动浏览:
后羿射日,后裔摄日。
每天的黄昏时分,在希腊圣托里尼岛的伊亚小镇,这里狭窄的坡道总会被拥挤的人群填满。一波一波的游客远渡重洋,到这里搬运同一轮太阳,带回各自千里外的家。
在智能手机普及后,人类生产数字影像的规模呈几何级数激增。魔幻时刻的太阳,成了这场信息时代的造像运动中,最常被后羿的后裔们用镜头对准的偶像。或拥挤成一团,或散落世界各地的人们,当他们对着同一轮太阳不约而同地按下快门,在一幅幅耀眼的图像背后,藏着他们各自怎样的心绪?
抱着这种好奇,我们通过征集落日照片和寄语的方式,希望与对着落日按下快门的大家展开对话,一道托起那轮我们心中共同的太阳。
王申,纪录片导演、视觉艺术家。回族,1991年生于河北承德,成长于北京。本科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先后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和荷兰乌特勒支艺术学院。过去十年,他横跨中国和欧洲之间,借他于中国、希腊和意大利创作的民族志影像作品,聚焦中国离散群体、中欧关系、西方主义和全球化中的权力转移。他的纪录长片首作《芳舟》讲述希腊华人移民救助叙利亚难民的故事,提名阿姆斯特丹纪录片电影节最佳荷兰影片,并入围十余个国际电影节。其第二部纪录长片《石史诗》,追随了一块希腊白色大理石和它的变形体在中欧之间曲折的全球旅行。提名阿姆斯特丹纪录片电影节最佳荷兰影片、海南岛国际电影节金椰奖、广州纪录片节金红棉奖,获平遥国际电影展制作中单元向上评审奖、冰岛雷克雅未克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奖、伊拉克杜胡克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奖,并入围墨尔本国际电影节、瑞士真实影展、哥本哈根纪录片电影节、多伦多纪录片电影节、南方影展等四十余个电影节,并于西班牙艺术影院上映,于德法艺术台、日本NHK、希腊国家台、瑞士法语区公共台、韩国教育台播映。其电影和影像作品曾与纽约林肯中心、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荷兰电影博物馆、乌特勒支BAK等机构展映,于阿姆斯特丹大学、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高校进行学术放映,并被纽卡斯尔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永久收藏。曾担任新片场New Era青年电影季、北京国际短片联展、西湖纪录片大会的评审工作。“在中国钢铁巨兽般的工厂里,它像特洛伊城下浴血的战士,经历千锤万凿,粉骨碎身。”展览开幕期间,王申将参与广州、北京两地方所策划的活动,与读者们分享他的作品《石史诗》和《我们的世界公园》,并与著名影像艺术家周滔、青年艺术家刘雨佳、策展人段炼展开两场对谈。
*11月4日17:00开启报名
“一波一波的游客远渡重洋,到这里搬运同一轮太阳,带回各自千里外的家。”Video Installations by Sean Ali Wang
📍西安市莲湖区星火路22号老城根G park商业街区1F-68号商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