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养老产业观察
养老产业观察者、思考者、实践者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基金报  ·  今夜,大跳水! ·  昨天  
中国基金报  ·  多家券商出手:接入DeepSeek! ·  昨天  
中国基金报  ·  汇添富基金率先部署DeepSeek大模型,以 ... ·  昨天  
中国基金报  ·  “元宇宙第一股”,暴跌! ·  2 天前  
中国基金报  ·  广电总局通知!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养老产业观察

以房养老房价应重新估算,部分房产增值40%

养老产业观察  · 公众号  ·  · 2018-06-27 15:29

正文

“以房养老”作为养老领域的一种创新模式,已经在养老领域试行了4年,4年来“以房养老”保险的发展情况如何?下面,小编带你一起来看:


1. 唯一一款“以房养老”项目:2014年,北京、上海、广州、武汉4座城市正式开展为期两年的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但至今只有幸福人寿一家公司推出了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产品。主要问题在于保险公司担心房价下跌,而且该保险在每个城市开展手续都比较复杂。


2. 研发与房产增值挂钩产品:四年来,部分北京、上海老人的房产增值已经达到了30%甚至40%,过两年有可能会增长一倍。如果还按照之前的价值进行估算会引起许多老人的异议,因此,应该考虑对房产价值重新估算,同时研发与房产增值部分挂钩的产品。


3. “以房养老”市场需求情况:在后续延长试点期限,扩大试点规模后,参保人数又多了两倍,其中无子女和失独者占了一半左右。“以房养老”保险最现实的需求群体还是小众的,但从我国庞大的老年人口规模来看,其市场规模也不应该小觑。


新闻原文  华夏时报
记者王晓慧  责任编辑:关海丰


改革开放40年的过程中,养老领域的创新和突破层出不穷,“以房养老”(也称: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算是一个,它的进程一直备受关注。


7月1日,“以房养老”保险4年试点即将结束。4年来,这个被称为小众的补充养老方式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值得欣慰的是,尽管推广这一养老方式路漫漫,但随着政策支持路径的日益明晰以及人们对养老需求的不断增大,“以房养老”保险这一模式前景依然可期。


记者从幸福人寿获得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5月底,“以房养老”保险启动客户134户191人,承保94户132人。


尽管在众人眼里,试点了4年的“以房养老”不算完美收官,但中国“以房养老”首倡者、原幸福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孟晓苏已经非常满意。


不过,6月21日,孟晓苏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已参与了此险种的案例来看,部分北京、上海老人的房产增值已经达到了30%甚至40%,按照这样的增速,再过两年有可能会增长一倍,那么,如果还按照之前的价值进行估算的话,很多老人会有异议,为此,应该考虑对房产价值重新估算,同时,研发与房产增值部分挂钩的产品,也将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唯一一款“以房养老”项目


2014年7月1日,北京、上海、广州、武汉4座城市正式开展为期两年的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随后,保监会批复了幸福人寿的《幸福房来宝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A款)》的保险条款,自此,国内首个保险版以房养老产品正式出炉,试点期为两年。


据记者了解,自“以房养老”保险试点以来,有多家保险公司得到了试点资格,但开展业务的仅幸福人寿一家。2015年3月该公司推出的“幸福房来宝”A款产品也是市面上唯一一款在售的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产品。


“主要问题还是在于保险公司担心房价下跌,都在观望。”孟晓苏称,同时,该险种每发展到一个新城市,都需要跟地方政府一系列的机构相衔接,比如,房管系统、产权登记系统,流程相对复杂。因此,2016年7月1日,两年试点期满之时,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四大试点城市仅有59户投保,办完所有流程的仅47人38户。


不过,孟晓苏当时接受记者采访时就曾表示,只有四个城市参加,只有幸福人寿一家在做,只有“幸福房来宝”A款这么一个单一产品,这样的成绩,第一批试点已算成功。


也就在当年7月,原保监会发布《关于延长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期间并扩大试点范围的通知》,提出将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期延长至2018年6月30日,并将试点范围扩大至各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以及江苏、浙江、山东、广东等部分地级市。


“延长试点期限,扩大试点规模,按照数据来看,后续又增加了两倍多。”孟晓苏表示,其中,无子女和失独者占了一半左右。


据记者了解,目前,我国无子女老年人的数量较多,有数据表明,我国有100万个失独家庭,且每年以约7.6万个的数量持续增加。此外,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出国留学工作定居在国外的人数快速增加,其中有些人不再需要国内父母的房产,也不方便照顾父母晚年的生活,这部分老年父母也具有“以房养老”的需求。


不过,在部分业内人士眼里,“以房养老”推进多年,这样的成绩依然属于进展缓慢。


据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成员孙博、张栋分析,作为一种补充养老方式,“以房养老”早在十余年前在中国就受到了广泛关注,民营机构、政府机构、银行以及保险等部门和行业均开展了一系列的实践和探索。但总体来看,由于传统观念和一系列顾虑因素存在,社会公众需求空间受到了极大限制,同时在系列风险的制约下,金融机构供给能力和意愿也稍显不足。


研发与房产增值挂钩产品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中国基金报  ·  今夜,大跳水!
昨天
中国基金报  ·  多家券商出手:接入DeepSeek!
昨天
中国基金报  ·  “元宇宙第一股”,暴跌!
2 天前
中国基金报  ·  广电总局通知!
3 天前
金错刀  ·  金错刀:日本之行的爆品思考
8 年前
人生研究所  ·  承认吧,你只是不想输得太惨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