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再一次认识到了这届年轻人并不简单的事实。
前几天在朋友圈看到,一直瞒着家人玩音乐的学姐发布了自己的第一首单曲;
昨天又听说,以前起点不高的堂哥现在已经开始做学术了。
本来以为身边人均退堂鼓表演艺术家,没想到其实他们都在悄悄努力,然后惊艳所有人。
生活这么难,大家难道都没有想躺平的时候吗?
在真诚发问之后,我收到了他们在现实里节节败退、但又决定重来的10个瞬间。
1、
大概就是艺考结果出来,发现自己没考上梦想院校的时候吧。虽然当时手上已经有了其他几个选择,但还是高兴不起来。
老师同学都劝我别太执着,因为重来的成本太高了,不只是时间和钱的问题,复读会直接影响到我的未来。
万一明年考不上呢?万一政策变了呢?每次说到这些,我就想要妥协了。
但是准备离开北京的前一天,我又路过了心心念念的那所大学。
看着校门口那句烂熟于心的校训,我突然意识到只要一转身,自己可能再也没机会踏入这个学校了。
我知道这肯定要变成自己一辈子的遗憾,哪怕十年后想起来,我还是会说,那是我最想考上的学校。
所以我还是做出了复读的决定,无论如何,我都想再试一次。
2、
刚出国那段时间,可以说每一天都会被挫败感碾压。
光是上课这件事,就已经让我觉得很吃力了。不仅消化教材要比别人慢得多,看懂十几页的PPT也几乎要用到一整节课的时间。
尤其是熬夜赶due的晚上,每写三句就要改五句的时候,我经常怀疑自己跑出来留学是一个大错特错的决定。
但我一直觉得,平行时空里一定有一个“更好的自己”,我们都会在打怪通关之后跟“她”重合。
所以在被授予毕业证书的那一刻吧,我确定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3、
高考之后我被调剂录取到了传播学专业,所以为了转去自己真正喜欢的法学,我从大一就开始做准备了。
那会儿,我经常会坐在法学院教室的最后一排听课,有时候我还在死磕一个知识点,前排的同学已经开始讨论下一章的内容了。
讲真,换谁都会觉得自己真的很菜,所以我打算蹭完最后一节民法课就不来了。
没想到那天任课老师突然说了一段话,改变了我半路逃跑的想法。他说法学不只是一门学科,它也可以是一种生活态度。
“对真相和事实天生渴望也好,对虚妄和偏见嗤之以鼻也好,我希望你们能够拥有法律人的执着。”
而现在已经成为法学生的我,还是会经常想起这些话。
可能对别人来说只是一句鸡汤,但对我不一样,至少它在我差点放弃的时候,让我重新找回了自己学法的初衷。
4、
去年可以说是我人生里最低沉的一年,因为考研失败,我只能选择北漂打工。
当时找的第一份工作是教育行业,不仅单休,一周起码有五天都是凌晨两三点后才能走出公司大门的。
每天给出的方案都要经历好几轮被组长否定、被主管修改、被大领导痛批的流程。
虽然我在心里已经骂了八十遍“老子现在就辞职”,但从来不敢说到做到。
在一次又一次的否定和自我怀疑中,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好像也早已耗尽。
转折是从一封招聘启示开始的,来自我学生时代最喜欢的一家公司发的招聘微博。
短短140个字,我来回读了5遍,一遍一遍地看他们的岗位要求,和自己的工作经验一项项匹配。
凌晨3点,我把修改好的简历邮件发过去了。
第二天下午收到面试邀请时,我整个人几乎在工位上跳起来。
也是在那一刻我突然明白:我的人生不应该被一份枯燥乏味无聊的工作困住。当天晚上我就把那条早已打好的辞职信息发给了主管。
我想,20出头的年纪,并不缺再来一次的勇气。
5、
一个财务转行做一个电影编辑,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离谱?但这就是我这两年的真实写照。
最开始拼了命想证明自己值得被留下,所以要求自己比别人更快熟悉编辑工作,不到晚上九点基本不会离开工位。
下班之后的时间,我也全都花在了电影上,从王家卫看到弗兰西斯·福特·科波拉。
一部部经典电影,一段段光影故事,一篇篇深夜写下的电影推文,我从没忘却过那个能带我脱离现实泥沼的电影梦。
其实刚开始转行时很不适应,毕竟工作跨度实在太大,但每次一产生“要不然我放弃吧”的念头时,我都会想起史蒂夫·马丁的那句话:所有人生的谜语都可以从电影里找到答案。
我选择了电影,电影也选择了我,那还有什么不能坚持的呢?
6、
我知道,这个时代大家都向往北上广的大厂氛围,但在我看来,选择留在小城市的人也同样是勇者。
毕业的时候,我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为了和爸妈生活在同一个城市,为了下班之后半个小时就能吃到家里的饭菜,为了我心里的人间烟火,我要花一年时间来备考公务员。
谁都不知道,这一年的时间里我有多少次自我怀疑——我到底考不考得上?怎么背了那么多题,每次还是卡在分数线下;
我到底应不应该考?怎么那些工作了的同学,看起来过得比我好多了啊。
直到上岸那天,我才发了一条仅自己可见的微博:这次,我终于有底气面对自己的未来了。
7、
公司倒闭,租房平台暴雷,我从来没想过自己也会变成新闻里逃离北上广的主人公。
2020年所有倒霉事都挤在一起爆开,直接让我原地破防。实话实说,有几个晚上我甚至想是不是只有轻生才能解决一切问题。
还好理智告诉我,只要人活着,一定就会有转机。你想,就连欠了6个亿的罗永浩都能站着把钱还了,我还有什么理由不振作?
我回老家休整了两个月,每天和很久没见的老朋友吃吃饭逛逛街,罕见地跟爸爸妈妈谈了几次心,还去医院把身体上的小病小痛都看了。
给自己充满电后,我觉得是时候重新扬帆起航了。
“总要有勇气,在狗一样的生活里做出神仙一样的事。”
8、
我辞掉了上海待遇不错的设计师工作,回到家乡的小城市开了个简陋的画室。
在小地方开画室又累又赚不到钱,如果留在上海,我的可能性还有很多。
画室初期确实很难,只有亲戚介绍了三个学生来上课,有时候我也怀疑自己是不是太理想主义了。
但每次看到她们嘴上嘻嘻哈哈,画笔下却是实质性的长进,我还是会觉得,
如果自己的坚持能带动她们的蜕变,那我真的没有放弃的理由。
9、
诊断中度抑郁的那一瞬间,脑子里蹦出的第一个想法是:为什么是我?
然后就是不停地自我否定,我觉得自己吃药没用,心理干预没用,活着更没用。
虽然妈妈一直告诉我:不是你的错,你没有问题,你只是生病了而已。
我还是不想去医院,时不时还会私自停药。
有一天我又昏睡到傍晚,醒来的时候看到窗外的天色,我突然觉得,真好看啊。
其实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已经失去了对身边一切事物的感知。
但是那短暂的十几分钟,让我知道以前的自己还没有完全走失。
我觉得妈妈说得对,我只是生病了而已,我一定会好起来的。这个世界上,还有那么多美好等着我去亲眼看一看。
10、
我是不婚主义,但爸妈一直极力反对,他们觉得一辈子不结婚是一件很不现实的事情。
爸妈给我张罗了不少相亲局,一开始我还会接受这些安排,只要不走到最后一步就行。
难的地方在于,我爸妈动不动就因为一些不相干的事情跟我大吵大闹。
每天的生活就像扫雷,我加班晚了自己在公司吃饭也会被他们骂自私。
最绝望的时候,我也想过要不然随便结个婚算了。因为我已经分不清“结婚“和”坚持不结婚”,究竟哪个让我更痛苦。
可明明应该是我来主导人生,现在怎么反而被人生推着走了?
所以我必须让爸妈知道,不想结婚不是气话,我真的在提升自己对抗风险的能力。
我还搬出数据告诉他们,我未来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会怎样生活。
最后他们终于理解了,我的生命可以有多精彩,真的跟婚姻无关。
有梦可做,有梦敢拼,有梦可圆,这才是青年人的模样。
正如联想这一次在五四青年节推出的短片《逆风生长 生而向上》中说的那样:“我们赤手空拳,怀抱一腔孤勇,在逆风里横冲直撞。”
青年人难免迷茫与困惑,但我们知道,我们决不可能止步于此。
考研二战失利、安利直播带货碰壁、新人入职犯错与责备,短片中一次又一次的困境与自我怀疑,正是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在茫茫人生中的点滴缩影。
但是片中的主人公仍有「再一次逆风前进」的勇气,坚定自我继续把路走下去,勇气照进现实,我们也同样有勇气点亮自己的人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