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电影的犬马君,在这次上海电影节上抢到一部很奇怪的电影:《蓝》。全片画面只有满屏蓝色,配着导演贾曼的独白,1993 年的作品,先锋得不得了。
对不起,正片里一个人影也没有
买这场电影一方面,是好奇会有多少人中途退场,另一方面的确是被海报上的这片震撼的蓝色吸引。而且我发现这类深蓝色,特别容易激发艺术家的灵感,比如这些艺术家就对蓝色深深着迷。
这位是启发了先锋导演贾曼的艺术家,伊夫 · 克莱因。他手上可是大名鼎鼎的“克莱因蓝”。
图片来自 Wikipedia
实际上,这就是一种亚光版本深蓝色。但这种颜色说不清哪里好,可就是谁也代替不了。艺术家本人对天空的迷恋,让他对蓝色有一种超乎常人的理解。所以,他创造的克莱因蓝,能从一众颜色中格外凸显出来,尤其是成片成片地出现时,更是直击内心!
图片来自 tumblr.com
这样看克莱因蓝,被封为“绝对之蓝”和“理想之蓝”,并不算太夸张吧。
让-安托万 · 华托,《Embarkation to Cythera》
图片来自 wikiart.org
艺术界对深蓝色的迷之迷恋,从 17 世纪时就已经存在了。从洛可可小王子华托开始,到梵高、毕加索、甚至日本大师葛饰北斋,都沉迷于一种名为“普鲁士蓝”的深蓝色中无法自拔。
请大家左右滑动看图
↓
从左至右:梵高《星空》、葛饰北斋《神奈川冲浪里》、毕加索《自画像》
图片来自 wikipedia.org
普鲁士蓝由于饱和度之高,经过调配后能延展出更丰富的蓝色色系,丰富了画家们的调色盘。经典案例请查看梵高的《星空》和高级日料店必备的《神奈川冲浪里》。此外,这种深邃 No.1 的蓝色,还成全了毕加索的“蓝色时期”,这个阶段的他沉溺于忧郁,批发了大量蓝色画作。
其实,在绘画领域的艺术之外,还有另一领域的“艺术家”,也特别喜欢深邃的蓝色,还把这种颜色演变成一种极具高级感的绅士型男象征,而且大家肯定非常熟悉……
没错,就是马爹利蓝带!很多人喝过蓝带,对于蓝带细腻清香,回味悠长的独特口感一定印象深刻。而大家可能不熟悉的是,马爹利自创始起,就与蓝色有深深的缘分。创始人尚 · 马爹利用蓝色向家族中航海祖先致敬,也用蓝色纪念自己曾从事的靛蓝色颜料贸易经历。
在 1912 年的摩纳哥巴黎大饭店,爱德华 · 马爹利将蓝色赋予“马爹利蓝带”,而这种为干邑的命名,在当时看来是非常先锋的了,因为在这之前,人们都只结合品质与酒庄名来命名一种新的干邑。而马爹利蓝带的传奇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