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父母志
这里是家庭教育与自我提升的补给站,美好家庭的打造地,爸爸妈妈学习、思考、放松的后花园。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超级数学建模  ·  埃里森放话“48小时AI定制癌症疫苗”:是颠 ... ·  2 天前  
超级数学建模  ·  限时领 | ... ·  昨天  
江苏发改  ·  新年开新局,拼好新经济 | ... ·  3 天前  
魅力儀徵  ·  江苏省教育厅发布公告 ·  3 天前  
魅力儀徵  ·  江苏省教育厅发布公告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父母志

原来,这就是“乌鸦定律”(深度)

父母志  · 公众号  ·  · 2024-10-08 07:00

正文


























梁启超说过:
患难困苦,是磨炼人格之最高学校。

生活总是泥沙俱下,关键是你所处的境界,让你看到的是荆棘还是鲜花。

抱怨现状是本能,解决问题才是本事。

想要成就更高级的人生,就要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难题。

发人深省的“乌鸦定律”
森林里,一只乌鸦怏怏不乐地跟朋友白鸽道别,说自己要搬家。

白鸽不解:“你为什么非得搬走呢?”

乌鸦答道:“这里的人对我太差劲了,他们嫌我叫声难听,一见面就捂着耳朵,我实在待不下去了。”

白鸽沉默了一会儿,反问道:“可你有没有想过?倘若不改变自己的声音,你搬到哪去都不会受到欢迎的。”

乌鸦听完后,顿时哑口无言。

这其实就是著名的“乌鸦定律”:

行有不得时,比起抱怨别人,更应反求诸己。

日子过得不如意,怪完出身怪父母,却从没问过自己够不够努力;

看别人升职就吐槽自己怀才不遇,工作真来了又开始推三阻四;

明明背后爱嚼舌根,出口即是伤人,却埋怨同事们抱团孤立自己。

抱有这种心态的人,凡事爱从外界找原因,总是抱有一种“受害者心态”,那既改变不了现状,也无益于自身。


遇事不怨,受挫不责,是种大格局
有些人经常无意识地抱怨,心中有怨气,周遭的气场肯定不好。

不仅让自己逐渐丧失斗志和信念,还会让别人都对自己敬而远之。

怨天者无志,怨人者心穷。

总怨天尤人,是对自己责任的逃避,更是一种不作为的提前放弃。

就像走路时一直留意硌脚的沙子,滚进一粒就抱怨一次,而不是琢磨如何走好脚下的路。

老子说:“大道之行,不责于人。”

有格局的人,遭遇挫折时,不会推责于人,而是反躬自省。

高尔基说:“反省是一面莹澈的镜子,它可以照见心灵上的污点。”

从别人身上找原因,欺骗了自己;从自己身上找问题,明亮了内心。

遇事不怨,受挫不责,吞下委屈,咽下抱怨,这些都会无形中撑大你的心胸格局。

抱怨是本能,解决问题是本事
问题,是弱者抱怨的托词,却是强者的修炼场。

真正成熟的人,往往能直面自己的过错,认清自己的处境,于失败中得教训,化不足为优势。

就像瑞·达利欧在《原则》一书中提到的那个公式: 痛苦+反思=进步。

所有刮骨疗伤的痛楚背后,都暗藏着新生的潜能。

那些反思后的领悟,都会成为你日后进阶的路。

如何走出抱怨的怪圈,聚焦于解决问题、自我进阶?无非是两点。

1. 改变心态,常自省。

工作不顺利,可能是自己工作态度和方法出了问题;

孩子在校表现不好,或许你是最近太忙忽略了陪伴;

和伴侣感情出现问题,也许是某些沟通和细节上没做到位。

调整自我。把自己从“受害者心态”调整成“责任者心态”。

2. 改变思维,先行动。

只会抱怨的人,思维模式就是“固定型思维”:面对问题,一味推卸责任,消极被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