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
众生平等,职业无贵贱,但是做人有层次。
昨天岳母回到家,跟我聊天,说是参加饭局的时候,老舅提到了一个土豪。土豪我见过很多,出手阔绰,举止豪放,抑或是粗鲁不堪,污言秽语,总之一句话,老子就是有钱!
可是这个土豪不一样,他有些自卑。
“小鱼,晚上和你舅舅他们吃饭,舅舅提醒你们,一定要多读书。即使再忙,也不能忘记读书,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情。”
“妈,这不像您的风格啊,您不是小学三年级的水平么?从没参加过同学聚会,小学同学就王阿姨一个人,其他的,都在村里啊,喂猪,奶孩子。”
“瞎说!”她有些懊恼地看了我一眼,但是又不得不承认这个事实,因为读书少,被人看不起。看到人家初中、高中同学聚会都羡慕地不得了,更别提大学聚会了。
“您读书少,不代表您没文化,您看看咱家里里外外,您照顾得多好,安排得多么周全啊!”
这小马屁一拍,岳母瞬间乐了,“说正事儿,你舅提到了一个土豪,弄板材的,挣了好多钱,可就是小学文化。看上去什么都不缺,豪车洋房,可就是挺自卑的,特别是跟你舅舅他们这个圈子吃饭的时候。”
“自卑什么,那么多钱,我这穷光蛋觉得自卑才对啊!”
“不是那么回事儿,人家小土豪亲口说的,
最初做小生意的时候,没有这种感觉,但是生意越做越大,跟那些有本事、有成就的人一接触,才感觉到自卑,羡慕人家读书多,有文化。
”
“还有这回事儿?”
“小土豪有时候为了打点生意,会组织些饭局,安排些高端聚会。可是因为读书少,人家在对古今中外高谈阔论的时候,他却在那里抓耳挠腮,一句话也插不上嘴。那场面尴尬极了,只是在那里听着,临走时付个账。
即便是这样,有时候,他喊人家聚会,自掏腰包请客,人家也不来,聊不到一块儿。
”
“听你这么一说,还真是这么回事儿。
有些富人还真是很穷的。
”
2
对于这种事情,我也有过亲身经历,那人更自卑,在酒场上数度哽咽。
那是在省城进修,导师是小有名气的书画家。说实话,他们的圈子不好打进去,我也懒得进去,聊不到一块儿。但有些场子,碍于情面,还得参加,那可是我导师啊,老师给脸,你得赶紧接着。
这点大家不要学我,我太庸俗。
那天导师喊我,“小鱼,晚上带你去见些朋友,都是大公司的老总。”
“额,好的!”其实心里一百万个不愿意去,因为想去东大打球,那所大学里有我的一帮小兄弟。可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啊。
“下班后,你跟我一起走,有人来接。”
“没问题!我带两瓶好酒过去。”
“带什么好酒?我写了幅字,给他就行了。好酒他们有的是,请我去喝,我都不去,这次实在没办法,老同学,喊了好几次了。”
“那么多老总,跟他们坐在一起,还真是有些自卑。”
“自卑什么?他们喜欢文化,挺羡慕咱们的,自卑的是他们。”
那可都是大老总,身价足以让我高攀不起,他们还自卑,那我不得去死,真是搞不懂!
临近下班的时候,有人来接我们了。那人比我大不了十岁,已经是青年书画家了,拜在导师门下,自己办了个艺术学校,每年组织些省市级的比赛,影响还挺大。混得很不错,开个大黑轿车,具体什么牌子我不知道,好像中间有个大写的B,两边还带着翅膀。
头一次见面,不了解脾气性格,交流很少。
做人最忌讳交浅言深,最讲究谨慎低调。
为了不让气氛过于尴尬,一路上天南海北地找话聊,尽量不涉及自身工作。
倒是导师看出了端倪,先开话了,“小鱼,你牛哥跟我混的,自己人。”
我赶紧点点头,一边感谢导师喊我出来,一边跟牛哥打招呼。牛哥也跟我亲切地打招呼,跟导师谈论些艺术上的事儿,不懂,听着就是了。我这个量级的,跟他们一比,那就是小巫见大巫,
人贵有自知之明,自己几斤几两这件事情,一定要掂量清楚。
到了临近郊区的一家高级会所,找到雅间坐下,大家寒暄一番,从言谈举止能看出,都是社会上有头有脸的人物。
导师的老同学甄总那都是几十个亿的资产,邻座的高总,看似年轻,却已是某国际品牌的全国经销商,还有其他人,虽然不如他们显赫,但也都是业界大咖。
“小鱼,把我的字儿给甄总。”导师喊我。
“好的!”赶紧拿出字画,双手递给甄总。
“难得,难得啊!记得你十几年前给了我一幅字,我裱好以后,挂在客厅里,见过的人都说好。”甄总赶忙表示谢意,高兴地不得了。
3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一旁的高总心情好,也爱说话,突然感慨,“真是羡慕你这些文化人啊!”
甄总提醒他少说话,他的生意大多是甄总照顾的。可他似乎真地喝得有点多,没怎么在乎,眼睛里有些泪花儿,“我是真羡慕你们,我读到初中就读不下去了……初中还没毕业,我就下学了。可是父母不同意,又给我托人找关系,去了所中专,又念了大专。我还是有些天赋的,会做模型,上学期间就赚了不少钱。”
“这不挺好的么?”我赶紧打圆场。
“好什么?
兄弟,刚开始是赚了一些钱,可是到了后来就遇到了瓶颈,没有文化,更高级的活儿接不了,干着急。
”
“找人啊,雇佣大学生啊,专业的,有的是啊。”
“没那么容易,人家优秀顶尖的大学生都不来我们这种小公司,来了的,又不能懂我的意思,做模型这事儿需要天赋的,你得会悟才行。”
“嗯!”我们都看着他,没有再说话,因为他快哭了。
“我记忆最深的是去涪(拼音fú)陵那里去考察项目,一起吃饭的时候,我们一群人都提到了那里的特产——榨菜。我们就说,你们“陪(拼音péi)陵”榨菜真好啊,我们都吃过,特别棒。他们有些懵,顾忌我们的面子,没有点破,说临走的时候给我们带上些正宗的涪陵榨菜。我们也懵,什么“福”陵榨菜,没吃过啊。”
他喝了口酒,眼睛更红了,“回到家,网上一查,才知道那是涪陵榨菜,那“涪”字跟“福”一个音,根本就不念“陪”,丢人啊!”
“谁都有不懂的,小事儿!”我们都劝他。
“小事!小事?因为这一个字儿的小事儿……人家都认为我们是大老粗,接不了精细活,黄了。准备了那么长时间,好几百万的活儿啊!”
大家都沉默了,桌上尴尬极了。
他说这些的时候差点就哭出来了,“我这辈子做梦都想有文化,我都四十多了,脑子也慢,工作也忙,再提升文化不大可能了。我就给儿子报了贵族幼儿园,媳妇儿还给他报了个两万的辅导班,一定让他学好。”
回去的路上,我心里挺凉的,不住地叹气。导师安慰我,“小鱼,没事的,你很好的,他们这些做生意的大老粗都挺羡慕咱们的,他们很自卑的,没文化。”
点点头,笑了笑,却陷入了沉思,我想起了三舅的生意。多年前,大家刚刚开始“下海”的时候,三舅通过包工程捞到了第一桶金,慢慢地生意越做越大。
最风光的时候,家里十几辆车,手下员工几千人,几乎承包了东州所有的大型工程。那时候东州市最繁华的步行街,整条都是三舅家的。
三舅为人仗义实诚,最初干工程的时候,人还少些,也就几十人,传统的家族式管理完全没有问题。可是附近慕名而来的人越来越多,许多人都想靠着他发大财。员工达到几千人的时候,家族式管理已经不行了,现代化管理他们又不懂。
三舅就是个大队书记,还是按照管理村集体的思路,结果跟他干活的小头头们,看准了他的大方,利用了他的善良,开始不断地为自己谋私利,侵吞他的资产。他们刚开始还有所忌惮,但看着三舅管理松散,最后胃口越来越大,打着他的名号拉队伍,立山头。
偌大的家业被消耗一空,到最后算下来,不但钱没挣着,还赔了好多钱,欠了好多债,反倒是原先跟着他混的那些小头头都混好了。都是乡里乡亲的,三舅又好面子,只好打落牙齿和血吞。从那之后,三舅的生意再也没有缓过来。
有时候,我也在想
如果三舅那时候读书多一些,或者孩子们懂些现代化管理经验,下场就不至于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