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烯导读
山东晶泰星光电科技有
限公司
近日在香港照明展览会上
,发布了一款石墨烯增强
LED
灯泡。
这些
LED
照明设备
涂有
石墨烯层
,提高了散热能力
,
从而
达到了增加使用
寿命和
发光
效率
的目的
。
一家成立时间不足三年的LED照明企业,凭何优势获得国外创新企业的青睐?石墨烯在照明领域的应用情况是否如报道所述?目前还存在哪些技术障碍?
山东晶泰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近日在香港照明展览会上,发布了一款石墨烯增强LED灯泡。这些LED照明设备涂有石墨烯层,提高了散热能力,从而达到了增加使用寿命和发光效率的目的。
相对于整个LED照明产业链(从LED灯芯到灯泡成品)来说,晶泰星还处于新兴企业阶段(于2014年5月国内成立)。
2016年7月,山东晶泰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与英国石墨烯照明公司(PLC)成功合并。PLC的主营业务是石墨烯照明产品的开发,并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英国国家石墨烯研究中心(NGI)展开了相关合作研究。
晶泰星目前投向市场的石墨烯LED灯泡有两个系列,即 A60长丝系列灯泡以及C35弯丝系列灯泡。目前石墨烯为灯泡带来的具体效果尚不明朗。
近几年,石墨烯应用于LED照明领域的成功案例不断。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石墨烯研究所研制出基于LED技术的全新石墨烯灯泡,寿命更长,价格更低;清华大学微纳电子系教授团队研发出可调色石墨烯LED,颜色几乎覆盖可见光光谱;北京理工大学曲良体教授及团队利用水和石墨烯产生的电力成功点亮LED灯泡……
虽然如此,但是任何新材料或技术走出实验室都面临一个共同问题,如何降低技术成本,并实现商业化,同时保证高质量及品质一致性。
而在去年8月,石墨烯照明有了实质性的进展。山东晶泰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晶泰星”)与英国石墨烯照明公司签约合作,其合并后的新公司是全球首家将石墨烯技术大规模应用在LED照明领域的企业,这一举措将石墨烯在照明领域的发展推向商业化阶段。
一家成立时间不足三年的LED照明企业,凭何优势获得国外创新企业的青睐?石墨烯在照明领域的应用情况是否如报道所述?目前还存在哪些技术障碍?……带着诸多疑问,记者于近日采访了晶泰星的技术负责人马文波博士。
目前晶泰星主要将石墨烯材料应用于灯丝灯中。据马文波博士介绍,此前它在灯丝灯中的应用存在一些技术障碍,如石墨烯浆料的制备工艺、石墨烯浆料的涂附工艺、弯曲石墨烯灯丝的封装工艺等,“但经过半年多的研究,这些技术障碍已一一被攻克。”
随着技术瓶颈的解决,石墨烯照明已正式进入到大规模产业化应用的阶段,并且市场上对这种差异化的石墨烯弯曲灯丝灯产品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晶泰星借这一热潮,开始在市场进行全面广泛的推广宣传,抢占市场先机。”
石墨烯照明将作为晶泰星未来开拓市场的核心,其中灯丝灯是晶泰星的重点产品,据马文波博士透露,目前晶泰星这一产品的产能配置达到每月300万只,预计在2017年上半年将完成月产能500万只的资源配置。“随着今年在北美市场的开拓,相信其市场应用将会迎来一轮新的增长。”
据了解,晶泰星占地面积500亩,现拥有50条封装产线、10条EMC支架产线、10条LED灯丝灯产线、5条LED SMD产线,巨大的生产能力使其成为世界级的制造工厂,也正有力支撑石墨烯技术全面进入LED照明领域实现批量生产。
LED灯丝灯市场在国际巨头的相继加码后竞争趋向白热化,马文波博士对于自身产品有着绝对的自信。“晶泰星灯丝灯是一个垂直产业链整合的产品系列,从灯丝封装、电源IC设计及封测、电源产品生产制造、整灯封泡及组装等全部工艺和生产制造环节都掌握在自己手里,可以有效控制产品成本、质量和交期。对于只掌握灯丝灯制造工艺中某一项或两项的竞争对手而言,晶泰星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正如晶泰星董事长袁信成曾公开表示,晶泰星灯丝灯有着优异的成本竞争力,“生产一个相同的8W、20W或者50W的产品,我们平均的毛利率要高出竞争对手15%左右。”
此外,在合并后晶泰星拥有英国石墨烯照明12项全球顶尖专利,产品在全球各地畅销无阻。
纵然近两年国内曾经的灯丝灯名企柏狮、中宙相继倒闭,但这对于晶泰星深耕LED灯丝灯市场并没有影响,而是增强了晶泰星的风险意识和对产品创新的不断追求。
对于未来规划,马文波博士表示,晶泰星的产品线涉及上中下游整个LED产业链,未来将延续这一产品策略,打造成LED“全能王”。
2017年晶泰星将仍然以国际大厂贴牌为主,但在国内市场上会有意识地推广自有品牌。他透露,未来在产品方面,晶泰星将逐步完善欧规、美规调光及非调光系列产品,并推出柔性灯丝灯系列;在市场方面则是继续维护欧洲市场渠道,并且今年将重点开拓北美市场渠道;在国内渠道方面,开拓的重点将放在中山、常州、临沂的灯饰市场,慢慢渗透全国市场。
最后,马文波博士表示,石墨烯在照明领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低廉的成本及优异的热辐射特性,使得石墨烯在半导体照明散热领域成为最先得到规模化应用的领域,它也将为照明技术带来一次革新。
资料来源:
烯碳资讯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