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信海光微天下
微信最值得收藏的公众号之一,一个专栏作家、资深记者、互联网玩家、旅行者与书虫的公众号,在这里,分享我的见与识,原创为主,吐槽真相,兼以我之阅历底蕴推荐、点评真正好的文章。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调研纪要  ·  中国拟调查“苹果税” ·  昨天  
调研纪要  ·  中国拟调查“苹果税” ·  昨天  
伯虎财经  ·  怎么理解万亿小米? ·  昨天  
伯虎财经  ·  怎么理解万亿小米? ·  昨天  
题材小表格  ·  最新A股正宗云计算概念股梳理 ·  昨天  
题材小表格  ·  最新A股正宗云计算概念股梳理 ·  昨天  
金错刀  ·  广东糖果大王,过了个闹心春节 ·  昨天  
sven_shi  ·  我回答了 @wonetao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信海光微天下

上市三周年再看,微博只是足够走运吗?一饮一啄,莫非前定

信海光微天下  · 公众号  · 科技自媒体  · 2017-04-17 22:08

正文

时光的流逝速度与信息传播速度是成正比的,所以在互联网时代一定比传统媒体时代时间过得要快,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又比互联网时代时间过得快。仿佛一眨眼间,这一信息/速度定理的推波助澜者微博,其上市也已经三周年了。

3年前的4月17日,新浪微博正式登陆纳斯达克,成为了全球首家上市的中文社交媒体,而三年后的今天一张主题为“微博上市3周年,这些变化你看到了吗”的长微博,总结了微博上市3 周年的一些变化数据。根据显示,三年时间里,微博活跃用户数翻倍,每 3 个网民就有 1 人玩微博。 2014 年第一季度,月活跃用户为1.438 亿,到了 2016 年第四季度,月活跃用户已经增加到了3.13 亿。用户也全面的移动化,如今有 9 成的活跃用户来自移动端。在营收上也是如此,2014 年微博的营收为20.65 亿元,到了 2017 年营收已经达到43.83 亿元,其中移动端逛够收入占比翻倍,到了 2016 年第四季度占比高达68%。此外,视频收入占比超过10%,并正在呈现加速增长的趋势。

当然,中国媒体对微博更津津乐道的应该是微博市值对其美国老师Twitter的逼平与超越。2013年11月7日Twitter在纽交所上市时,其股票发行价26美元,开盘即大涨73%,收盘时市值高达245亿美元。2014年4月17日微博在纳斯达克上市,首日收盘时其股价大涨3.24美元至20.24美元,涨幅达19.06%,但市值只有34.51亿美元,只是 Twitter 的一个零头。然而三年后,微博与Twitter却已经不相上下,微博在进步,而Twitter在退步,现在双方持平了。

但对Twitter的赶超并不足以显示微博这三年来最令人惊喜之处。事实上,2014年4月17日微博上市之刻,提起微博时,人们想起的不是远在国门之外的Twitter,而是当时正如日中天的微信。中国移动互联网企业之间的战争实际上是一场时间争夺战,社交媒体争夺的是用户的碎片时间,你多我就少,你生我就死,由于原来太多的微博用户转向微信朋友圈或者公众号看内容——尤其是一些大V,不少悲观言论认为微博在微信的挤压下前景将大为不妙,或者上市即夭折也说不定。

然而三年后,所有悲剧性的预言都没有发生,微博奇迹般的翻身,实现了成倍的增长。估计今天的局面,很可能连其管理层都预料不到。

是微博足够走运吗?不能否认,一切成功的背后都或多或少有运气成分在内,微博的业绩倍翻确实是与同时踩中几个风口有关,但运气背后隐藏的必然性,同样也不应被否认。

拿今天的微博与Twitter相比较就一目了然了。如某媒体所感叹:在当初,这两家公司都被认为是“140字短消息社交媒体”的代表性公司。现在,Twitter还是那个“140字公司”,而微博早就已经转型成了一个内容分发渠道、多媒体内容以及社交营销平台的结合体。

变化大家都看到了,但一个关键问题是,微博为什么会发生如此之大的变化?作为一个从内测时期就开始使用微博的八年老用户,我的看法是:微博从一开始就与Twitter走了一条完全不同的路。导致微博之所以是今天的微博,大概有四点背景。


其一,微博最初时期就在风格上与Twitter大有区别。靠140字起家的Twitter到今天还在走极简之路,而有媒体背景的新浪微博一出世就比Twitter功能强大得多,比如Twitter早期发图是要借助第三方工具的,而微博一推出就能发布图片,此后更是功能逐渐增多,比如头条文章之类,这都是中国特色。


其二,微博从早期开始就走了名人、明星路线,通过名人明星高效地聚敛流量,这大概与新浪在博客上取得的成功经验有关。在上市之前,又全面启动了垂直化战略,大力挖掘、扶持各个垂直行业的专业V,从而培养起更多的内容节点,让微博的内容生态变得更加牢固。


其三,微博在上市前与阿里的联姻。


其四,微博忽然遭遇了微信这样强大的对手。

微博今天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市因为踩中了短视频和网红经济两大风口,但不妨反过去假设,微博如果当初全面复制Twitter的极简风格,那么短视频就不可能繁荣火爆。但微博走的是一条多媒体之路,短视频的火种因此才能逐渐形成燎原之势。


再看网红经济也是如此。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以及微信的竞争,微博上有一大批公知大V跑路了,但微博走名人明星留下的基因却导致了网红的崛起。进一步说,如果微博没有和阿里联姻,网红也形成不了经济。像淘宝微信相爱相杀一样,阿里生态或许早就把网红经济的变现链条给斩断了。

当然,微信的出现,也以危机的方式逼迫微博加速变革。各种因素综合之下,才有了今天微博的局面。

可见,一饮一啄,莫非前定,微博今天的成功,与其早期借以适应中国国情的创新性设计大有关系,早期的蝴蝶效应,决定了微博今天的成功。从这个角度讲,微博今天的成功,实际上还是要归因于创新。当然,也要归因于微博领导层对中国网络社会与市场现状的准确判断。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