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HR实名俱乐部
HRBP领跑者,专注HR转型。分享有营养的干货,组织有质量的活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易职说  ·  工作氛围不好,要不要离职? ·  3 天前  
HR新逻辑  ·  坚持会员,高品质HR年度学习成长方案! ·  3 天前  
中国人力资源  ·  扣绩效工资违法吗?人社局最新回复! ·  3 天前  
HR笔记本  ·  有趣又实用的8条管理定律 ·  4 天前  
HR新逻辑  ·  向华为学:销售项目运作与客户关系管理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HR实名俱乐部

解锁《摔跤吧!爸爸》的正确观影姿势

HR实名俱乐部  · 公众号  · 职场  · 2017-05-15 23:49

正文

《摔跤吧!爸爸》豆瓣评分已经高达9.2,好评如潮之余,也有很多不同的声音。


1、关于励志

 2、关于抨击体制

3、关于父权&直男癌

4、关于教育

 

看电影这件事,本来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儿。


怎么全面解读电影,不人云亦云,小编给你解锁看《摔跤吧!爸爸》的正确姿势!

 

看意识形态

 

要紧扣住时代背景,才能客观地看待一部电影。

 

电影中父亲是一名国家一级摔跤手,生活所迫放弃了摔跤,自己为祖国争光的梦想也破灭了,于是他把希望放在下一代身上,希望让儿子来完成他的梦想,赢得世界金牌。

 

可惜天公不作美,生了四个女儿。本以为梦想就此破灭,却意外发现女儿身上惊人的天赋,再女儿身上看到了冠军的希望,他决定不让女儿的天赋浪费,像其他女孩一样洗衣做饭过完一生,再三考虑之下,与妻子约定一年时间按照摔跤手的标准来训练两个女儿。

于是他开始了对两个女儿的魔鬼训练:每天5点起床训练、剪去长发、穿男士短裤、吃运动营养餐……

 

剪头发是一种仪式,爸爸想让她们暂时忘记自己的女儿身,像一个男人一样去拼搏。但这却让两个女孩受到更多的嘲笑。

 

这是最让人厌恶的一种父母。为了自己的梦想,拿孩子的人生当赌注。如果你只看到这里,你就说父亲把女儿当成自己实现自己梦想的工具的话,那你应该好好了解一下印度的女性地位。

 

在上百年的印度妇女运动史上,贯穿始终的是这样一个争议:印度女性是要和男人平权,还是和男性 “和而不同” 地 “互补”?这一争论围绕着两种女性形象展开:妇女应该是家庭中的妻子/母亲,还是应该做独立自主,拥有自己事业的女人?妻子与母亲是印度妇女最早的动员身份。而这又意味着她们和传统男权无可奈何地纠缠在一起。

 

在酝酿印度民族主义的 19 世纪中叶,生活中坚忍、持重、承担家庭劳动的妻子和母亲,成为了男性知识分子们用以指代饱受欺凌的祖国的象征符号。

 

即使是今天,走向民族解放的印度,也并不意味着改变印度妇女在家庭中的身份,她们一面抗争,一面在男性目光下,被期待为坚忍的母亲、顺从的妻子,革命者的伴侣——而非革命者。

 

《摔跤吧!爸爸》正是跳脱出了传统上的妻子-母亲身份。马哈维尔没有要求自己的女儿成为母亲,成为妻子,而是成为拥有专业技能的独立女性。在印度妇女的平权历史中,男性甚至连 “独裁”的 指手画脚都意兴阑珊,阿米尔 · 汗饰演的独裁、父权的马哈维尔,反而是多少能体谅女性辛苦的 “罕见” 角色了。

 

捕捉细节

 

一部电影涉及的方面很广,这就需要对电影反复回味思考,用心灵再度感受,把握住影片中最能动人的地方。立意要新,开掘要深。写影评要有新意,要有独到的见解,抓往要点,自感而发。要做到有新意,一是要抓住影片内容,结合社会现买;二是要准确把握住影片的细节,挖掘影片本身所包含的深刻内涵。

 

对于严苛的训练,女儿一直很委屈、排斥。然而,一切的转折从这里开始。新娘对有这样一位爸爸表示很羡慕。

 

“我倒是很想有一个这样的父亲,这样我的父亲会为我的未来考虑。从一个女孩出生开始,她们的命运就是做饭打扫卫生,全身心地做家务,然后等她们成年,就会嫁出去,并把自己交给一个男人,而且跟这个男人完全不熟,然后为他们生孩子,抚养孩子…这就是一个女生的宿命。再看看你和你的父亲,他在和全世界对抗,他承受着所有人对他的嘲讽。为什么?为了你们有个好的未来。他做错了什么?”

 

那一刻,Geeta发现,原来自己一直握着追逐梦想的权利,虽然有嘲笑,但一定还有很多人羡慕自己啊。

 

爸爸第一次带Geeta去参加摔跤比赛,她没有赢得第一,但是拿了个“特别奖”。这一场比赛,让她尝试到了比赛获奖所带来的荣誉和尊重,于是她为自己做了选择,她主动询问爸爸:“下次比赛什么时候?”

 

你有没有发现,在这个细节里,从这个时候起,她已经不是在为父亲完成他的心愿,摔跤这条路是她自己的选择,这个梦想也是她自己的。去争取更多选择的权利,而不是像其他女孩一样,只能洗衣做饭过一生。

 

所以,她们并不是父亲梦想的奴隶!

 

实事实是地评价 

鲁迅先生说过:评论作品必须坏处说坏,好处说好,还要知入论世。他说倘若论文,最好的是顾及全篇,非目顾及作者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况,这有较为确凿。

 

对影片作实事来是的评价,要求我们用全面的观点,不是顾其一点,而是关照全片。顾及编导的意图、表演的全部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历史背景等等,作恰如其分的分析与评价。不能强导演、演员、片中人物所难,求全责备。同的,我们不能人云亦云。

 

影片中的父亲,原本,他在被摔倒的泥地里,在女儿告别时头也不回的离开中,已经慢慢冷掉的梦想,再次点燃起来。这一次,他的梦想变得更为伟大:为了更广大的女性而摔跤,成为她们的榜样,让她们知道,自己可以改变命运。

这是他在忍受村民的闲言碎语、舆论压力时认识到的社会局限性;这是他在带着女儿去参赛遭遇暴力对抗,激烈反对时领略到的残酷现实性;这是他在送女儿到国家体育学院却遭受教练奚落、在申请经费购买摔跤垫子却遭到官员取笑时感受到的强烈不可靠性。

 

这些东西,统统在催促着这位父亲成长,催促着他成为既能承担教练责任,也能承担育人责任的一位父亲。他在女儿面临开学危机时,哭着求校领导:这一切都是因为她们拥有一个疯狂的父亲。


最令人泪目的是,当女儿差一点被踢出国家队的时候,爸爸拿出一本纪念册,上面是女儿参加每一场比赛拿到的奖金,爸爸把每一张钱当做奖牌贴在纪念册上,“她俩这一路走来不容易。”

 

这并不是一场个人英雄主义的战斗,父亲有血有肉,女儿很励志,但也不应该被神化!父亲也不是无所不能的,女儿一路走来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对父亲的大男子主义求全责备的时候,也可以想想他的无可奈何。

 

这部电影看完了,除了励志,除了抨击体制,除了父权,除了教育,你还看到别的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