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战略前沿技术
【战略前沿技术】紧紧围绕“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双轮驱动,聚集前沿科技以及孕育产生前沿科技的政策环境、体制机制和管理模式等,密切追踪科技前沿热点,敏锐捕捉战略前沿技术,传播前沿科技资讯。欢迎点击订阅!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知产力  ·  附判决 | ... ·  昨天  
知产力  ·  附判决 | ... ·  昨天  
新浪科技  ·  【#光线传媒3天市值大涨130亿元#】202 ... ·  2 天前  
新浪科技  ·  【#多家车企加码价格战#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战略前沿技术

现代技术颠覆防空作战

战略前沿技术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17-08-03 07:46

正文

来源:当代海军 , 作者:张见 王志宏 昌昌明

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在现代条件下,不论战争样式、类型、方法和规模如何,空天袭击兵器仍然是入侵它国的主要攻击梯队和空地一体战的主要组成部分。随着高超音速武器、天基武器、无人机、精确制导武器等武器装备的出现或服役,必将成为未来战争尤其是一体化空天战的重要“主导者”,也将是战争规则的“改变者”,现代防空作战将被颠覆。

无论现代战争具备怎样的特点,作为达成武装斗争目的的决定性因素空袭和空天袭击兵器仍是首先使用的。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武装斗争的性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代战争和冲突,就其规模、作战方式、武器和军事技术装备而言,可谓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随着高超音速武器、空天袭击兵器、无人机、精确制导武器等高科技装备的出现并大量服役,必将成为未来战争尤其是一体化空天战的重要“主导者”,也将是战争规则的“改变者”。

空袭兵器+精确制导武器,实施双梯队目标杀伤

尽管精确制导武器已经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名词,但仍然是未来防空作战不得不面临的最重要的威胁。特别是随着光电器件、微波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和信息处理等技术的迅速发展,精确制导武器正向着小型化、高精度、低成本的方向发展,对未来战争的战略、战术运用,武器系统的发展和装备体制均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当前,空袭兵器和空天袭击兵器有了长足的进步,型号更新换代步入了快车道。除了“4+”“4++”和第5代飞机外,开始广泛使用改变了其作战使用风格的空基精确制导武器。武器载体本身通常不进入防空杀伤区,而是发射远程精确弹药。同时,也出现了对付战场上装甲坦克的远程技术装备(远程反坦克导弹系统)——它被部署在新一代火力支援直升机、陆军航空兵飞机和无人机上。

由于信息和通信技术设备的迅猛发展,精确制导武器成了主要的杀伤要素,其杀伤力可与战术核武器媲美。新一代精确制导武器的使用规模扩大了,近年来,世界一些地区的武装冲突中几乎到处都有精确制导武器的身影。如果说在“沙漠风暴行动”中精确制导武器所使用的比例为7%-9%的话,那么在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斯拉夫狂轰滥炸期间,所有的空袭兵器攻击100%都是由精确制导武器完成的。

虽然双梯队目标杀伤法--空袭兵器+精确制导武器很有效,但耗资巨大,成本过高,只有一些经济发达国家才能用得起。不太富裕的国家寄希望于为部队装备中近程弹道导弹,这些中近程弹道导弹被视为威慑和进行第一次(先发制人)打击的武器。这些导弹比带有精确制导武器的现代无人驾驶空袭兵器生产和使用成本要低一些,可以全天候使用,具有足够的射程和相当高的杀伤精度,特别是在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情况下。

无人机“蜂群”,低成本带来高威胁

各种级别和用途的无人驾驶飞机也被广泛应用于空袭兵器和空天袭击兵器,这种相对低廉的武器带来的威胁却越来越高。

目前,约30个国家正在研发和生产多达150个型号的无人机,其中80个型号的无人机目前正在世界50多个国家的军队服役。仅美国军队里就有11000架无人机,其中9700架无人机是小型的或者超小型的,主要用于直接在战场上空和浅近战术纵深的行动。

在诸多国家的空军构成中,无人机型号和数量的增加促使寻找全新的作战样式和作战方法。最近几年人们开始纷纷议论关于把代替单信道控制系统的所谓集群智能(也称蜂群智能)引入无人机控制系统的话题。

随着无人机、自主系统、人工智能、大数据、网络等现代前沿科技领域的迅猛发展并基于其研究成果,美军正在研发无人机“蜂群”战术,由大型空中平台搭载和释放大量的无人机,编成战斗集群,无人机群自主协同,实现飞行控制、态势感知、目标分配和智能决策,依靠整体战斗力,应对复杂、强对抗、高度不确定的空战场环境。

美国国防部长办公室发布的《无人机系统路线图(2005-2030)》指出,2025年后,无人机将具备集群战场态势感知和认知能力,能够完全自主和自行组织作战。近年来,美军通过项目、计划和作战概念驱动,进行了大量的相关研究、试验和演示验证。蜂群无人机的载弹量小,更适合打击防空反导系统或有防空反导保护、无坚固掩体防护的海上或陆上的“软”目标;若与少量大威力的巡航导弹配合使用,则可对保护严密、防护坚固的关键目标构成非常严峻的威胁。

将集群智能引入无人机控制系统的专家认为,全面贯彻落实这些原则可以为诸多昂贵的防空系统提供保障。一群具有高度组织性的、价钱比较便宜的无人机出现在战场上空,必定会引起人们对现有防空系统有效性的质疑。要知道,这些无人机既可以进行反导弹机动,也可以对无论是防空兵器,还是对所掩护的设施实施干扰和打击。

高超音速武器,让反导系统成“睁眼瞎”

根据美国快速全球打击概念可以预期,美国空军袭击兵器库在拥有远程、全天候、亚音速巡航导弹(“战斧”式)的同时,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会出现高超音速巡航导弹。高超音速导弹又被称为“驭波武器”,这是因其在飞行过程中利用大气激波提供升力,飞行方式就好比“打水漂”,飞行轨迹复杂且极难判断。由于飞行轨迹与瞬时所处位置的大气层密度息息相关,敌方的空天防御系统很难进行识别判断。未来,可以做到“发现即摧毁”的高超音速导弹,将成为全球范围内改变战场态势的重要战略武器。

2014年美国空军研制的超燃冲压飞行器X-51A“波行者”高超音速无人机,就以5倍多音速连续飞行了3分钟,创造了高超音速飞行时间的世界纪录。借助于这一高速高航程飞行能力,美国空军正在实现数分钟内在全球范围内实施军事打击的战略目标。作为一款全球瞬时打击武器,目前美国更是提出了将该类武器主要用于打击毁伤“高价值目标”。敌方国家的领导集团、战略指挥中枢、空天飞行器发射平台以及核武器发射基地和国民经济领域的重要设施等,都将作为高超音速导弹的优先打击对象。这些高价值目标一旦遭到毁伤,将对敌对国家整体作战实力产生较大影响,从而直接改变战争格局甚至决定战争胜负。

除高超音速导弹外,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主导的“高超音速吸气式武器概念”和“战术助推滑翔系统”等项目也在进行此类高速导弹的研制,并计划于2018年或2019年进行测试。

目前世界各国都难以做到对高超音速导弹进行有效拦截。由于高超音速导弹多飞行在6万米的高空,除“标准-3”导弹可以对大气层外目标进行有效攻击外,其他地空导弹的最大射高都在3万米左右,无法对飞行中的高超音速导弹进行打击。高超音速导弹在起飞阶段只有短短90秒,末制导阶段攻击速度可以达到6马赫甚至十几马赫,即使在此时拥有了导弹预警能力,地空导弹也难以完成发射准备。

可以预见,随着高超音速武器技术的不断试验完善,其以快速部署、远程精确打击和极强的战略毁伤效果,必将成为未来战争尤其是一体化空天战争的重要“主导者”,也将是战争规则的“改变者”。

天基武器,夺取未来战争制高点

天基武器部署在外层空间,可以攻击太空、地面、空中或海上目标,通过控制制天权,剥夺对手的航天能力。“天战”不同于传统的陆战、海战和空战,是一种全新的高空间战争。“天战”以整个太空为战场,极其广阔深远,如果说“天战场”存在界限的话,那么其界限取决于军事空间技术发展所能达到的高度。它全面包容覆盖传统的陆海空战场,具有居高临下的高空间优势。

当人类还只能停留在地面生存时,“天基”军事对抗和非对抗活动所追求的优势就并不主要表现在数量规模上,而是表现在高空间的技术质量优势上。具体对地面和空中而言,高空间有三大技术战术优势:一是作为“天战”作战平台的“天基”军事飞行器可以突破所有地面和空中平台所受的高度和速度的限制,以极高的高度和极快的速度掠过地球表面,直接而快速地观察地球上广大地区,其作战眼界之广是后者无法比拟的;二是“天基”军事飞行器可以突破所有地面和空中平台所受的现有国家疆界分割的限制,在地球上的任何地区间自由飞越,其作战跨度之大,让后者只能望其项背;三是“天基”军事飞行器可以突破所有地面和空中平台所受的时间限制,可以在高空间长时间不间断地遂行“天战”任务,其作战时间之长,也是后者难以企及的。因此,一旦控制了整个太空战场,就能凭借其高智能、高技术和高空间优势,全面控制陆海空战场,“制天权”将主导制空权、制海权和制电磁权,直接影响战争全局的进程与结果。

当前,美国正在积极研发小型空天飞机,X-37B已经数度进行秘密试验。除了大力拓展空天袭击兵器表现手法外,火力杀伤目标的性质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其作战使用样式和方法也在日臻完善。美国新国家安全战略认为,争夺领空和太空控制权是头号优先任务。这并非只是简单的一句口号。

一网打尽系列文章,请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

创新发展 习近平 | 创新中国 | 创新创业 | 科技体制改革 | 科技创新政策 | 协同创新 | 成果转化 | 新科技革命 | 基础研究 | 产学研 | 供给侧

热点专题 军民融合 | 民参军 | 工业4.0 | 商业航天 | 智库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基金 | 装备采办 | 博士 | 摩尔定律 | 诺贝尔奖 | 国家实验室 | 国防工业 | 十三五 | 创新教育 | 军工百强 | 试验鉴定 | 影响因子 | 双一流 | 净评估

预见未来 预见2016 | 预见2020 | 预见2025 | 预见2030 | 预见2035 | 预见2045 | 预见2050 |

前沿科技 颠覆性技术 | 生物 | 仿生 | 脑科学 | 精准医学 | 基因 |  基因编辑 | 虚拟现实 | 增强现实 | 纳米 | 人工智能 |  机器人 | 3D打印 | 4D打印 | 太赫兹 | 云计算 | 物联网 | 互联网+ | 大数据 | 石墨烯 | 能源 | 电池 | 量子  | 超材料 | 超级计算机 | 卫星 | 北斗 | 智能制造 | 不依赖GPS导航 | 通信 | MIT技术评论 | 航空发动机 | 可穿戴 | 氮化镓 | 隐身 | 半导体 | 脑机接口

先进武器 中国武器 | 无人机 | 轰炸机 | 预警机 | 运输机 | 战斗机 | 六代机 |  网络武器 | 激光武器 | 电磁炮 | 高超声速武器 | 反无人机 | 防空反导 | 潜航器 |

未来战争 未来战争 | 抵消战略 | 水下战 | 网络空间战 | 分布式杀伤 | 无人机蜂群 | 太空站 |反卫星

领先国家 俄罗斯 | 英国 | 日本 | 以色列 | 印度

前沿机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