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沧海一土狗
一名固定收益投资经理关于投资和研究的碎碎念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沧海一土狗

科技竞争、资本开支周期和消费规划

沧海一土狗  · 公众号  · 财经  · 2025-03-02 19:27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文/沧海一土狗
ps:3200字


科技和消费的关系



长期以来,国内投资者对科技和消费的关系有一种偏见, 他们认为,科技和消费之间对立的关系 :当科技股行情好的时候,消费股行情就差;反之,当消费股行情好的时候,科技股行情就差。
但是, 在真实 世界中,二者 的统一性大于 对立性。 也就是说, 科技是消费增长的根本动力
为了方便起见,我们可以把科技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一、探索阶段;二、大规模资本开支阶段;三、形成生产力的阶段。
第一个 阶段 对消费的影响 不大,第二个阶段才开始有影响。那么,为什么大规模资本开支阶段对消费有影响呢??
事实上,科技领域的资本开支跟基建和地产的投资并没有本质差别,都涉及到人力、物力的大规模使用。 这必然会带来大量的新增工作岗位,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从而刺激消费
在这里有一个“淘金热”比喻:某个小山村旁边出现了金矿,于是,很多淘金者会来这里淘金,这些淘金者会给当地带来住宿、餐饮、医疗、工具制造及维修等一系列需求,使得当地的经济变得景气。 站在淘金者的视角来看,这些支出是必要的资本开支 ;站在当地的角度来看,这些支出都是当地的收入。
因此,关键是资本开支的规模, 科技领域的资本开支大到一定程度,它 一定 会对消费产生正向的刺激作用。
在本轮 AI投资浪潮,政府和民间表现了极高的积极性,虽然我们目前无法对三年累计资本开支做出一个准确的估计,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谁都不想错过这个风口
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在2月24日宣布,未来三年,阿里将投入超过3800亿元,用于建设云和AI硬件基础 设施,总额超过去十年总和。
中国2024年的名义GDP规模在135万亿,如果AI领域每年的资本开支金额超过6750亿,那么,其GDP占比就超过了0.5%,具备了初步的宏观显著性。



以生产力为导向的投资规划



近期,以deepseek为代表的科技突破促使政府破天荒地 重启宽信用周期 ,这意味着政府对资本投向有极其强烈的口味偏好。
虽然传统的基建和地产也被归类为投资,但是,政府始终兴趣缺缺,即便是内需回落至很低的水平。因为他们很清楚一点:这类资本开支已经无法带来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了,最后,沦为彻头彻尾的消费。
也就是说,在政府看来 扩大 传统基建领域的资本开支 ,其政策效果跟发消费券的效果类似, 甚至不如发消费券
因此,政府的长远发展规划决定了中国的资本开支方向—— 生产力导向 ,并不是所有的投资都在可选集内: 只有那些可能大幅提高生产力的项目才被优先支持

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内需萎靡的根本原因在于国内的资本开支空间很逼仄。


对于一个追逐生产力水平的政府而言,新旧投资、消费和出口之间的优先级是显然的: 新投资> 出口>消费>旧投资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世界上并没有什么重大的科技突破,所以,我们的增量储蓄主要转化成贸易顺差—— 把钱先攒起来
到deepseek横空出世,中国的投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们重新获得了新的资本开支空间。
如上图所示,科技领域的进步导致了资本开支空间的扩张,国内的投资曲线从I1扩张到I2,这导致国内投资量增加Q1。与此同时,国内资本开支的增加会挤出贸易顺差,贸易顺差会减少Q2,最终,剩余的净增加量为Q1-Q2。
相应的,资本市场也会反馈投资格局的变化: 股票市场喜欢消费和投资的总量增加 ,因此,它会受益于国内投资的增加量Q1; 债券市场喜欢贸易顺差增加 ,因此,它会受损于贸易顺差的减少量Q2,十债利率会从rrr1上升至rrr2。



长远储蓄规划的意义



在这里,有人会担心资本开支规模的问题,毕竟投资都有失败的可能。 那么,政府对新的科技投资风口会像个人那么谨慎么? 不会,因为政府的逻辑是相反的: 相较于投资打水漂,政府更担心自己因为投资规模不够而落后于别人

相较于投资过少,我们应该担心投资过热。

也就是说,基准情形是:“ 我们失败,竞争对手也失败 ”,这笔投资就当刺激消费了。 最不能容忍的情况是, 竞争对手成功了,我们却失败了, 这意味着 我们在很长时间内会被 对手打得抬不起头。
因此,影响一个国家投资量的主要因素并不是盈利前景问题,而是如何保持竞争优势的问题——投得比竞争对手少,很难赢得这场战争。
事实上,科技行业有一个极其残酷的元逻辑: 赢者通吃 ,所以,在互联网领域很容易出现“百团大战”、“滴滴快的补贴大战”这种不要命的打法。
既然大家都认为AI是一个很重要的方向,美国投多少,我们至少也会投多少,谁也不敢在这个问题上省钱,输了就是历史罪人。因此,在AI领域,我们很可能已经进入到pk烧钱的阶段,不是公司之间的小打小闹,而是国与国之间的长期竞争。
这时候,我们就能看得到长远储蓄规划的意义了。
如上图所示,这几年,我们一直在攒钱, 一方面,十年国债利率一度到了1.6%的低位, 这意味着我们整个国家有极高的储蓄率;另一方面,我们的核心cpi增速只有0.6%,有很大的通胀空间 。所以,要pk资本开支,我们有很强的底气。
但是,美国近些年一直在各种花钱,公共债务的规模在36万亿美金,核心cpi增速依旧有3.30%。所以,要pk资本开支,美国没多少底气。
那么,美国就这么算了么??并不是,在国运级别的科技拐点,没有一个大国或者强国敢在这个节骨眼上省钱。所以,我们就看到了美国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在海外,迅速收缩战线,缩减开支;在国内,大刀阔斧地裁员,削减开支;最后,就是想把资源堆到最关键的战场上—— 科技战场
那么,美国至于收缩这么猛吗??至于! 因为谁都不知道这轮资本开支要拼多久,要投多少钱
美国是当年“苏美星球大战”的始作俑者,他们知道高科技竞争多容易上头,也知道这种竞争多烧钱,他们更加知道“星球大战”是假的,但是, AI是真的
中美都是庞然大物,在这个地球上已经不存在让两国过招的场所了,所以,热战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能让中美掰手腕,pk国力的领域一定是一个虚拟维度—— 科技领域
事实上,AI已经展示出它的重要性了,重要到谁都输不起了 美国输了,后果不堪设想; 我们输了,日子也不会好过。
人往往容易短视,在需要花钱的时候,我们才会发现攒钱的意义。但是,在攒钱的时候,人们只会不断地去批评通缩,产能过剩,内需不振等等。



结束语



最近,我还听到一些更加搞笑的说法,有些人担心AGI真的被搞出来之后,生产力进一步提升,失业和消费缺口会更严重。

这种担心就属于,你爸爸有一个亿,你担心失业;在国家层面,生产力才是钱。

对于这些人我想说的是,少刷一些短视频,多念一些正规的教科书, 萨伊定律 告诉我们,

供给创造需求。

消费的最终来源是生产力,我们的消费水平会因为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而提高,这是一种良性的提高方式。
对称的,还有一种不好的提高方式,那就是大幅度地 降低储蓄率 。之所以很多国家有很高的通胀,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它的生产力水平Y没有得到提高,但是,它的国民却要求消费水平C大幅提高。
诚然,站在个人层面,消费是最关键的变量,呼吁政府刺激消费是正常的。但是,站在国家层面,最关键的是生产力Y,这才是一国真实的货币和本钱。
因此, 国家政策总是在刺激消费和发展生产力之间拉扯 。不同国家的选择不尽相同,我们政府的选择是—— 更偏向于生产力 ,只有在资本开支空间较大的时候,我们才会利用饱和式资本开支,顺带地刺激一把消费。

现在我们就到了这样的关口。

最后,我们会发现科技和消费是一体的,不理解科技很难理解消费,不理解消费也很难理解科技:
1、与 科技相关的资本开支本身会刺激消费;
2、科技进步所带来的生产力提高是消费的最终保障;
代入到“淘金热”的比喻中,那就是,
1、发现金矿本身会吸引大量的淘金者,淘金者会刺激消费;
2、持续形成产出的金矿会带来一系列的配套产业,永久性地提高当地的消费;
只有那种炒题材,炒概念的科技才跟消费是死对头,这种科技需要争夺消费的资金,但是,却无法对消费行业形成反馈,因此,他们之间的博弈是零和博弈。
ps:数据来自wind,图片来自网络

End


苹果用户请扫二维码,安卓用户可点击链接:

沧海一土狗的知识星球

本号唯一的知识星球号
定位:升级认知框架的思维实验室
星球的主体是一系列具备一致性的模型
星主每天会通过增量讯息和市场反馈检验模型
这个检验过程就是每日的股市和债市复盘
因此,这一系列模型也是动态升级的
此外,星球里还有对重要的现象或事件的点评
以及一些跟公众号内容不同的随笔
欢迎加入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娜姐的光影笔记  ·  安迪爱上小包总?当然选那个让你笑的人!
7 年前
精英女性部落创业服务俱乐部  ·  “三十六计”完整版,图文并茂,必须收藏!
7 年前
阅尽天下沧桑  ·  易中天最洗脑的十句话,都是干货!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