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唐诗宋词欣赏
诗之境阔,词之言长。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也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精髓所在,学习唐诗宋词可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提高自身人文素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财宝宝  ·  @d以梦为马 -20250205112405 ·  昨天  
财宝宝  ·  迎财神 -20250202001131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唐诗宋词欣赏

【节气养生】“冬藏”转“春生”,大寒要养生

唐诗宋词欣赏  · 公众号  ·  · 2025-01-20 12:43

正文



《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这时寒潮南下频繁,是我国大部地区一年中的寒冷时期,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化,呈现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

过了大寒又立春,即迎来新一年的节气轮回。因为已近春天,所以不会像大雪到冬至期间那样酷寒。这时节,人们开始忙着除旧饰新、腌制年肴、准备年货和各种祭祀供品、扫尘洁物,因为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就要到了。






安心养性,怡神敛气


大寒之际,天地间阴气达至鼎盛,天寒地冻至极点,人体阴阳平衡与代谢活动相应放缓。 所以大寒养生着重于“藏”:一藏神志,二藏精气。 正如《黄帝内经》中说到:“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民谚称“大寒到顶点,日后天渐暖”,大寒之后即是立春, 所以大寒的养生还要注意“冬藏”转“春生”的特点 ,此时宜早睡晚起,勿扰阳气,适量进补以养身,注重防寒保暖。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神宁静,勿急躁易怒,以养内守神。



一、藏神志



冬季三月,乃生机内敛、万物休眠之时,大寒则为其极致。此时,要控制自己的精神活动,保持精神安静,把神藏于内而不要暴露于外。日常情绪宜和缓,既不刻意压抑,亦不放纵,确保心情愉悦,心态平和,使体内的气血和顺,不扰乱机体内闭藏的阳气,做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二.藏精气


1

早睡晚起





冬季三月,肾藏功能最为显著,此时 阳气虚、阴气盛 所以 藏精气 就要早睡晚起,早睡是顺应阳气的虚弱,晚起是顺应阴气的旺盛。






2

去寒就温

大寒时节尤其应注意防寒保暖,俗话说“百病从寒起,寒从脚下生。”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汇集于此,故脚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重视脚部的防护,除了注意脚部保暖外,平时应多活动双脚,适当进行慢跑、散步等运动,还应该养成睡前用温热水泡脚的习惯,既能御寒,又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下肢的沉重感及周身疲劳。

另外,中医学认为,头为诸阳之会,五脏之精气,皆上注于头,头部是人体六阳经脉汇聚之处,也是阳气最易发散的部位,受寒后容易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因此天冷外出时要戴上帽子、围上围巾,避免头部受寒。


3

适宜慢动

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大寒时节运动,宜待日出之后,缓缓展开。运动强度应循序渐进,以有氧运动为主,避免剧烈过度,以防阳气扰动。推荐太极拳、八段锦等中医养生功法,既能活动筋骨,又促进气血流畅,使气血充沛,气机顺畅。


4

合理进补

古有“大寒大寒,防风御寒,早喝人参、黄芪酒,晚服杞菊地黄丸”。也正说明了大寒节气的饮食要以温补为主,但要平和温补,注意“阴中求阳”。中医认为,冬季饮食首选温补类食物,比如鸡肉、羊肉、牛肉、鲫鱼等,但切记不可过多进食此类食物,易上火;可食用平补类食物,比如莲子、大枣、银耳、薏苡仁等,此类食物无滋腻碍胃的缺点;适当吃些滋补类食物,如黑木耳、黑豆、芝麻等,可滋阴益肾、填精补髓。对于阳虚及气血虚之人,可食用当归生姜羊肉汤,温阳补血。

大寒后期天气转暖,春燥将至。此时饮食应少盐多苦,减少进补,避免辛辣燥热和肥腻食物,以防内热积聚和聚湿生痰。建议多吃温性食物如核桃、板栗、龙眼、山药、萝卜等温性食物。


三.多按“三穴位”


1

百会穴——能降血压





百会为督脉之要穴,是诸阳集会之处,与各脏腑经络相通,故有调整阴阳整体治疗之用。对于神经系统疾病如神经性头痛、失眠、健忘、目眩等症、循环系统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低血压等、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鼻炎、咽炎、慢性支气管炎、反复呼吸道感染等都有防治作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